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应
运用多媒体教学打造语文有效课堂
吴克应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 多媒体 兴趣 情境 思维 效果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课都是让学生感到繁琐、讨厌的课程之一,而创设情境、激情引趣无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形象化,适应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倍感枯燥的语文课堂中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思考、去答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为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我积极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在愉悦中阅读、欣赏课文,学生爱学、乐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教师,我希望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有一种高涨而积极的学习热情,那该多好啊!怎么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呢?我在课堂上尝试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发现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听得聚精会神。这让我感受到多媒体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于是,教学中我选择更多的时机,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片,播放一段录像或一段音乐。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时,我体会到该文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情感,文章质朴、凝重,充分体现了离开故乡时的恋恋不舍之情。讲课时,我先请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归来把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意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神摇于歌曲时,我顺势导情:“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名词,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良药,很少回到故乡,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怀念。阔别故乡二十年后,但故乡已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悲凉感愤于故乡的一切,一年之后写下了短篇小说《故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较多,有些重点词语、关键句子和主要段落,内容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讲解,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暂时记住也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势,在课前先把一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化难为易,然后调动学生去感知,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依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计图景: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幻灯投影,物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传统教学注重课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由于年龄、阅历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感情的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对景色变化的描写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借助于多媒体将文字描写的景色逐次展示出来,不但丰富了课堂所学内容,进而促使他们展开联想,去想象更为丰富的景色。教学中我常用录音来创设情境,用录音教材指导朗读,以读代讲,能够让学生浮想联翩,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这样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较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1].林玲.《运用多媒体手段 改进中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3,(6).
[2].甘肃、周治丽.《红花更须绿叶衬--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10).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