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2016-04-02 19:40:19郭明艳张晓彤
上海农村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丰农场经营

■郭明艳 张晓彤



盐城市大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郭明艳张晓彤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个体或组织手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大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家庭经营为主,受教育层次低,老龄化初显

大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主要包含三类群体,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的传统农民(农户)、工商资本转型新入经营者、大型国有农场辐射区经营者(采用农场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的,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其中,传统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成为专业大户,个别注册为家庭农场,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农事劳作。新入经营主体资金丰厚,市场信息灵活,通过大量资本投入流转土地,聘请技术员与当地农民完成生产,组织包装销售,一般注册为家庭农场。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与交通的便利,经营者不再受地域限制,逐渐呈现区间流动性。除了本区各乡镇局部流动外,周边东台、滨海、兴化等多地农民到大丰流转土地,甚至安家落户。调查样本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平均年龄为46.7岁,中位数为47岁,50岁以上占比40%,40岁以下占比仅为10%。若不采取措施,10年后,农业经营老龄化特征明显。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2%,高中学历占比35%,初中学历占比51%,受教育层次不高,尤其是受过高等级教育的人才紧缺。

(二)地块分散不连片,流转费虚高,土地指标供需不匹配

土地流转过程中,流转方式、流转费用、流转期限成焦点。大丰土地流转方式多样:一是农户间通过协商自发流转土地集中,呈现多块不连片、不集中等特点;二是镇政府或村集体从农户手中集中流转土地,自建或者对外发包组建小农场、农业园区;三是组建土地合作社,以联耕联种分管分收为模式。流转期大多至2028年本轮土地承包期满。流转费用根据周边土地市场行情实时调整,目前平均每亩地一年的流转费是1000-1300元。对粮食作物不足300元的年利润而言,土地租金偏高。诸多种植大户表示土地租金不降下来,农资再上涨,真的不敢再种地,宁愿外出打工。而养殖类、水产渔业经营主体则表示由于土地指标限制扩建无门,希望政策能够给予适当的养殖、坑塘用地配比,不搞一刀切,切实从规范标准的制定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链条的延伸上抓好环境整治工作。

(三)农业新技术缺乏,管理不规范,增值空间乏力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成果多、实用成果少、推广经费少、综合利用少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新型农资、微生物肥料应用推广缓慢,一方面因为产品类别少,市场混乱,另一方面因为售价高(传统农资售价的1.4倍)农民用不起。普遍缺乏统一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标准体系,田间管理不规范,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残料废弃物污染、农产品参差不齐、包装简陋、品牌意识薄弱或品牌创建资金压力,无市场定价权,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甚至造成土壤污染与破坏、土壤病害孳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同时,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经营主体无法应对突发自然灾难与市场危机,风险抵抗力差,使得上级主管部门无法了解其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明细、收益明细,比较单位规模效益,不利于对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做出科学准确引导。

(四)农民培训供需错配,农民职业化进程缓慢

专业大户普遍存在“种什么”跟风与市场脱节现象,家庭农场存在“怎么种”技术缺乏与生产管理粗放问题,亟待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场主转型,需要农场管理、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软支撑”。目前的农技培训还是农委一篮子挑,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而项目、资金、师资等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缺少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采取集中办大班的方式,没有区分培训对象中不同群体的特征及需求,课程设置单一、雷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差。培训群众无法学习到自身最需要的知识,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经营主体最希望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新成果,农产品营销信息、农业补贴、金融贷款等政策能第一时间到田头,专家能一线指导生产,能手把手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

(五)公共基础设施陈旧,特种农机具紧缺,配套设施用地紧张

桥面、机耕路面窄,电灌站、排灌系统陈旧,供水供电系统不稳定,跟不上规模化生产、大型高效机械作业要求,妨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而畜禽养殖排水管道不到位,乱排乱泄,异味重,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造成了压力。受配套设施用地指标限制,不少家庭农场急需的晒场、农机库、农资库用地紧张,审批难度大。同时,谷物烘干设备、农用无人机、排水治污、设施园艺作物移栽与采收器械、水环境检测与动物检疫仪器等专业机械保有量不高。然而,普通农机具社会资源整合度低,不少经营主体都配有播种、旋耕、收割、植保等小型农机,配套齐全,投入负担重,收益周期拉长,甚至在一个地区形成重复投入,造成了资源浪费。

农用无人机、设施园艺采收机械设备的迫切需求与科技研发的缓慢进度之间的矛盾,高成本与薄利润、弱保险低保障之间的矛盾,传统小农经济思维与土地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经营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制约农地集约化经营的客观因素。如何解决以上难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

二、培育策略与政策建议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问题,围绕争创大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目标,提出以下培育策略,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明晰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生产力,重点扶持300亩规模经营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以及100-300亩种养型、农牧结合型生态型农场。因其投入产出比高,风险抵抗力强,科技创新力与品牌创建力强,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要扶持力量。二是借鉴荷兰合作社一体化产业链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发展“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经营模式,发挥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农机服务、植保服务、资金互助等服务功能与联结带动力。三是以企业为主要力量,联合组团,联结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建立全产业链订单农业模式。由农产品营销类公司牵头,把脉市场确定经营产品,联合种子公司、植保站或农资企业、农业服务企业、粮食加工厂、检测部门等组织机构,对农业生产者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加销”无缝对接。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可以相互参股(投资)、利润分红,融合发展。

(二)实行农业经营准入制度,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实行农业经营准入制,明确农业土地流转标准。欧美等实行农场经营准入制,上海松江区已经要求“绿色证书”上岗等“家庭农场主准入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或法人必须经过农业创业培训,没有取得农民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明确经营主体工商注册登记标准,对经营时限、经营规模及经营者年龄、学历、技能证书、户籍所在地等提出明确要求,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导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二是加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做好需求分析,分类别、分层次、多方式地开展农民培训,重点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产业形势与相关政策解读,以及财务收支、成本收益核算、风险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配套制度建设,整合各方培训资源,建立资源供需联盟,做好培训前中后有效对接。政府可向社会化服务组织、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购买培训服务,提升培训效率。

(三)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重点打造三大平台

一是强化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协会、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专业化服务队、农民经纪人等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涉农科研院所、当地农业服务部门、农业科技工作者等农业科研力量,打造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重点扶持一批测土配方、种业、种苗业、新型植保、统防统治、农机服务、资金互助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先进典型,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业消息推送、市场预测、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品牌建设、维权管理等服务。组建一支基层服务队伍,联合当地农业服务部门、有名望有影响力的离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经纪人,组成下乡服务小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踪指导,上门服务。二是做好平台建设,重点打造农资平台、农业现代服务平台、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依托农一网“平台+县域工作站+终端”农资电商模式,联合更多农资企业,打造大农资电商平台,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尤其是微生物菌肥、生物肥料等新型农资的推广。利用“大地丰收农业创意产业园”专家资源、涉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打造“丰收大地农业现代服务第一站”为农服务平台,建设苏北高科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利用“丰收大地”网络营销平台,整合大丰乃至盐城特色、精品农副产品资源,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树立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典范。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建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建立和健全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为土地流转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采用多种形式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如成立土地管理中心或土地产权交易中心等组织机构,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程,完善土地流转程序。二是建立长效补贴机制,粮食直补普惠制兼顾“千家万户”,项目专项基金优先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尽快出台具体措施。三是增设烘干、仓储、加工、无人机、秸秆综合利用器械等特种农机具补贴基金,可采取“先建后补”管理办法。四是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平台性设施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对全区内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排查,凡是达不到现代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要求的,纳入整治整改计划,创建良好生产环境。五是加快金融改革与信贷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将新型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贷款支持范围,建立授信额度动态机制,适当加大信用好,经营效益高的经营主体的信贷额度。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可尝试以地方政府信用、土地使用权、农村产权房、宅基地证、农机具等为担保标的。积极引导各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作,培育资金互助社等“内生”金融合作组织,重点扶持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社”发展壮大。六是健全农业保险机制,提高农险产品的保障力度,扩大保险责任,提高赔付标准,降低理赔条件,下调保险费率,提高保险额度,提高财政对保费补贴比例,并给予适当税费减免,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增强农业保险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做好保险公司的监管工作。

(作者单位:大丰区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区)

猜你喜欢
大丰农场经营
大丰麦秆画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44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2:02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凉山文学(2018年1期)2018-01-16 03:36:52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