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义而行之不远

2016-04-01 17:44李邦国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形神名家一节课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人们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书画、瓷器更是被众多“玩家”热捧,一幅名家真迹、一尊青花瓷动辄百万千万。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中、暴利的诱惑下仿品不断出现,在一些类似于《寻宝》的节目中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藏家花了十几万买来的某某作家的书画最后鉴定是赝品。在为那些人惋惜的同时,笔者更是对专家心存佩服之情。他们在看一件作品时,在重其“形”的基础上深入到作品中的“神”,作品的风格、内蕴、意境……正如孔子所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名品精画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仍为人热衷,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关,作品无不凝结作者高深的技艺,往往能做到形神兼备“行为神设,神为形传”。

品课亦如品画,上课亦如作画,一节课要做到形神兼得、内外兼修,方能称之为好课。一节课、一个环节往往都是教者智慧的结晶,凝结十几年、几十年的岁月的积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笔下那位用一辈子时间准备一节课的历史老师。而现在不少教师急功近利地在课的形式上大做文章,对课的神韵、内涵深入揣摩的却不多。一方面源自于形式的东西是具体的,可以被我们精雕细琢,而内涵这东西却是隐形的。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对课的评价我们更多集中在形式上:教学形式是否丰富多样,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积极,参与是否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否强,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这些因为其直观,更容易被评价者第一时间所感知,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内涵这种不易被量化,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被我们淡然视之。最后评价的标准简而化之:这节课是否具有观赏性。

这就导致在现实中种种肤浅与形式化的教学不断上演。情境教学本意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却一味的强调生活化,曾经有人说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买完文具买玩具,买完玩具买衣服……小组合作的主旨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一平台下进行互助学习共同进步,却又被变成了为教师课堂镀金的重要环节。探究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而现在却变成了教师精心预设步步为学生设台阶,教师牵着学生“走一走”“逛一逛”。思维没有深度、探索没有独立性,学生的思维被教师代替。新课程所倡导的几大重要的学习方式无一例外地被形式化。

名家之课之所以有别于我们的普通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源于它的底蕴。自然脱俗却意境深远,洒脱大气却不失细微,看似闲庭信步却是步步为营。他们的课既可观其“形”亦可品其“神”:在细品中你能感受课的深度,在回味中你能感知课的韵味,在反思中你能体会课的创新。听完之后往往是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意境深远让人如痴如醉。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如果我们对课的研究或对名家的学习,仍寄情于形式,充其量只能做一名会表演的教书匠。所谓“形由神生”“形为神之表”,知识的教学形式应根植于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并以向学生传递完整知识为目的,其包含两点:一、知识的本身,二、知识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基本学科素养。而后者是一种更为长远的教育眼光,也是教学意义的所在。对于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全面地、完整地研读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脉络,领悟知识的“魂”,在此基础上灵活、扎实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力争形神兼备,做出“教有义行之更远”的课来!

(李邦国,镇江市丹徒区江心实验学校,212144)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神名家一节课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名家寄语
赵养军·老兵石屋
“以形写神”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