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易可
自从2005年上海公园绿地实施免费开放以来,这些公园越来越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公园最初的功能较为单纯,偏重于提供安静的环境,如散步、赏景。随着公园建设的发展,又增加了很多活动内容,如兼有观赏游览、儿童游戏、文体活动、文化科学普及等服务,进一步成为老年人喜爱的活动场所。2014年上海市公园游客量已达近3亿人次,比免费开放前的人数大幅增加,相关部门还在研究进一步延长公园开放时间,以满足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锻炼休闲的需要。很多老人已经习惯在公园度过美好时光,有锻炼的、弹唱的、散步的,也有在木椅上坐坐,或看报刊,或闭目养神,也有打牌下棋的……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一点,在公园不当久坐往往会伤害健康。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含水分较多,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凉,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冬天本身人体的阳气就消减了,石头凉性又容易损伤阳气,冬季为了保持人的阴阳平衡,更应固护阳气才对。
有位长期关注老年健康的医生认为,老人如果长期坐硬板凳,还容易患坐骨结节性滑囊炎,臀部一接触板凳就会疼痛,且难以治愈。坐骨是构成骨盆的重要部分,当人坐下时,坐骨结节恰好和凳面接触,坐骨结节的顶端长着滑囊,滑囊能分泌液体,以减缓组织间的摩擦。但是,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逐渐下降,滑囊也发生了退行性变化,液体分泌减少。加上有的老人较瘦,就会使坐骨结节与板凳“硬碰硬”。这种不合理的摩擦、负重、挤压、创伤,会导致坐骨结节性滑囊炎的发生。不少老人都存在血液循环不好的问题,长久坐硬板凳则更加妨碍血液循环畅通。
一位姓金的老伯有个习惯,不论冬夏,到公园晨练或游玩时,手里总会捎上个小垫子,以备休息时用。而他的老邻居张伯伯,就不太注意这些,常常在公园的木椅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结果没几天关节炎就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