试说 “流行书风”及其对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2016-04-03 23:06■刘
书法赏评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坛书风民间

■刘 燕

试说 “流行书风”及其对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刘燕

当代书法发展三十多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时代特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书法展赛在推动当代书法发展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就创作格局的演变方面来看,书法展赛的一大贡献就是促使当代书法流派的不断涌现与蓬勃发展。“流行书风”就是当代书法流派中的重要一支。

一、 “流行书风”——现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流派之一

从广义上讲,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以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 “流行书风”。本文所说的 “流行书风”是指狭义上的,时间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书法展赛热兴起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书法展赛的蓬勃发展,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90年代中后期,随着几次中青展的成功举办,创作取象转向民间书法,注重形式构成,强调书法与环境的关系,突出书法的艺术性和时代性,凸显书家的个性成为书坛流行的风尚。这股风尚曾在当时的书坛刮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飙巨澜,人们便以 “流行书风”来形容这种现象,贬者褒者各至其极。而真正企图从学术上和创作上以 “流行书风”这一概念来宣扬艺术理念的是从这股风尚中涌现出的六位中青年艺术家——王镛、石开、沃兴华、何应辉、陈国斌、徐正廉——于2002年8月以提名邀请的方式,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第一届 “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展前,倡导者就 “流行书风、印风”所倡导的创作主张以十六个字加以概括:植根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之后,2003年举行了第二届 “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2005年6月,在举行完第三届 “流行书风、印风提名展”后,“流行书风”便在书坛渐趋声弱,不久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书史上一道永恒的风景。有人认为 “流行书风”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有人以为是一个艺术流派。笔者倾向于后者,因为 “流行书风”符合一个艺术流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即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且艺术家自觉结成艺术群体。

二、 “流行书风”的创作主张及其内涵

“流行书风”所倡导的十六字创作主张,说到底是力争解决艺术创作的本质问题。即如何对待传统,继承传统;如何摆脱书法艺术固有的实用性书写审美追求,上升到纯艺术性问题;如何张扬艺术家的个性;如何做到 “笔墨当随时代”等。在如何对待传统问题上,“流行书风”主张 “植根传统”,这看似一句无关痛痒的白话,但联系当代书法的发展背景,不难发现,在对 “传统”的理解上,当代书坛存在很多误区。清末以前,中国书法主要由两大体系组成,就是 “碑”与 “帖”。自民国以降,大量书法遗迹资料出土,为现当代书法提供了新的取法对象,开拓了书家的眼界与胸襟,对书法创作流变影响巨大。以至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王学仲先生提出中国书法除传统的 “碑”与 “帖”外,还有一个民间书法体系。过去人们认为的书法传统不外乎秦篆汉隶、魏碑唐楷、晋宋行草等,但伴随着大量的秦砖汉瓦、敦煌写经、魏晋残纸等民间书法的出现,书坛创作取法对象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在习惯了既有传统的法度严谨与难以逾越后,越来越喜欢民间书法的鲜活生命力与自由表现力,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纷纷学习起来。于是,“传统”的概念范畴已不同以往。“流行书风”的倡导者在肯定既有传统的前提下,格外重视民间书法的原创力,并认为经典临摹与民间采风同等重要,同为 “传统”,并且后者更为时代所认可与接收,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时代选择。因此,“流行书风”书家倡导 “面向当代”,就是要立足于当代的审美追求,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和要求去看待过去人们所确认的传统,哪些为我所用,应该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创造什么。梳理书法发展史可知,新出土资料对一个时代的创作格局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近一百年来的书法发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当代各种科技手段条件较之古代要优越很多,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固然重要,但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审美需要。民间采风作为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过去得不到重视,但却恰恰适应了现当代人们的书法审美追求,“流行书风”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恰好抓住了这一点。接下来,就需要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流行书风”倡导者提出 “张扬个性”,这种艺术个性的张扬并非作品面貌只要与众不同那样简单,而是艺术家要主动和时代精神相契合,深入挖掘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运用现代化的笔墨语言去诠释经典。展厅文化促使书法审美对形式构成与视觉效果的重视,导致书法创作注重空间与笔墨对比,注重作品与环境的和谐,于是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书家由此从新出现书法资料中寻求取法灵感、锤炼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当这一切都基本实现时,书家的时代风格便已经形成,“引领时风”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因此,从 “流行书风”所倡导的这十六字创作主张背后可以清晰看出,现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深入探究时代、书法家、书法作品之间的关系。

三、 “流行书风”对现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尽管 “流行书风”在2005年以后逐渐淡出书坛,但是它对现当代书坛是作出一定功绩的。十年后的今天,反观当代书坛创作现象,“展览体”大行其道,所谓的 “二王”书风一统天下,书法家越来越审美趋同,艺术个性被渐渐抹杀,作品面貌千篇一律。我们再来审视 “流行书风”的创作主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如何挖掘传统。从整个书法史的发展来看,“流行”的可能会成为传统经典,也可能会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当 “流行”成为足以引领时风的潮流时,它便成为了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这种 “流行”来自上层文人,还是民间。换句话说,经典临摹与民间采风同样具有师法的意义。对于当代学书者来说,要解放思想,开阔书法学习的眼界与胸襟,理性深刻地理解 “传统”的内涵,而不仅仅局限在固有观念上。“流行书风”的参与者将审美的触角伸向前人未曾见到或关注的民间书法中,从中发现了民间书法的价值,并试图将这种价值提炼雅化为具有文人书法特质的艺术形式,来丰富传统的内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今书坛上的大家王镛、石开、沃兴华等的创作实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第二、艺术家应注重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最近几年书坛上盛行的 “展览体”作为当代展厅文化的催生品,在满足当代书法人的某些非艺术性目的的同时,对当代书法创作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书者艺术个性的丧失。蔡邕说过,写字只有 “任情恣性”才能达到 “散怀抱”。违背书家的秉性情感,不管是否适合写行草书,都一窝蜂地往 “二王”书风的阵营里扎堆,成为近些年书坛上的普遍现象。结果,“二王”被演绎为 “伪二王”,千人一面的作品比比皆是。我们只要随便翻看近年的作品集就知道了。当年的 “流行书风”总想从人们不以为然的民间写手的作品里寻找一丝不同于传统经典的灵光,并将这灵光努力地与自己的性情相合,试图在点画线条的精髓里寄托对宇宙生命的些许体悟。不管成功与否,至少那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生动独特的律动文本,而非僵死单调的炫技标本。或许, “流行书风”在书法的创作本质方面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反思与启示。

当然,作为一个艺术流派,“流行书风”对现当代书坛的影响远不及此。十几年前,人们还身在 “流行书风”之中时,对其进行的或褒或贬的白热化评论,曾经引发了书坛多少的恩恩怨怨与是是非非。如今,当持续升温的书法展览热渐趋降温的时候,回头再审视离我们还未远去的 “流行书风”,依然是那么鲜活,那么迷人。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猜你喜欢
书坛书风民间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当代书坛二十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