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麟华
书画传真情
文 张麟华
去年10月初的一天,老同学万长妹找到我的住所,赠给我一册她的书画集,我欣喜地接受并拜读。
书的封面《笑对暮日》四个大字与其所绘的松鹤图相互映衬,既是她创意灵气的体现,也是她晚年的精神寄托。用她的话说:“我将在失去外出活动能力的垂暮日子里,观看这本书画集,以驱散我人生中的三九寒气,也让我的亲朋好友相信,万长妹的人生不只是雾霾愁云,也有云隙间的微笑和夕阳里的温馨。”她要通过这本书画集增添信心,善待自己,快乐健康地面对未来。
这是我与她毕业后的第二次见面。
我们毕业后第一次见面是1996年7月10日。那是我们师范学校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日,我和她在学校是同桌,见面自然亲切。她仍像当年做学生一样质朴,齐耳短发,性格开朗,只是饱经风霜的额头增添了少许皱纹。
我了解她的身世。她在烽火连天的七七事变之日出生,出身凄苦,尝尽艰难。195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临川工作,她则在乐安从教30余年。她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贫困学生交学杂书本费,还自编剧本辅导群众演唱,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中年丧夫的她一个人靠打工养育两个儿女。1986年,她为了回报社会,毅然创办了“抚州市万长妹家庭教育课堂”,专门指导年轻母亲如何教育子女,并协助民政干部救助街头流浪乞讨的青少年。
时过境迁,我俩都进入暮年。其间,双方虽久无联系,但没有淡忘彼此,所以第二次见面仍然亲切。
她和我一样除了满头白发外,精神仍旧矍铄,耳聪目明,说话声音洪亮,称得上是位健康老人。我虽然小她两岁,身板却远不如她硬朗。
《笑对暮日》就是她近十年在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诗词、绘画和摄影所取得丰硕成果的展示。她那种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好学毅力和善举义行给了我难忘的印象,更增添了我对她的一份敬重。
我从这册书画集中临摹了“青年万长妹”“老年万长妹”两张照片,并分别赋诗两首助兴,于10月底回访了她。
她看到我的赋诗后当即拍手称快,说这是我送给她的最好礼物,并表示今年60周年同学聚会时展示给同学们欣赏,让大家也分享快乐。
在与万长妹联系时,我们交谈得最多的还是书画和个人传记。书画是我俩的共同爱好,可以拓宽视野、陶冶身心、延缓衰老,其乐无穷。具体到一篇文章的构思、一山一水的描绘,我俩都会相互切磋,直到双方满意为止。个人传记则是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可以激发子孙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的退休生活虽然谈不上丰富多彩,但很充实,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和万长妹的纯真情谊,值得我们珍藏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