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建设

2016-04-01 09:09代妙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可持续发展

代妙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2

摘 要 作为出版单位的中流砥柱,编辑团队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学习型编辑团队的理论,指出学习型编辑团队的重要性,提出学习型编辑团队建设中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在于推动编辑素质的提高和出版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 编辑团队 学习型 可持续发展

一、学习型编辑团队的概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团队组织的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在我国得到广泛研究和借鉴。比如:崔祝、陈进认为学习型编辑就是指在具备基本编辑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的品德修养,不断学习专业领域内的相关新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技术,不断吸取、创造新理念的编辑。[1]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新时代下,创建学习型编辑团队,让编辑进行补充性、增容性学习,进行常规性、实用性学习尤其必要。学习型编辑团队的群体智慧可以增强出版单位的生命力和“转型力”。

二、建设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必要性

(一)体制改革的影响

在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后,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同在,前者职业忠诚度高,也不乏有才学者,但是容易固步自封,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往往不足后者冲劲儿大、潜力足,但是经验和行业规则熟悉度相对较弱,而且住房、子女上学等待遇方面的改变也让一部分优秀人才转投其他行业。所以,直面现实,让体制内的能够利用闲暇时光学习提高,虽然人在体制内,但是保持离开体制还能活得很好的能力;让体制外的主动认识和适应环境,不断积累经验。另外,学习也是一种福利,可以发掘到更多的优秀的编辑人员,吸引和鼓励更多积极进取、爱学习、有文字情怀的青年人加入到编辑团队中。

转型“看似很美丽”,其实很痛苦,转型需要集体智慧。集体智慧的发掘和拓展需要全方位的不断学习。

(二)互联网+的影响

新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引起出版的变革,从电子出版到网络出版,并最终走向具有高度集成性的数字出版。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纸媒的有力竞品。互联网+时代,在营销方面如果不知微信、微博、APP为何物,必然是落伍了;而谁又能不学习充电就什么都会呢? 目前来说,大部分编辑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欠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出版意识也比较淡薄,数字出版往往沦落为出版物的数字化。要解决这一问题,答案还是培养和学习,让人的智慧把新技术变为助推力。

(三)职业发展的需要

新入职的编辑要适应出版单位的大环境,需要老编辑的“传、帮、带”和自我学习。有了一定经验后,还会碰到“编辑墙”,学习和坚持就是打破“编辑墙”的通道。什么是“编辑墙”呢?就是当你走过了许多路程后,似乎什么都熟悉了,可是却再也没有力气走过去,仿佛面前遇到了一堵再也无法逾越的高墙。[2]出现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常常就是由于自己的学养、能力的限制。要想前进,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养和能力。一个积极学习的团队才会成为积极进取的团队,现代编辑的职业特点更决定了编辑团队需要不断充电学习。

三、建设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可行性措施

(一)出版单位可采取的措施

1.理論化学习。

出版单位应该建立起促进编辑学习的长效机制,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新进编辑统一组织编辑业务培训,从企业文化到编校常识,从行业动态到具体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更快更好地融入。出版单位的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色选派优秀编辑分批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的编辑业务培训班,并在部门甚至整个单位内推广。也可邀请出版行业精英来做讲座或者培训交流等,前浪推后浪,促进编辑个人提升。

还要重视骨干编辑、甚至是名编辑的的培养,刘元彦先生道:“一个出版社有没有、有多少好编辑、名编辑,是它有无声誉、有无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应该重视的。”[3]对于在策划、管理、编校等领域有天资又好学的编辑,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或其他学习空间。

2.体验式学习。

编辑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出版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建立具有弹性的编辑团队内部轮岗制度;可以推荐优秀编辑参加业界的年会或者学术论坛;可以带领编辑到其他相关单位、印刷厂、设计排版工作室等参观交流,参加图书订货会、走进一线读者等,并让编辑们通过参观走访及时总结经验、扩大交流范围。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业务活动,让编辑们在内部的“业务比武”中互相学习、竞争上进,比如:汉字听写大会、成语纠错比赛、编校大赛、征文比赛、审读报告评比等。总之,通过编辑们亲自走近和自己业务息息相关的部门、间接或直接接触业界的大佬、参与各种相关活动,不但能够增强编辑的综合性知识,使他们更加了解这个行业,而且能帮助他们准确定位、思考总结、规划自我职业成长道路。

3.互培式学习。

主动向外探寻,善用临界资源,互培互助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出版单位可寻求同等出版规模、出版方向类似的出版机构建立联谊关系,推动编辑之间的换岗、互培。或寻找优势互补的单位和机构进行合作交流、互动有无。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出版社,依托高校的优势资源,可以在学术项目、教育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主动积极地与高校师生互动,互培互助。可以借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逐步发展,高校出版社申请担负起出版行业继续教育学习的培训任务,主动与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联系,利用现代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多种沟通交流手段建立起高水平的系列培训模式和内容。

(二)编辑个人可采取的措施

1.协作学习。

我国传统的“传、帮、带”的培养方式历经检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模式。青年编辑向资深编辑学习基本业务技能及各个出版流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学习他们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在此过程中,“导师”往往也会得到提高,因为青年人活跃的思想和善于不断接受的新鲜事物也会“传染”给老编辑。新老编辑的互相沟通交流、互帮互学是切实可行的。

2.自我学习。

现代编辑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认识到学习对于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个人可以制定长期的和短期的学习计划,科学的分配和管理时间、勤学多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个人情况以及在单位所从事的具体工种而定。通过自我学习可以补齐自己的“短板”,以小我的成长促进集体的前进步伐。

四、结语

学习型编辑团队的建设是出版单位有效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来源,更是编辑的一种长期的职业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以学习和工作不能是两张皮,把学习当成更好去工作的核心方法,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要把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运作整合起来,把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习型组织建设真正落地,并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4]总之,学习是一种战略,学习是一种方式。时代在不断前进,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应不断创新和完善,但是学习本身,应该成为出版单位编辑们的一种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1] 崔祝,陈进.论出版社学习型编辑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7.11.

[2] 周殿富,寄语青年编辑(代序),周殿富.郭俊峰.青年编辑实用读本[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3.

[3] 刘元彦,编辑的加工、整理工作,吴波.编辑是一门正在消逝的艺术[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99.

[4] 邱昭良,张屹.如何让“工作场”变为“学习场”?[J].新智囊,2012.6.

猜你喜欢
学习型可持续发展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