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以民为本 以德治国

2016-04-03 03:04支梓桐
农经 2016年8期
关键词:德治国农时贞观

文|支梓桐

唐太宗:以民为本 以德治国

文|支梓桐

“德,国家之基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基调,也是唐太宗固守的信条。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借鉴隋亡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以德治国”的兴国方略,正确定位君民关系,兴儒学、重民本、清政治,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从而出现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贞观之治。这一黄金时期的出现与他确立的“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有直接关系。

在中国封建社会,君民关系是最基本的政治关系。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国家以老百姓作为统治的根本 ,而老百姓以农业为根本,只有经营衣食,才能生活下去。唐太宗认识到劳动人民在国家统治中的作用,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政之道,只有缩短君民之间的距离,才能稳固其统治。

兴儒学以教民

唐太宗的“德治”思想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他从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的认识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政措施 。贞观二年,唐太宗指出: “朕所好者,惟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当年,设置孔子庙堂,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三年之后,全国各州县都设置了孔子庙。唐太宗即位不久,便选名儒入弘文馆,增筑学舍,广招四方儒士云会京城 。

唐太宗还亲自到国子监听课,奖赏高第精勤者。他也注意教师的选拔和地位的提高,提拔经学大使孔颖达为国子监祭酒,《辑古算经》的作者王孝通也被引为算学博士。唐太宗尊崇儒学的目的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以孔孟之道教化百姓,使之懂得并践履仁义道德,维护伦常关系。通过教化,“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

清政治以爱民

官吏是君主借以贯彻治国治民政策的工具。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建立起一支清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官吏队伍,就成了摆在君主面前的首要问题。唐太宗十分重视那些治民的父母官——都督、刺史的选拔和任用,将能堪养百姓 ,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优劣的标准 。当时明文规定:地方官凡在任期内能增殖人员、劝课农桑、年谷丰登、施政清平者加以升迁;凡在任期间贪渎昌滥、枉政害民者则给予降职处分。为了使这项政策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唐太宗不厌其烦地将都督、刺史的姓名书于屏风之上,并将他们在任期间德善恶政绩一一列于名下,随时观看,以便奖赏。以至贞观时期“官吏多自清谨”,“官得其人,民去愁叹”。

贞观初年,官多职滥,人浮于事,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劣。唐太宗本着“官在得人, 不在员多”的原则,“命龄并省,留文武总六百四十三员。”几乎精简了十分之九。贞观朝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魄力、规模之大,为整个封建社会所少见。此举减少了国家的开支,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使国力得以尽快恢复。更重要的是,精简后的官员,人员精干,职掌明确,无疑将增强官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必然提高封建国家行政机器的效能。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为政之道,只有缩短君民之间的距离,才能稳固其统治。

唐太宗还比较注重“戒奢从俭”。贞观二年,大臣多次奏请为太宗建一宫殿,太宗不同意,仍旧住在以前的宫殿。另外,为了减少宫费还放还宫女三千人。唐初不但没有大兴土木,而且还拆除了一些宫殿,为遭受水灾的居民修缮房屋。贞观七年,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驱使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太宗车驾,还事先把州府和城内楼台馆舍装饰一新,准备了数百头肥羊,数千尾大鱼,打算送给贵戚。太宗知道后很生气,对赵元楷说:“我外出巡视,所需均由国库供给,不敢烦劳百姓,你这样做,只能使政风败坏。”赵元楷闻言,惶恐已极,不多日便成疾而死。此后太宗巡视,不许过分骚扰百姓便成惯例。

重农本以富民

唐太宗深知农民耕稼的艰难,他对大臣说 :“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农时为本。夫不失农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不夺农时,就是不要强迫农民离开农田,让他们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这样可以使农业丰收,从而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唐太宗积极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农民得以逐步恢复生产,安定生活。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刚即位,立即宣布免除关内及蒲、芮、虞、秦、陕、鼎六州两年租调,全国其他地区给复一年。贞观元年二月,诏民男二十、女十五岁以上未成家者,由州县官府“以礼相聘,因贫困无钱成婚者,命乡里富人及亲戚资助。”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农民组建家庭,繁殖人口,以便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另外,唐太宗还多次派出特使, 往各地灾区赈济灾民,妥善安排饥民到丰收地区就食 ,减轻灾区的压力 ,以稳定国家的局势。经过休养生息,“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取给于道路。”

猜你喜欢
德治国农时贞观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抗疫不误农时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农时七绝五律诗词(一)
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研究综述
新形势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