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萍(武昌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传统茶叶包装设计如何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
闫萍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茶叶包装不仅仅是简单的收纳和保护功能,同时也要体现其文化底蕴。在动漫“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传统茶叶包装设计应该更好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在整体布局以及细节等方面更好的体现这个时代的特点,凸显相关设计特色。本文重点对传统茶叶包装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的切入点和要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茶叶包装;动漫;互联网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百姓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百姓生活追求已由物质转向精神,传统茶叶包装设计也面临更多的变革要求。通常而言,酒与茶叶等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较为丰富的产品,相关包装设计更倾向于应用具有人文以及地域和历史特色的要素,动漫“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实现相应的变革,更多地融入相关要素,体现时代特征,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茶叶包装设计的实际功能看,一方面要体现包装内茶叶的具体特点,另一方面就是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诱发作用源于消费者心理,外在表现即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可以发现设计优良的茶叶包装对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销售份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茶叶市场销售中产品分为高、中、低档,低档产品包装设计上图案呆板,色彩单一,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中档产品设计上有所提升,但立意和构思局限性较大,特别是在产品名称以及色彩等相关要素上,趋近或雷同现象较多。高档产品方面,尽管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比较用心,但很多设计缺乏新意,要素搭配不合理。从包装用材料的角度讲,茶叶包装传统的塑料袋、纸盒、纸袋和铁盒等材料已经有所突破和创新。木制包装凸显文雅韵味,陶瓷包装凸显精美细腻…已经大规模商用,在消费者中有一定基础。
总体看,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更多的是沿用传统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性和独特性欠缺,市场上趋近或雷同的设计较多,没有充分体现产品的优点和特性。
2.1更多的年轻人被我国茶文化所吸引
中国饮茶以及制茶历史悠久,“茶的王国”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国茶文化的评价,相关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茶叶是无酒精饮料,具有利尿、兴奋、强心解痉、抑制动脉硬化和抗菌抑菌的作用,在我国消费者众多。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作为一种健康饮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茶,饮茶已经成为休闲生活的时尚之选。很多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饮茶的行列,他们对于茶文化有更多新鲜的解读,也带来更多新的元素,未来茶叶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高速成长的群体。
2.2消费品种呈多样化趋势
从中国的饮茶传统看,绿茶和红茶是最为主要的品种,今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升温以及传播,茶叶的消费品种呈多样化趋势,特别是饮茶者年龄结构的变化,年轻人是饮茶的主力军,花茶等茶品种逐步升温。可以预见,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普及和升温,茶叶消费品种将呈现多样化趋势。
2.3动漫“互联网+”时代对于茶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科技正在向更深层次发展,茶文化的传播已经更多的通过互联网实现,品茶群等形式在互联时代更多地兴起。青少年饮茶者更加喜爱动漫等喜闻乐见的茶叶包装表现形式,动漫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也将随着青少年饮茶群体的壮大而发展起来。
现阶段开展茶叶包装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茶叶消费市场的层次性与不同消费群体的具体特征,传统茶叶包装中,中国传统文化诸如书法和水墨画元素等都可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引入一些动漫“互联网+”时代的要素,发挥设计师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文化艺术综合修养,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
人类文明与文化不断进步始终是促进茶叶包装设计快速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新材料还有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业已成为包装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其发展和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实际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更直接的说,包装设计相关发展与时代发展基本同步,茶叶的包装设计亦不例外。当我们大踏步的迈入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周围的很多事物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人们的语言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动漫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鲜活的要素,动漫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服装、餐饮、娱乐等等,茶叶包装设计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从茶叶消费的角度讲,动漫“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体现快捷、多元以及个性化。茶叶包装设计上要更好的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审美需求,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吸引人,打动人,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1茶叶包装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要素
对于现代茶叶商品而言,包装形式适当,不仅有利于茶叶的保存,还有利于茶叶的增值。现代生活中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茶叶的包装设计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孤立存在。动漫“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广受欢迎的动漫形象,对于茶叶包装设计,在图形、色彩、文字、材料和造型设计等,都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
4.1.1对于经典历史传说的动漫化处理
中国茶文化中有很多历史传承,在传统茶叶包装设计上应用了诸如书法与水墨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将中国传统的历史传说应用于茶叶包装会更具生动性和完整性特征。例如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这些传统历史故事都可以应用动漫手法加以艺术创新和改造。其中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上也可以使用可爱的动漫造型,色彩、材质还有相关文字都可以采用动漫化的艺术手法,融入这个互联网时代,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4.1.2引入系列励志动漫故事
当今这个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了国际舞台,文艺明星、体育明星还有商界精英等,他们的成功几乎都与这个互联时代有关。他们都有自己富有魅力的成长故事,成为激励年轻人上进的动力,也是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茶叶外包装可以用动漫的手法,将这些故事生动地表现出来,形成系列故事,用于系列产品的包装。对于茶叶市场应该更多的考虑与时代同步,用最为丰富的时代元素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
4.2相关的图形设计
传统茶叶包装设计,图形设计呆板,各种设计之间趋近度高,很多茶叶的包装设计拿在手中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给人一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传统茶叶包装设计过分强调底蕴和传统元素的应用,忽略了茶叶消费群体的层次性以及多元化,图形设计上很难用标新立异的方法和手段体现产品的真正内涵,引导个性化消费。我们应该考虑用漫画化手法实施图案的再创作,将传统艺术中细腻以及含蓄和传情等相关审美特点用动漫的要素表现出来。注重抽象化动漫艺术形式的应用,表现手法要突出新颖性,体现活泼、阳光和开朗的特性,用新鲜的动漫元素在新的层次以及界面上体现茶叶产品的内涵。
4.3相关的文字装饰
茶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精髓,因此在应用文字装饰方面要考虑到其文化内涵,同时也要考虑到茶文化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更好的引进时尚语言,可以是广受欢迎的动漫作品中的流行语,也可以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字。例如可以选择“非诚勿扰”、“真爱永驻”、“爱相随”等文字,辅以合适的图形和色彩,塑造茶产品的青春和校园系列。既可以作为青年男女互赠的礼物,也可以在情人节等节日成为馈赠佳品。作为茶叶文化大国,中国却没有自己知名的国际茶叶品牌,应该深思其中的原因。动漫“互联网+”时代赋予中国茶文化冲向世界的更好时机,动漫语言以及互联网技术都没有国界性,这是中国茶产品走向世界的最好切入点,茶叶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人员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把中国优质的茶产品推向世界。
4.4相关的色彩搭配
设计工作中重要的要素就是色彩,传统茶叶包装设计习惯使用暗色系,这与强调茶叶的文化底蕴有一定关联,但千篇一律的应用这一手法,已经造成了人们的审美疲劳。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一方面年轻人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另一方面更多的新鲜要素加入到市场中。茶叶外包装在用色方面,要更多的考虑到商品实际的品种以及档次和适用场合,也要重点考虑消费者具体的习俗以及相关欣赏习惯。特别是要照顾到消费者群体的变化,对于年轻人逐渐成为饮茶的主力军这一事实,茶叶包装设计者应该及时调整战略,把握市场的最新动向,依照不同品种的茶叶产品以及不同的消费群体合理选用对应色彩强化产品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普洱以及乌龙适宜应用较为浓重的深色调,予人以稳重醇和的味觉感受;红茶适宜暖色调比较适用,给人以浓郁味厚的感觉;白茶则适合应用粉色或者是白色等柔和的色彩基调,突出其柔滑温馨特质的一面;花茶以及绿茶适宜采用比较清新的色调,如天蓝、淡黄等淡色调,突出产品的鲜爽以及清香等特色。据一项最新的市场调研表明,近三年茶产品消费新增消费群体中,有72%以上是20-35岁的年轻人,这部分年轻人中,色彩偏好为暖色调的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以上。可以说他们的色彩选择,是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未来的趋势,在进行茶叶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到这部分消费者的实际感官需求。
要想促进茶叶产品的销售,就必须在相关设计中应用具有动漫“互联网+”时代特征的积极要素,引发年轻消费者的共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茶叶包装设计中潜在的审美特点,会对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茶叶产品包装需要更多的新颖包装形式,才能更好的融入动漫“互联网+”时代,以促进茶叶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把中国的茶产品更好地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向立强.科学的茶叶包装设计[J].艺海,2012:(1):32-33.
[2]袁小英.茶叶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方法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14.
[3]苏亚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应用[J].包装学报,2014:(1):66-69.
[4]中国视觉设计,http://www.86dv.com.
[5]穆亚君.西湖龙井茶包装设计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闫萍(1982-),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动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