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的建设初探

2016-03-31 07:48韩学伟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

韩学伟(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的建设初探

韩学伟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我国生态茶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和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关键词:生态茶园;智慧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慧旅游”的发展,生态茶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对生态茶园的研究很多,刘本荣研究了周宁县高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与关键技术[1];周婷探讨了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2];李冬水探讨了生态茶园的概念[3]。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也很多,如刘俊梅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4];李萌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创新[5]。但缺乏将生态茶园的发展与智慧旅游相结合的研究。本文研究了生态茶园的四个发展阶段,提出新一代生态茶园是以智慧旅游为基础和标志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本文提出了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内容、规划设计和项目策划对我国生态茶园的规划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生态茶园发展概述

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建设起来的茶园。生态茶园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6]生态茶园在我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第一代生态茶园——有机生态阶段

第一代生态茶园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生态茶园的初始发展阶段,以“有机”和“生态”为其主要特征,以茶叶生产为核心内容和核心产品。“有机”和“生态”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茶木共生或者茶果共生,保持原生态,施用有机肥料。

1.2第二代生态茶园——茶家乐阶段

第二代生态茶园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副产品,是生态茶园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第二代生态茶园最早出现在四川雅安的名山县,以“茶家乐”为其主要特征,将茶叶资源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游客主要旅游活动为观光、体验茶事活动和购买茶叶产品。茶家乐以茶叶吸引游客,以旅游促进茶叶的销售。

1.3第三代生态茶园——茶文化和茶品牌阶段

第三代生态茶园起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相应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而进入成熟阶段。第三代生态茶园以“茶文化”和“茶品牌”为其主要特征。一是大力开发“茶文化”旅游,将采茶,制茶,品茗,购茶等茶文化体验活动与其相关的文化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二是引入大型文化企业,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实现茶产品的品牌化。

1.4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阶段

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第四代即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智慧旅游是新一代生态茶园建设基础和标志。新一代生态茶园是以智慧旅游为基础和标志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2 生态茶园建设基础和标志——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生态茶园的建设基础和标志。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

2.1智慧化管理平台

智慧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先进理念的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一张图”技术,所有资源一张图管理、所有设备一张图控制、所有事件一张图显示,实现对全茶园的实时控制管理。

2.2手机旅游APP

开发基于旅游云平台的新一代生态茶园手机旅游APP,完善提升各项功能,增加视频接入、移动支付、客流信息查看、导览、语音讲解等功能,丰富服务信息,为形象展示、宣传销售、电子商务等提供移动平台。游客进入生态茶园,游客手机将自动接收到手机旅游APP,或者手机扫描生态茶园APP二维码,安装APP客户端。利用地理位置采集技术,手机旅游APP对游客的数据进行即时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旅游云。

2.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无线WIFI网络建设;二是高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三是一卡通系统;四是智能门禁、智能停车导引系统。

3 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

新一代生态茶园追求科学规划、生态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其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

3.1基础服务设施

基础服务设施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和食宿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茶园道路体系,合理布设主干道、机耕道、旅游步道等,并进行路面硬化;修水通电,完善基础设施;为满足食宿、购物、度假等旅游需求,生态茶园要建设合理的宾馆体系,形成住宿设施的高、中、低档布局。可根据地形建筑休闲木屋、情侣木屋等。

3.2茶生态工程

3.2.1构建以茶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

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茶园内遮荫树以桂花、樱花、香樟等为主;茶园与茶园之间、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可乔、灌木结合种植;对裸露、光秃的茶园梯壁种植白三叶、黄花菜、爬地兰等护坡绿肥,当覆盖梯壁后,通过割青埋青草料作绿肥,以增加茶园植被覆盖度,提高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

3.2.2生态水系工程

生态水系工程建设要点是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开设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在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与排洪沟相连接建造蓄水池;开好“竹节沟”,外高里低、内沟外埂,减少地表径流;在坡度为15°-25°的田块设计梯级茶园;积极推广微喷滴灌技术。

3.2.3合理实施茶园间作套种

综合管廊主要是指市政公用管线,如电力、通信、给排水以及燃气等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地下隧道空间内,对地下城市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进而实现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目的[2]。综合管廊监控管理系统主要是指对管廊内环境、设备以及安全等情况进行监控,进而实现对管廊内部设备远程监控和控制的目的。

茶园间作套种以当地特产果树为主。实行“茶树+银杏”、“茶树+枣树”、“茶树+柿树”、“茶树+油茶”、“茶树+山核桃”、“茶树+榧树”等套种,实现茶、果、旅游等多项经济效益。

3.3功能区规划

可以根据生态茶园地形、地貌、人文资源等实际情况,规划不同的功能区。一般可以建设五大功能区:一是茶叶种植观光区。以茶山、茶园、茶厂、茶舍为基调,建造多重观景台,结合景观建设,开展观光旅游。二是茶叶加工体验区。开展山地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体验等旅游活动;三是茶文化体验区。修建具有地方和民俗特色的茶楼,茶社,利用展室、走廊、门厅的空间布置茶诗、茶画、茶具,进行茶艺茶道表演、歌舞表演,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茶叶的展示和销售;四是休闲娱乐区。开展各种旅游休闲活动、拓展训练活动、亲子活动等;五是茶博园。种植各种茶树、展示各种茶叶,介绍与茶相关的科技知识。

3.4景观设计

景观建设要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生态茶园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皆可成景,营造绿色大气、波浪起伏的茶山有机生态系统,配置奇石流泉,将生态茶园营造成美丽如画的大盆景。建筑小品在体量、造型、色彩等方面,要体现民俗风情和浓郁的茶文化韵味。

4 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

4.1茶艺茶道表演

定期进行茶艺茶道表演,并当场对游客进行茶艺茶道教学,培养游客“茶为国饮第一”的品饮茶的科学方法,培养游客对品茗的审美情趣(对茶叶品种的选择,对水,茶具,品茶环境的要求,对一系列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化元素的欣赏)。

4.2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

4.3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

目前乡村旅游营销存在短板,信息极其不对称。游客和乡村旅游服务之间缺乏一个交互式的信息交流的平台。而智慧旅游正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智慧旅游通过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新一代生态茶园网络营销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业务。

4.4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新一代生态茶园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一是以“乡村记忆”为文化主题,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农业休闲体验基地;二是在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中融合吃住购行游娱要素,从观光型向体验型提升,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游憩项目的设计要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三是构建一个全方位展示当地文化及地域特征的旅游社区;四是全面覆盖旅游度假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提供文化、教育、运动、健康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本荣.周宁县高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与关键技术[J].福建茶叶,2015(03):38-40.

[2]周婷,邵宛芳,侯艳.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02):10-14.

[3]李冬水.关于何谓生态茶园的商榷[J].福建茶叶,2015,(04):37-39.

[4]刘俊梅,田晓霞,闫敏.基于智慧旅游的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市场论坛,2012(11):92-95.

[5]李萌.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机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6):64-68.

[6]张永仟,赵建平.谈生态茶园的建立[J].中国茶叶,2002(03):35-36.

[7]沈杨,张红梅,何越.我国智慧旅游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甘肃农业,2013(3):20-23.

作者简介:韩学伟(1973-),男,河南洛阳人,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洛阳市师范学院讲师,系主任,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5BJY130;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基于旅游云的景区户外安全救援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5-ZHLV-005。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背景下毕棚沟旅游景区开发
黔东南要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
DT时代背景下酒店智慧化建设探析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风景网“智慧旅游”助力第六届东坡文化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