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仁红
地方音乐文化的现代诠释
——评王安潮原创声乐作品音乐会
文/管仁红
前不久,在安徽省黄梅戏故乡桐城市黄梅戏剧院举行的“王安潮原创作品音乐会”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著名指挥家、安徽省音协副主席撒世斌认为它深入地弘扬了地方音乐的艺术品格与发展空间,著名歌唱家、安徽省声乐学会副主席肖应泽评价它提升了桐城音乐文化的深度与厚度。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广顺更是将其称为是一种“艺术现象”,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惠民群众文化活动,因为它展现了浓厚的地方音乐韵味,发展了极高的群文艺术层次,是近年来地方音乐文化建设发展中“高峰高原”建构思想的一次有效反映。当天的演出盛况空前,不仅场内人头攒动,过道上都挤满了观众,场外还聚集了大量进不去而在堂前看同步影像的观众,是地方音乐风情的新作吸引了他们。安徽省内的文艺工作者极为关注,会后纷纷发信祝贺,省音协和部分市音协网站还发表各种形式的评论。我有幸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对其中作品的形式、风格、韵味有了较为深入的感受。以我来看,音乐会获得普遍认可,其原因一是音乐体裁形式灵活、自由、生动,赋予地方音乐新的生机,二是音乐内容丰富,文化发展意义深远、独特、新颖,现代风尚气息凸显,三是表演技艺精湛,水平不同于一般性的省市级文艺汇演,表现出高超的表演艺术水平,音乐会整体艺术美感强。这些都为像我这样的群文工作者提供了精品乡村音乐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据悉,王安潮在学校教授《音乐体裁与表演形式》的课程,还编过《音乐欣赏》等涉及到中外音乐体裁发展的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历史上的经典歌曲创作为其借鉴。这些经验可能是他对音乐体裁有着普通歌曲作者少见的熟谙之道吧!音乐会中有多段联曲体的交响合唱、分节歌形式的艺术歌曲、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情趣盎然的当代城市民谣、小巧怡人的民歌小调、戏歌等形式,外在的形式之美为其音乐艺术内涵的多样内涵融入提供了空间。
音乐会的开篇是交响合唱《文都颂》,曲中以混声四声部合唱开始,中间有女声二重唱、男声二重唱、男女声领唱等形式,最后以八声部合唱气势磅礴地结束全曲,配合形式之需,合唱曲中运用了各种手法的转调,调关系或近或远,色彩变化较多,庄严的颂扬与轻巧的谣唱相映成趣,层次变化丰富,从形式上挖掘了现代大型合唱作品的多样艺术魅力和丰富声响层次,与所表现的主题“文都”所应有的声韵情调相统一。
形式多样成就了内容和风格的丰富,音乐会虽然仅以声乐艺术为载体,但表达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内容,全面地运用与发展了声乐各种体裁形式的表现空间。如:女声领唱与合唱《龙眠情》以多层次结构、抒情的民间山歌音调、婉转抑扬的旋律,展现了南方歌曲的柔美线条和俏丽情境;艺术歌曲《风景》和《老街》均以男高音为声音载体,前者以主副歌清晰的段落,以抒情委婉的叙说与凝重雄浑的抒情,分别表达了革命先烈与大别山风情融为一体的特有情景交融;后者以千年古镇中的老街为窗口,实际上表达的是对古老记忆的怀恋,对浓厚的乡情的抒怀。和前两首亲民取向的艺术歌曲手法不同的是,艺术歌曲《故乡的石板路》、《古老是村庄》采用庄严的基调,以多样的结构形式表现了不同的男高音声线优势。前者以高亢激越的音调,表达了睹物伤情的细腻敏感世界,展现了乡恋中的深层内涵;后者以浓厚宽广的深情,表现了人在古老村庄思绪纵横古今的感慨。
抒情歌曲是音乐会的又一类较为出彩作品。其一是各种形式的重唱,抒情气息强烈的男女声二重唱意在表现多样的二人世界,《山里娃》以二人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创业的坚忍精神和儒雅洒脱的风格《廊桥夜色美》则以恋人的视角,展现了代表着古韵的廊桥上发生的现代浪漫爱情与怡然的诗情画意;男女声二重唱《美丽的嬉子湖》以民歌风的曲调表现了男女青年对家乡山水的由衷热爱,赞美它给生活带来的丰美水产;“混搭”也是近年来歌曲创作表现的形式之一,《盛运颂》以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四种音色(通俗的男女声有两种音色)而创作的四重唱,舒展大气的旋律,表现了人逢盛世的畅达心情与创业热情。
地方性的民歌风曲调的歌曲是音乐会的特色所在,曲小意大,以巧取胜,在雅俗之间肆意纵横,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民族男高音独唱曲《龙眠河》一开始就以高亢舒展的音调将人们带入大别山之中,曲中“挣颈红”山歌体裁的素材隐约其间,这一直接形式借鉴为作品简洁地赞美了母亲河“龙眠河”带给当地民众生活给养;戏歌是地方戏亲民路线的重要实现途径,《六尺巷谣》以黄梅戏素材写成独唱歌曲想形式,内容上以毛泽东、吴仪、王岐山等不同时期领导人对张英父子所推崇的和谐礼让的六尺巷故事及其精神为艺术表现视角,以轻巧的音调、黄梅戏韵腔而表现了现代人的新风与时尚;民歌风城市民谣是近年来歌曲创作的主要方向,民族女高音独唱曲《桐城桃花美》表现了南方山歌小调的地域文化风情,以简笔线描的手法赞美了桃花之美,和与鲜艳的桃花一样的美妙心情,意在表现新生活带给现代都市人纯真的乡恋情感。
此次音乐会中的歌曲词作者有白梦、开晓胜、汪世学、陈守国、泽超、开明等桐城派词家,自己写歌赞家乡,亲切质朴,情感真切;还邀请了王健、苏昉、裴文翠等安徽省内外著名词家参与其中,丰富了词风与词境。演唱会中的作品形式虽然都非独创,但它们都与地方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相协调,或古调新弹,或今声新韵,极大地挖掘了安徽各地(尤其是桐城)的民间音乐资源,使这些已经远离了现在大众文化生活的民间音乐如桐城歌再次以可接受的形式服务于大众,这种发展的意味深远。桐城文化促进会会长叶来应先生认为,这种发展是从民间文化的根底中寻得的形式突破,而其灵活多变的创新对桐城派及民间文化的发展都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正是基于此,他与其同仁才愿意鼎力促成了此次演唱会。
音乐创作的文本只有经过表演才能为大众所感知,因此,表演技艺的水平对于作品的意义至关重要。此次演唱者既有活跃于桐城市内外的张小康、朱玲、鲁岚、李泉、陈守国、朱宝玉、姚亚飞、陈薇、倪甜甜、储珊、汪高峰、余莹莹等,活跃于安徽省内外的阮西华、刘之阳、汤剑波、吴小芹,还有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斯兰、亮相央视的童星陈心蕊,多方有识之士为挖掘并发展家乡音乐文化倾力献策。此外,为内涵挖掘之需,还约请了视觉媒体艺术者的加盟和现场舞蹈的助力,这些多维艺术形式协同作用,为演唱会的艺术效果增添了亮色,多媒体视觉艺术中展现的每部作品的内容,或以风景图片或以写意绘画或以诗意画境,将现场视觉效果进行更大空间的深展,为观众直观而深入地快速理解作品提供了条件。而担任合唱的桐城师范专科学校的合唱队及担任伴舞的市直机关、圆梦艺术中心、中华职校等舞蹈队的表演尽心尽力,尤其因为舞蹈专家王洪流副教授的精巧构思与编排,使得舞蹈表演成为歌曲内容表现的别样肢体语言显现。
对多方表演艺术所带来的震撼效果,某网络CEO胡先生评价说,我见过很多此类的演出,但此次的艺术性层次是少见的,它多维层面的精彩表演协力是当地音乐演出中仅见的,视听俱佳的表演使当地群众也能接受如此艺术性作品,也是桐城这样的中小城市难得一见的文化景观。某文化传媒公司老总陈先生认为,多层次的表演技艺为不同作品内涵的挖掘提供了恰当的技术支撑,如此高水平的演唱会在当地为之“空前绝后”也不为过,因为这一群表演艺术家们,不仅倾其技术之全力,而且倾注全部感情。如享誉全国甚至在泰国也家喻户晓的歌唱家斯兰,不仅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作为大型文化公司的老总,她拨冗献演,于三天前就进驻演出地而精心准备;大学声乐教师阮西华、刘之阳、朱玲早早地通过录音来揣摩作品的演唱;汤剑波、吴小芹等活跃于舞台的省内外歌唱好手,更是倾其所为;桐城本地的歌手张小康、鲁岚等可谓竭尽所能。
以我来看,音乐会表演精湛的原因,一是地方性素材的作品吸引了表演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为之奉献才情;二是作品隐含的演唱技术高规格刺激了演唱者技术的深层次挖掘,如《古老的村庄》、《故乡的石板路》等发展出展男高音最辉煌的高音和上下贯通的宽幅度起伏线条,《龙眠情》展现了女高音秀丽清雅的中高音区音色魅力,《盛运之恋》发展了三种唱法、四种音色的融合声响新色彩等,这些使的各声部演唱多能展现其特色;三是创作者深谙声乐技术特点,每一首歌都设计了一两种需要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演唱方法,如《故乡的石板路》的高音区需要坚实而轻巧的头声与纵深的气息支撑,又要上下贯通的自由声区转换技术,其演唱比之很多咏叹调也不易;而《龙眠情》既需要轻巧自然的民歌声音控制技术,还需要混声共鸣、上下贯通的整体美声技巧才能完成。
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当下的大势所趋,各领域的学者都在为之集思广益。作为安徽籍学者,王安潮有其文化“局内人”的优势,他又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校的学习中,在扬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教学中,历练不断锤炼其研究、创作技艺,这是他作为学者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内外兼修之利。可贵的是,他愿意为此无私奉献才情,自费到安徽省各地采风、调研,与民间艺人、当地文化工作者深入交流,则为其能对当地文化的予以推动与引领创造了可行性空间。他又能集中笔力,巧取突破口,对某地民间音乐题材进行集中而丰富地新创作。据叶来应会长介绍,此类作品有四十余部,这可能在同类中少见者!而且他的创作都与当地群众及艺术工作者进行深入沟通,作为聆听者而敞开心扉接受大家的建议,此次音乐会获得普遍的喝彩只是其创演走心、创作下基层实践的一个缩影!
音乐会后,文艺评论家李广顺先生评价说,此次音乐会在音乐主题材料上有着较为明确的地域性格,创作技法的新颖恰当,艺术品位较高。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文化战线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极高的创作热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讴歌伟大时代、打造文艺精品,此次音乐会的主办者桐城文化促进会抢先一步,抓得早,抓得实,调动各方积极力量,这场音乐会无疑是桐城音乐舞台绽放的第一枝报春花。
以我来看,此次音乐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是文化题材弘扬得好,桐城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蕴涵丰厚,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音乐创作上具有巨大的空间,叶来应会长说,桐城派具有世界性的文学影响力,它在当代社会所起的作用还会更深广;二是推动地方音乐文化自信心崛起,民间文化、草台班子曾使民间艺人自惭形秽、羞于见人,但它们在近半个多世纪的国家性宣扬后,逐渐成为怜爱、呵护的对象,逐渐成为文化发展的宠儿,音乐会中的作品无不在宣扬民间音乐的美妙、动人,与现代大众审美趣味的契合使其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民间音乐新的活力;三是对国家文艺政策的深入领悟,群众审美需要高品位地文化引领,它不能仅存于流俗、媚俗的层面,通俗音乐高雅化,高雅音乐大众化,是此次音乐会作品领悟国家“高峰高原”文化建设目标一次有益尝试。
Modern explanation on local musical culture—— comments on concert of original vocal music works of Wang An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