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综述

2016-04-01 22:28范丽敏郭浩帆
文史哲 2016年5期
关键词:吕碧城秋瑾教授

范丽敏 郭浩帆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综述

范丽敏郭浩帆

2015年10月24-25日,由济南大学、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在济南大学举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前会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郭延礼教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袁进教授,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南开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济南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南社研究会等高校和出版、科研机构的四十余位学者出席了论坛并参与研讨。

本次论坛是关于近代女性文学的一次专题研讨会。郭延礼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几乎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比如这次论坛重点研讨的近代女性文学四大家——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除秋瑾研究稍微深入外,其余三家不论其研究深度和力度都远远不够。再如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1900-1919)的女性文学更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因为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正处于中国女性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转型期,它的文学实绩和诸多文学现象,不仅在近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对近代女性文学进行全方位的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郭延礼教授还对他2007年提出的“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这一文学史概念的内涵及主要特点作了阐释,引起与会学者极大的兴趣。

论坛共收到论文三十余篇,多方面展现了当前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水平,其成果将成为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此后的研究以多方面的启示。会议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代女性文学四大家研究

近代女性文学四大家研究是本次论坛研讨的重点。关于秋瑾,孙之梅教授对少有人注意的革命烈士宁调元与秋瑾的交游进行了详细考证,并通过材料揭示了宁调元对秋瑾的爱慕与钦佩之情,结论令人信服。罗章生先生运用秋瑾家世及其革命生涯的丰富史料,从七个方面驳斥了《袁筱珊:秋瑾在株洲的革命战友》(《株洲日报》2013年4月16日)一文中的不实之词,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黄锡云、娄国忠二位学者从秋瑾自撰对联及其好友吴芝瑛、徐自华、唐群英、王金发等在秋瑾生前身后为其所撰对联中,分析了秋瑾的爱国精神、为国牺牲的壮烈以及亲朋、国人对她的痛悼之情。赵青女士对近代嘉兴女诗人郑静兰与徐自华、秋瑾的交往、唱和史料作了细致梳理,并指出郑氏以一位传统闺秀,能在晚年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实现了从一名闺塾师到女学教师再到自己兴办女学的巨大转变,值得肯定和赞扬,而这一点或许与秋瑾对她的影响有关。

关于徐自华研究,闻海鹰女士联系徐自华的家世及其与秋瑾的旷世高谊,分析了其诗文创作所体现出的近代知识女性的家国情怀,并指出:这一方面与秋瑾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书香门第所培养出来的读书人的传统风骨。中华书局的张玉亮先生以《秋瑾集 徐自华集》责任编辑的身份,也对秋瑾与徐自华的文学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吕碧城研究,祝伊湄女士联系吕碧城的身世遭遇和性格脾性,以其作品中所涉及的“梦”为切入口,探讨了“梦”对吕碧城思想信仰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近代女性作家研究方面,除对秋瑾、徐自华、吕碧城等的研讨外,台湾中正大学黄锦珠教授通过对裘毓芳发表在《无锡白话报》上的各种文字材料——自撰、改写或翻译作品的分析,发掘其近代知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认为裘毓芳具有晚清妇女现代化的个案价值。

二、近代女性小说研究

侯运华教授以《礼拜六》所刊载的女性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有益的尝试为近代小说的转型提供了借鉴。薛海燕教授则重点分析了“爱国小说”的产生、盛衰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及女性“爱国小说”的主要特征,结合社会历史状况来分析文学创作之潮流趋势,依史论文,颇有说服力。马勤勤博士则从启蒙之外的另一视角——商业角度出发,探讨了民初女性文学杂志《眉语》的办刊构想与实践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市场逻辑、欲望结构和女性文学增长的空间。鲁毅博士则探析了近代学堂教育对近代女性小说创作的影响,认为近代女子学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近现代女性小说写作的发生,使近代女性小说创作在思想方面具有启蒙色彩,在人物形象方面具有近代女子学堂教育背景的女性主人公开始大量出现。他又指出,近代学堂教育背景仅仅是女性文学现代转型的重要因素,而并非唯一因素,只有综合考察她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要素,才能更为客观、深刻地剖析近代女性文学的现代转型。

三、近代女性戏曲和弹词研究

邓丹副教授联系中国戏曲史上最多产的女作家刘清韵的人生境遇和经历,分析了其作品所蕴含的传统观念与时代精神,同时从刘清韵前后期作品所呈现出的差异,探寻其思想和书写特征的流变轨迹。盛志梅教授运用文本阐释和女权主义的批评理论,通过对梁德绳、侯芝、邱心如等对《再生缘》的改编、续作、仿作思想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续作者都认同主人公重新回归女性的既定生存状态中去的现象,这表现了她们的集体无意识,即女性仍沉溺于“他者”地位的深层文化内涵。张秉国副教授以所掌握的近代女性弹词版本、著录的翔实情况,对近代女性弹词的传播情况及规律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指出其传播特点体现出由稿本、抄本、印本向报刊传播的方式转变,内容则体现出传统与激进并存或激进向传统“倒退”的复杂现象,而这正是近代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鲍震培教授联系秋瑾的遭遇及反抗婚姻、传统习俗的经历,分析了她唯一的叙事文学作品——《精卫石》弹词的思想内蕴,认为这对于了解秋瑾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中国女性文学的意旨和走向都有重要意义。

四、近代女性诗文和文论研究

胡全章教授对清末以《女子世界》为代表的妇女报刊诗歌进行了题材主旨和艺术特点的全面解读,认为它是诗界革命联合阵线中不可轻忽的一环。王凤仙教授以1915-1919年的《妇女杂志》所刊载的女性游记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女性游记内容的分析,指出近代女性作家已经进入社会关系网络中,其知识结构、精神状态的转变表明近代知识女性的身份建构已经完成。

近代女性文论研究,还是目前学界尚未有人关注的视阈。陈静教授首先指出目前学界常见的文学理论著作中,近代女性文论尚处于缺席状态,“近代女性文论”术语缺失,研究尚未起步;其次,她对近代女性文论的数量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近代女性文论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如作家研究、作品篇目整理与研究、核心命题研究等,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会填补近代文学理论的研究空白,亦可以从性别批评等角度,延伸出更多更有趣的论题。

本次论坛除对以上专题进行研讨外,还有学者围绕近代女性文学的其他问题作了精彩发言。刘丽霞教授对《女铎》女性文学群体、傅瑛教授对清末皖籍女性作家创作的研究,栾伟平女士依据方志材料对近代著名女翻译家陈鸿璧家世的详细考证,王同舟教授对中国第一位女翻译家、女诗人薛绍徽年谱的分析等等,都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是对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有力推进。

当然,近代女性文学研究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深入。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是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应当进一步发掘近代女性文学的有关资料,建设近代女性文学研究资料库。二是目前的研究仍以传统的文本阐释和资料考证为主,今后可多方借鉴西方性别理论,实现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理论上的开拓和提升。三是建立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理论话语体系,如何将近代女性文学本身自具的谱系和理论话语发掘出来,化为一套切合近代女性文学实际的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体系,从而形成此领域的研究特色,这应是今后近代女性文学研究着力的方向。(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刘培]

猜你喜欢
吕碧城秋瑾教授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女子双侠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断魂何处问飞蓬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生命的祭奠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