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钢琴伴奏艺术

2016-04-03 20:3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施特劳斯钢琴伴奏

张 放 放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辽宁 沈阳 110004)



谈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钢琴伴奏艺术

张 放 放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辽宁 沈阳110004)

摘要:施特劳斯对歌曲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无论是歌词的选取还是音乐伴奏的创作,都充满着新颖的艺术咏叹张力,让德国艺术歌曲的创新有了质的飞跃。认为《最后四首歌》是施特劳斯以理查·施特劳斯的最终作品,也是他的经典之作。《最后四首歌》的创作背景为视角,对其中的《春天》《九月》《入睡》《在晚霞中》的钢琴伴奏进行艺术分析。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钢琴伴奏

成为理查·施特劳斯“天鹅之作”的《最后四首歌》,在整个浪漫主义音乐派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是斯特劳斯用了一生的时间进行音乐创作,《最后四首歌》为他的音乐人生画了个完美的句点。斯特劳斯的音乐灵感来自于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他以新颖的手法创作出了绚丽多彩、生动丰富的音乐故事,他的音乐表达了许多抽象的故事和情感。理查·施特劳斯通过对曲调、和声以及音响的修辞,强烈的旋律、戏剧化的音响都赋予了歌曲异曲同工之妙。在创作过程中,斯特劳斯特别重视以钢琴伴奏为主要手段表现和声。线条平行化的和声布局,横向思维、和弦连接以四五度根音的关系作为主题,是施特劳斯在钢琴伴奏上的处理方式[1]。六岁的理查·施特劳斯已经开始创作艺术歌曲,1948年,《最后四首歌》结束了他的创作生涯,完美地体现了晚期浪漫主义乐派在艺术风格上的完美诠释。

一、理查·施特劳斯与《最后四首歌》

1.《最后四首歌》简介

《最后四首歌》的创作历时三年零七个月。1945—1949年期间,施特劳斯一边从事创作一边进行其他工作,因此这部作品是断断续续完成的。

室内乐性质的《最后四首歌》是声乐套曲,以管弦乐为伴奏。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最后一部大规模的管弦乐队作为伴奏的声乐套曲,在《最后四首歌》之后,浪漫主义晚期音乐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至今还没有与之相比拟的艺术歌曲。

《最后四首歌》包括《春天》《九月》《入睡》《在晚霞中》[2]。1946年,埃森多尔夫所著的《在晚霞中》被施特劳斯所看到,他觉得诗中内容所描绘的与自己生活十分相近,因此他以此为词,创作了《在晚霞中》艺术歌曲。随后,施特劳斯又创作了《春天》《九月》《入睡》。他在《春天》里,寄托了自己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而《九月》则抒发了施特劳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时间飞逝的感叹。二战以后,斯特劳斯的平静心态与《入梦》的意境很是符合。这四首歌曲以悠扬生动的旋律,诠释了斯特劳斯从绚烂的人生到平静心态的转变,将生命的延续和万物的变换以音乐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作曲家创作《最后四首歌》的时代背景

理查·施特劳斯因担任国家音乐局局长,这让内心排斥政治的施特劳斯的名声遭到了非议。二战以后,他面临“非纳粹化”审判的同时,资产也遭到了冻结。这让晚年的施特劳斯跌入到了人生的低谷,此时的他既羞愧难当又哀伤消沉。在经历了重大打击的他,在1945年离开了德国。在瑞士的生活并不如意,妻子的不理解和吵闹,居无定所的他依然完成了艺术歌曲的创作。由于经济原因,施特劳斯对自己过去的作品进行改动,然后参加演出,以此得到报酬。两次世界大战让施特劳斯的人生跌宕起伏,在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这些经历却深深地影响着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3]。常年的战争让施特劳斯心里十分痛苦,心理极度疲惫的施特劳斯已经多年不创作艺术歌曲。一次偶然的机会,施特劳斯读到了《在晚霞中》这篇诗歌,这篇诗歌让施特劳斯十分感动,《最后四首歌》第一首《在晚霞中》就这样悄然诞生了。年事已高的施特劳斯在这三年中,陆续创作了剩下的三首歌曲:《春天》《九月》和《入睡》,《最后四首歌》成为了施特劳斯一生中所创作的杰作,也成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系的完美作品。

二、《最后四首歌》的钢琴伴奏艺术分析

1.《春天》的钢琴伴奏

《春天》的伴奏里,调式和调性不断进行转换,使用大量的变化音和朗诵式的风格旋律。为了让《春天》呈现不一样的色彩,在伴奏上施特劳斯多处使用转调及离调的手法。《春天》不仅有引子,还有尾声为曲式结构的A、B、C 三段体。如:1~4小节是引子,5~21小节是尾声。A部以第7小节为链接,B部作为29~43小节,然后又是3小节链接,47~66小节是C段,最后以6小节作为结束。频繁的调式转换,新颖的创作手法让旋律表现出了春回大地的景象,也表达了施特劳斯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和生命的惋惜。在整曲中,以阴郁的基调作为伴奏的开端,从第3段开始,利用A大调和C大调的片段,让伴奏变得悠扬欢快。施特劳斯利用频繁交替变幻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了他不安的情绪以及与欢快的氛围相交织的矛盾情感[3]。例如,在“幽暗的地穴里”那一段,伴奏上多处使用切分、休止等表现手法。伴奏贯穿全曲,利用三拍子节奏的推动型以及前八后十六表现形式,将春天的温暖以及生机勃勃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施特劳斯使用了琶音,将伴奏织体组成焦虑不安而又积极向上的生动音乐形象。而和声则是C小调主和弦以及降E大调四级和弦进行大小不同的交替。这样的处理手法让伴奏和歌词形成了完美的统一。无论是和声还是织体的写作,施特劳斯的构思巧妙新颖,不仅烘托了春天轻松欢快的氛围,更是将人与自然达到了音乐上的统一。

2.《入睡》的钢琴伴奏

在曲调上看,《入睡》是一首相对平稳的艺术歌曲。施特劳斯的《入睡》描绘了一位经历世间沧桑、跌宕起伏的生活老者,在悲喜交加的情绪中期待安眠的情景。悠悠扬扬的伴奏,让人不自觉地感到凄凉和忧郁。以F小调起始,22小节到降D大调,前奏在低声区域不断地涌出,模进则是2~4小节。《入睡》是缓慢的行板乐,施特劳斯以模仿为行进动机,在第32~37小节等多处使用。从乐谱上可以看出,施特劳斯运用变化模进来表现音乐。特别是在第13、14小节以及第21、22小节表现的尤为明显。《入睡》以5小节为引子,最后10节为结尾的尾声无再现的单二部曲结构方式。A部从第6~17小节,连接部则是第18~32小节,第55小节作为B段。作为最富有情感的作品,他与《九月》被称为“姐妹篇”,因为他们无论是音乐织体结构还是伴奏的调式调性十分相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入睡》在伴奏的创作上是缓慢的。除此之外,施特劳斯利用高超的作曲技巧,将和声巧妙地运用到作品当中。根音和弦进行变换,使得伴奏中的和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了《入睡》的独特色彩表现力。《入睡》的歌词是一战时期所做,歌词所描绘的情景和施特劳斯心境十分相似,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渴望解脱渴望自由,以这样的思想情感创作出的《入睡》,是施特劳斯音乐作品中少有的和谐之声。

3.《九月》的钢琴伴奏

没有描写静谧撩人的月色,也没有热情如火的温度,《九月》是一首怀念逝去的夏季,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感叹。密集排列的四六和弦使上方声部旋律化,十六分音符在下方声部的上行分解和弦,最后加上32分音符的3连音,这三个因素组成《九月》的钢琴伴奏织体。《九月》的钢琴伴奏不仅浑厚连贯,而且还有着管乐器通透明亮的音色特点,这是通过上方声部的弦乐演奏模仿与下方声部的管乐演奏模拟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4]。钢琴伴奏在旋律的把握上配合小号饱满的音色特点,使得《九月》更富有诗意,更能表达出施特劳斯的情绪,描绘出了夏天逝去和秋天降临的意境。同《入睡》一样,《九月》也是行板Andante,以单三部为曲式结构,A段变成A′段落,转调六级和弦和声,优美动听的伴奏将整首歌曲推向高潮。施特劳斯在写《九月》的前奏时,从D大调起,伴奏的抒情旋律愈来愈强,减少了转调和离调转换,减弱了半音化的和声。A、B、C、D主导动机巧妙地运用在了伴奏上,描绘了逝去的夏季。

4.《在晚霞中》的钢琴伴奏

施特劳斯所作的《在晚霞中》,描绘了一个憔悴疲惫的人等待死亡时的情景。据分析,这是施特劳斯在描写他与他的夫人,《在晚霞中》写出了他当时的真实的内心,也正因如此《在晚霞中》这首曲子成为施特劳斯的最爱。歌曲是以单二部为结构的曲式,以第22小节为引子,第23~36小节为A段。第37~50小节为B段。A′部再现A部,以第51~61小节为A′部。第62~82小节是补充段,最后以16小节结束。伴奏以降E大调开始,整个伴奏缓慢而又深情,音乐逐步走向抒情,让人引发共鸣。声乐前21小节的前奏是旋律声部,深情沉重的前奏为最后的总结做了铺垫。在降B音时,出现了人生旋律,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倾述着自己的痛苦和无奈。整部作品旋律宁静缓慢,给人以空灵静谧之感。《在晚霞中》只做了三度的关系调转换,在前5小节中,主调在主和弦降E大调上,而在前奏上施特劳斯没有过多的离调和转调。施特劳斯为了营造出模糊不定的效果,从第6小节有了离调,在转入C大调后马上又转降E大调。施特劳斯以巧妙独特的手法写作钢琴伴奏,使整个乐曲达到了人乐合一的境界,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晚霞中》暗示了施特劳斯和妻子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三、结语

《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用生命最后的时光谱写的伟大歌曲,它综合了施特劳斯的创作风格,无论是缓慢宁静还是轻快的音乐形象,都在《最后四首歌》中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最后四首歌》是施特劳斯心灵的真实写照,也宣告施特劳斯一生即将走向终点。施特劳斯对音乐艺术的热情以及对生命的诠释深刻影响了欧洲音乐创作,也将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推向了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涂茜.理查·施特劳斯歌曲钢琴伴奏的和声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7(7):129-131.

[2] 李润玮.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后浪漫主义特征及音乐演唱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3] 许瀚心.理查·施特劳斯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

[4] 李文.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九月》的音乐研究与和声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1(4):36-40.

【责任编辑张跃双】

On Piano Accompaniment Art of Richard Strauss’ Four Last Songs

Zhang Fangfang

(Music Education Department,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The piano accompaniment of Spring,September,Sleep and In the Cloud of Richard Strauss’s Four Last Songs is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reation.It considers that matter the selection of the lyrics,or the composition of music accompaniment,the new art chanting tension made the creation of German art music a qualitative leap.

Key words:Richard Strauss;Four Last Songs;piano accompaniment

收稿日期:2015-11-09

作者简介:张放放(198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3-0392-03

中图分类号:J 625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施特劳斯钢琴伴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大师的礼让
施特劳斯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情感互动要点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