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浅谈跟随茶文化脚步的赣南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的发展
韩勇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赣南采茶舞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采茶舞源于生活,舞姿优美,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赣南采茶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从茶道和茶艺、茶歌和灯彩、茶戏与茶舞结合这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不仅有益于挖掘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人们对采茶舞有着更好地认知,使得采茶舞有着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传统体育;赣南采茶舞
在当代,大凡与文化有关的事物,总会或颇具韵味、或独树一帜,归根结底,能称之为文化的,必是岁月的宠儿,久经时间打磨却愈发历久弥新。在当代,当民族传统体育邂逅现代体育时,便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呈现在世人眼中。民族传统体育既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又是一种兼具丰富的内涵与与其他文化交织而成的独立的存在。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因地域的不同也呈现出迥异的特点,以赣南采茶舞为例,其丰富的内涵,浓厚的地域文化,各式各样的伴奏,以及五颜六色的男女着装,无一不散发出属于传统民族体育的独特味道。采茶舞流传于民间,其名美,动作亦美。其中之“茶”字,更是蕴含着百转千回的时间感。有关赣南采茶舞的来源并未有详实的资料,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奇葩,赣南采茶舞在茶文化的影响下既可以展现深厚的文化性,又可以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娱乐休闲项目,倡导健康人生。因此,从茶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早在大唐时期,斗茶风靡皇亲贵胄之间,每逢春来采摘新茶,各种与茶有关的表演亦要在宫廷中大显身手,与斗茶配合得相得益彰。到了宋代,斗茶更为流行,上至皇帝,下至文人骚客,对斗茶的兴趣有增无减。斗茶者的茶多为私藏珍品,通过互评的方式决出高下。仔细观之,不难发现,斗茶斗的是情怀,品的是好茶,也是品茶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对文化的适应,这种文化就是茶文化。古往今来,由于茶衍生的诸多文化层出不穷,其中,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中国人十分讲究茶道,这其中包含着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和寓意深刻的生活艺术。通过茶道沟通情感,展现礼貌,静气凝神,陶冶情操,是许多人的乐事,从古至今,茶道不断被人丰富其内涵。中国茶道融合了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精华,从茶道中悟出的“和”,恰恰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至高境界。
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因茶艺而存在。作为茶道的基础和载体,茶艺是一种饮茶的艺术,自成一派,历史悠久。茶艺种类因其分法而有所差异,尽管其内涵不及茶道,但茶艺可以登台表演。古往今来,茶艺吸收的艺术形式可谓广泛多样,纵横文学四海,饱览艺术殿堂。
茶道是一种修行,茶艺是一种艺术,茶道重在内涵,茶艺重在延展。道在人心,艺为傍身,有道无艺只是空谈,有艺无道只能失了灵魂。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茶道与茶艺存在之根本。茶道和茶艺是赣南采茶舞滋生的肥沃土壤和必须元素,正是基于茶道和茶艺丰富的内涵,赣南采茶舞从中汲取了珍贵的养料,从文化到艺术,无一不包含着时间的见证。
时至今日,茶早已成为雅俗共赏之饮,而悠久的茶文化也随之风靡全球,成为沟通文化的桥梁。由此衍生的茶歌和灯彩,亦是茶文化的进一步体现。茶歌,顾名思义,与茶有关的歌谣。其中心与茶是分不开的,而与茶有关的歌的来源却众口不一,有人认为茶歌是由文人骚客的诗篇演变而成的,有人认为是通过民谣整理成曲,还有人认为是茶农自己创作的民歌。茶歌有专门的“采茶调”,后来又演变成民歌的格调。
根据茶歌演变的历史来看,茶歌是一种从民间流传的民歌形式,多以茶为主题,到了现代,茶歌的内容更加丰富,通常以茶为抒情的对象进行情感抒发。《采茶歌》是赣南一带流行的民曲,曲风纯正,与自然相契合,演唱形式也比较简单,通过清唱的方式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后有以竹击节,一唱众和。沧海桑田,岁月匆匆,不变的是茶农吟唱采茶歌的情怀和习惯,变的是内容更加丰富的茶歌,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唱进了许多人的心里。
我们说茶歌和灯彩的结合催生了赣南采茶舞,但从前面的叙述来看,灯彩是如何与茶歌相结合的呢?这要从赣南客家灯彩说起。灯彩又叫花灯,源于西汉时期,到了明代和清代则颇为流行,可谓历史悠久。灯彩的制造工艺十分精巧,每逢过年时节,许多人对灯彩的需求很大,正所谓张灯结彩,炮竹声声,才算将一年过得圆满。各地的灯彩都具有强烈的地域属性和特色,以赣南民间灯彩为例,逢年过节,灯彩是不可或缺之物。赣南客家人以“百善孝为先”为原则,通过张灯结彩彰显人丁兴旺,因此灯彩象征着新生命和希望。据调查,灯彩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对于“十二月采茶歌”联唱的影响较大,其中加入了许多采茶的舞蹈动作,与灯彩相结合,就成了有名的“采茶灯”。
最初的采茶灯表达了采茶人对于劳动和自然的热爱,他们辗转于茶园,与蝴蝶嬉戏,采茶灯就是将这些美妙的场景以极富特色的音乐、伴奏和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舞步轻盈而颇具风格,再加上美丽的山歌遥相辉映,更能体现出采茶人愉悦的心境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石城采茶灯为例,其主要是以手捧采茶灯和宝伞灯的方式进行舞蹈,主要舞步是穿对角、绕八字等,跳舞的过程形象地展现了茶农采茶时的场景。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是一种原生态的舞蹈方式,促进了茶歌与灯彩的有效结合,赣南采茶舞亦是在这个时候呈现出萌芽状态。
采茶戏大约诞生于清代中后期,与丰富的茶叶产量有关。在赣南一带,首先有了采茶歌,再通过采茶歌和采茶灯的发展,产生了具有故事情节的民间戏,通常是三个人物上台表演,这种戏就是赣南采茶戏的雏形。后来,赣南采茶戏历经成长和发展,形成了五个流派。因其表演充满浓郁的地域气息,而且载歌载舞,气氛热闹,因此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最初是由采茶歌的四句唱词给人们带来别致动听的享受,然后就有了十二月采茶歌,由十二个采茶女组成一队,队首负责手捧花篮载歌载舞。到了明代,茶农为了愉悦往来茶商,以采茶灯的方式助兴,这种采茶灯的方式主要“二旦一丑”,内容是以采茶为主,辅以十二月采茶歌助兴,丑角插科打诨,形成别开生面的摘茶姐妹表演。再后来就有了更加丰富的采茶灯表演,除了摘茶,还有炒茶、卖茶等。而且赣南采茶灯逐渐扩展了内容,不再单纯只以茶为主题,而是扩充了劳动内容,如捡田螺、挖笋、磨豆腐,调调依然以采茶调为主,所以就形成了形式多样的采茶戏。
如果没有茶叶就不会有采茶,也就不会有茶歌和茶舞,更不会有采茶戏。戏曲史学家流沙河曾说:“赣南是采茶戏的老家”。江西的农耕时期较早,再加之地理位置、盛产茶叶的影响,对采茶戏中的舞蹈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采茶戏中的茶农摘茶、采茶女对镜梳妆等惟妙惟肖的舞蹈,都是采茶戏与采茶舞的有效结合。
采茶舞主要的表演技巧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这三大特色技巧是结合实际生活,融入艺术。其中,矮子步被誉为“东方的芭蕾”,江西矮子步其动作灵感是源于蹲着采茶叶的形态而成的。矮子步,重在矮,方可形象体现采茶的动作。矮子步要求做起来精神焕发,轻盈柔和,张弛有度。单袖筒是由摘茶动作创造,其动作重在甩袖起舞,一把右手持扇,左手甩袖,其袖需加长60厘米,甩起来时需结合丰富的动作,跟随节奏,动静结合,而且要与矮子步相结合,甩的力度和大小决定了袖花是否漂亮。扇子花在采茶戏中也十分有特色,也是重要的动作。扇子花,其道具就是扇子,扇花分为单扇和双扇,通过甩袖和扇子的结合,可得如画如仙,行云流水之感。扇花种类达三十余种,在采茶舞中不可或缺,而且根据情绪的不同还可以即兴发挥,但万变不离其宗,在体现采茶舞神韵的同时,扇子花与单袖筒的结合是艺术价值的高度体现。
总之,通过采茶戏和采茶舞的结合可以充分体现出赣南采茶舞的特点。其动作繁多,达五百余种,因动作的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点。采茶舞要求艺人需要有高超的舞技和优美的舞姿,自然连贯,或挺拔舒展,或灵动十足,或细腻十足,或落落大方。
综上所述,茶文化对赣南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无疑是深远的。采茶舞是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源于生活的自然气息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人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赣南采茶舞将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艺术无疆域,文化无关乎岁月,我们要结合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和理念,与时代同步,认真传承,将赣南采茶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玉华,任海.赣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42-45.
[2]赖丹.舞中三绝——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4:90-94.
[3]吴玉华.赣南客家节庆民俗体育及其文化特征[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6:84-88.
[4]乔阳阳.现代化进程中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J].大众文艺,2015,04:48-50.
[5]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4,06:57-61.
[6]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05:78-82.
[7]王欢,熊莹.江西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艺海,2012,09:127-128.
作者简介:韩勇(1977-),男,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育。
项目来源: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名称:四川凉山民族地区原生态身体活动改造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课题编号:XXTYCY2014B07,课题主持人: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