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婷(重庆工商大学研工部,重庆400067)
我国大学教育中的“茶文化热”现象刍议
董承婷
(重庆工商大学研工部,重庆400067)
摘要:当前,我国各大高校掀起了“茶文化热”现象,它成为学术研究中的新焦点。但是,透过热闹的茶文化现象看其本质,茶文化在高校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中,仍然相当稚嫩,其发展与成熟,在高校教育的道路上仍有着很长的距离要追逐。
关键词:大学教育;茶文化热;茶文化教育
在中国,茶叶的种植、生产、销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茶文化,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以茶叶与茶文化为主题,进而形成有关茶的诗词、歌赋、书画等艺术作品,且自唐朝的陆羽著《茶经》始,迄今已有着许多关于茶的论著经典,由此而形成了有关茶与茶文化的学术探讨。在大学教育中,从课程设置到深入的茶文化学术研究,在大学校园中掀起一个又一个热潮。通过茶文化的学习研究,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这不仅源于繁重的学业负担,更有来自于生存就业前景等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生存方式也是其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我国的茶文化,则深得中国古文化传统的精髓,优雅从容,宁静淡泊,可谓是我国茶文化思想之核心精髓。在日常的饮食中品味生活的雅致宁静,从而使大家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中解放出来,感受日常生活中平淡而又从容的美好。这正是全国各地不断掀起茶文化热现象的主要原因。于酒足饭饱之后,静静地品一壶淡茶,感受时光缓缓流淌的宁静,这未尝不是人生除了各种成功之后所能够享受到的另一大乐事。正因如此,近几年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设茶文化的课程,对茶文化进行探讨研究学习,并将其作为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一部分,纳入到高等学校教育的课程当中来。
追溯高校的茶文化课程设置,最早始于本世纪初的北京海淀区各高等学校之间的校际选修课。北航、北师大、北医大等16所高等院校分别设置了本科生茶文化选修课程,通过这些选修课的开设,本科生对于茶艺以及茶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理解。最为重要的是,将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的学生们,通过上茶文化选修课,性格变得从容宁静了很多,面对着同样的学习、生存就业压力,他们则不再表现得那么焦躁,反而呈现出更多的古文化韵味。到了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嘉木茶文化协会”,开始加入这一茶文化协会的会员有两百余人。一群热爱茶艺与茶文化的本科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无我茶会”。
就全国范围内的高校与课程设置来看,我国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还有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都分别成立了各种茶社、开设有关茶文化的选修课程,并且经常由学生们自发组织一些有关茶艺与茶文化的活动,参加者如云,效果良好。此外,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中国茶文化》《茶文化概论》等课程,从学术层面系统地引导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茶艺以及茶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高校茶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吸引了很多本科学生纷纷涌入课堂去学习茶艺与茶文化,一些教师、留学生也在茶艺的吸引下迈入选修课的教室,聆听有关茶艺与茶文化方面的系统知识讲授。
在此基础上,更有一些大学不再仅仅满足于茶文化选修课程的设置,而纷纷开始开设茶艺专业,以便更好地从更为深入的学术角度对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历史的茶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更为甚者,高校教育中的茶文化热,不只是局限于国办的高等院校,而且在一些民办的高校中也掀起了研究茶文化的热潮。举例来说,有着世界茶王之称的天福集团总监李瑞河,就选址漳浦创办了天福茶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的普通高等专职茶学院,这所专职茶学院从2008年开始面向全国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同时还招收各国对中国茶艺与茶文化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及台湾学生。学校的院系设置中专门设立了茶文化系,并且,茶文化的课程以及茶文化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是这所院校的重点内容,茶文化系也是该校的重点系。此外,有茶文化院系设置的高校还有浙江林业大学,该校单独设立了一个茶文化学院。福建也有人创办了一所茶文化的私立民办学院,在南昌也有大学开始设立与此相类似的茶文化院系。茶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专业,在这些高校茶文化的院系中,专业培养方向基本都是以应用性为主,由此不难推测出当前我国的茶文化市场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
据统计,中国的茶叶,是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而存在于世界市场的,在中国的茶文化市场也有着相当长的茶文化产业链条。在我国2007年关于第三产业的数据统计中显示三产的总产值为250个亿,其中仅茶叶一项就占了6%左右,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未来的茶叶发展前景。而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在茶文化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林业大学在2005年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共同推出了四年制本科茶文化教育专业,这一专业主要以茶文化的传统知识为基础,同时融入有关的商业管理营销方面的课程,将茶叶从种植、生产到消费的一条龙过程都纳入到了茶文化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而且,从其课程设置重心来看,茶文化专业的教育重点是在茶叶的消费方面。因此,茶叶的品评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了。茶叶品牌的创建和推出,茶文化管理经营以及茶艺、茶馆等方面的内容成为专业课程的主要特色。在浙江林业大学茶文化专业的运作下,很快以茶艺与茶文化为基础,推出了大型的茶文化综合艺术舞台剧“中国茶谣”,“中国茶谣”。这一大学茶文化舞台剧的推出是对文化产业的一个成功诠释,开创了高校茶文化教育的新向度,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茶学”的理念创新。这不仅只是一个舞台剧的成功,更是文化产业对于茶文化推广的努力尝试,更是茶文化向大众文化进军的有力号角。
尽管近些年茶文化在我国高校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的浪潮,而且,在茶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关于茶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规避的重要课题。可是,不管是当前我国的专业职业教育院校还是高校的茶文化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都相对地呈现出滞后的状况。
在日本,有着相对较为严格的茶道谱系教育,而且,日本的社区对于茶道的大众化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韩国,茶文化课程教育的设置则已经作为一个法律条文规定。相对于这两个东方国家的茶文化发展,我国很明显地缺乏茶文化方面的系统知识传承,因此,也就很难满足茶文化市场消费对于专业性知识以及专门性人才的需求。
此外,因为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茶文化专业及其课程的开设都很不成熟,因此,具有专业性知识教育的师资也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拿我国当前从事茶艺及茶文化方面专门研究的学者专家来说,基本都是学习古文化历史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知识文化背景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为主要内容的。而一些专门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由于在我国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科专业,因此,其培养出来的茶文化专门人才还很有限,在茶文化市场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当前茶馆、茶点的一些从业人员,基本都是没有经过专门性茶文化培养就上岗的人,他们对于有关茶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很缺乏,根本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纵观当前我国的大学茶文化教育整体状况,大学教育的茶文化课程设置,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焦躁心理,满足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的特点,同我国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追求相一致。我国高校中选修过茶文化课程的大多数学生们,都能够受到茶文化的熏染,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淡然平和的精神状态,多数的学生都会在紧张忙碌的生活、学习之余,抽空冲泡一杯淡茶来释放自己。正是在这种茶文化深厚底蕴的感染熏陶下,我国高校的学生从思想境界到人格魅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进而,整个校园也呈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但是,不管选修了茶文化课程的学生们有着怎样良好的素质表现,有一个无法否认的客观现实存在,那就是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其实从始至终茶文化都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虽然很多的高校谈起茶文化,总是呈现出一番繁华热闹的盛景,可是,与真正形成体系、气候的成熟专业相比较,茶文化在高校需要走的路依然相当遥远。
谈起茶文化,在古老的中国并不陌生,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度。可是,就当前茶文化及茶文化产业市场来看,却是一个弱小的行业,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营销模式。因而,就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茶文化专业与课程设置上,急需加快改革的步伐与教改进程,以此尽快改变茶文化发展的滞后状态,使其迅速跟上我国飞速发展的市场节奏与社会发展的脚步。对于当下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向与目标设定,必须以茶文化市场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合理而科学地调整教学目标与计划,同时,不能忽略对于茶文化方面的师资力量队伍建设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与茶文化市场需求不脱钩的人才,满足我国茶文化产业链条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需求。若是对有能力的高等院校,不妨将教育与产业融合在一起,通过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为培养茶文化方面的人才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使其能够迅速进入未来的社会角色。
参考文献
[1]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吴华,等.茶文化与素质教育[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作者简介:董承婷(1982-),女,四川德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