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盘钢
切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徐盘钢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品种和质量都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其核心是通过农业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销地的无缝对接。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如粮食生产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等因素的影响和挑战。这些“病根”主要出在我国农业结构和农业政策上。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农业结构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农业生产从重产量到重质量和效益上来。产量低并不代表产值低,也不代表农民收入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品质、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屡屡牵动社会的神经,并让消费者顾忌颇多。国外乳制品、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在国内颇受欢迎,而国内的农产品则屡遭价格战,价格伤农事件频出,甚至出现“奶农倒奶”等极端情况。说到底,是由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中低端农产品供给造成的。
尽快淘汰劣质、一般性品种,努力扩大优质、专用、适销对路产品的比重,积极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需求,促进农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展优质新特农产品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也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指的是农业生产、产品供给的适销对路,还包括有服务供给的适销对路。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如人们对农业的休闲旅游,对农业的生态需求等。所以,提供服务性需求,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最近几年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让城市居民有一个接触大自然、体检农村文化的好去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调整结构要注重发挥农业的区域优势。近年来,上海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使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满足了消费需求,如“草莓之乡”、“葡萄之乡”、“水蜜桃之乡”等地的产品质优价高,成为市民的抢手货。农业结构调整就是要加快农业名特优农产品的区域布局。目前,小而全的结构特点仍然是当前发展地区特色农业的普遍性障碍。我们应从长远眼光考量,不计一时一地的得失,大胆扬弃低质低效农业品种,弘扬和发展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要从当地的土地、气候、水文等自然资源和种植习惯、市场供给、交通能源基础等经济条件出发,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优势产业、产品和项目,使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区域化的格局。引导农民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产品结构优化的新型农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