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人际交往个案研究分析

2016-04-02 05:00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外来工个案研究子女

外来工子女人际交往个案研究分析

唐晓丽

外来工子女来我校就读人数较多,这部分学生在语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文化基础等方面与本地小孩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家庭环境较差,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家庭指导,造成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

外来工子女、人际交往、个案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外出务工人孩子的读书问题越来越突出,外来务工子女的交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校位于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员居住点较为集中,因而外来工子女前来就读人数较多,这部分学生在语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文化基础等方面与本地小孩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家庭环境较差,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家庭指导,造成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本文从交往问题表现、成因分析及对策三方面对外来工子女交往进行分析。希望能增强他们的交往自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个案研究背景

1.个案情况

柯好(化名),男,2006年9月从家乡陕西转入我校三年级就读,现已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当时我任三年级班主任,一直陪伴其4年。该学生聪明,知识面很广,但是自制力非常差,几乎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不能和平共处,甚至和他班学生、社会上的人员也有冲突。

2.生活背景

该学生的情况比较典型,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一直在姑妈办的私人学校就读,在学校称王称霸,为所欲为。后来姑妈管教不了,便跟随父母转学到我校,可父母工作比较忙碌,经常加班,没时间和孩子沟通。

个案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与了解,发现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刚开学就被其他同学投诉,容易攻击别人,不合群,自由散漫,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观念比较淡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扔东西等。

这些情况形成的原因有:

1.自身行为习惯的缺陷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把他放在姑妈的私人学校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来到外地学校就读,巨大的落差一下子难以适应。

2.同学的排斥

因为他刚开始喜欢惹是生非,攻击别的同学,加上不能遵守学校纪律,作业经常不完成,乱吐口水等,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3.社会的歧视

长期以来,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较快,人们的优越感越来越强,对外来人口有一种无形的抗拒。

作为一名老师,要给予他相应的社交心理疏导,关心、爱护他,帮他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同时教他一些社交技巧,提高他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他心理健康发展。

帮助矫正措施

1.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心理,培养良好的习惯

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就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有集体观念;教育他遇事要从学校、班级集体利益出发,不能只想自己;和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不可能和自己的想法相同,不能强求别人迁就自己,要换位思考以及找老师帮助;同时,教育他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一个勤劳、积极、讲卫生的小学生。

2.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

针对同学对他的敌视,我经常教育全班同学: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整体,就如一个大家庭,凡是我们学校、我们班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亲人;现在的广东人,在若干年前,其祖先也生活在黄河流域,只不过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迁移到这里,大家要相亲相爱,不能有南北之分;如果有个别同学跟不上班级的步伐,大家应该帮助他进步,督促他改正缺点,而不能歧视;让班里的班长和他结成“一对一”的好伙伴,在学习上帮助他,在行为上督促他,在思想上开解他;而且经常组织文体娱乐活动,让大家沟通交流,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更减轻了他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假日里的孤独感。

3.加强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沟通

争取校长、任课教师的帮助,大家齐抓共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4.取得家长的支持

他的父母工作忙碌,基本上没时间和孩子交流,更别说和老师、学校交流,发现孩子问题也只是武力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造成很坏的影响。我就主动和家长联系,经常跟他们打电话、发短信、写信……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他们,同时和他们探讨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

5.加强与社会的沟通

当他与社会上人员发生争执时,我就充当桥梁,争取社会的宽容,号召他们也来关心“我们的花朵”。记得那次他用石头砸了一个工厂看门口的阿伯后,阿伯怒气冲冲地把他拉到我的面前,非要找他的家长评理。我只好先给人家道歉,再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还非常生气:“谁让他叫我北仔!”作为一名外来学生,心灵太敏感了,只能用武力来维护小小的自尊。因此,我就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团体号召整个社会来关心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丢掉偏见,不让歧视毁了这些孩子们。

在和柯好相处的4年中,看着他从一个“满身是刺”的不被人接受的孤僻少年变成一个开朗活泼、人见人爱的阳光少年,我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但愿千千万万个外来工子女都能在关爱下健康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从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学校,他们的心理焦虑是我们所不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引导,对他们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可能产生不可磨灭的阴影。小学阶段是成长中的黄金时期,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愉快地度过这一时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学校应给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关爱的阳光普照这些“流动的花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中东西小学)

猜你喜欢
外来工个案研究子女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相知碰撞、回归成长:同伴互助学习需求调查——基于D大学的个案研究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