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井茶”的英译看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

2016-03-31 07:48:25高蕊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福建茶叶 2016年3期
关键词:龙井茶翻译策略英译

高蕊(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从“龙井茶”的英译看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

高蕊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摘要:无论是在历史渊源还是在现实运用中,中英文化皆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中英语言使用上的极大差别,文化空缺词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空缺词现象的普遍为实际的翻译策略带来了许多障碍和困难。本文以“龙井茶”的英译为例,从文化空缺词的内涵出发,对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词进行了有关介绍,并对文化空缺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系列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望进一步指导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龙井茶;文化空缺词;英译;翻译策略

9

“文化”一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文化的探讨及研究必须以生动形象的现实参照物为依据。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文化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英文化的差异和距离在语言的传播及使用中逐渐缩小,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也使得文化空缺词的现象十分普遍,翻译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学习的需要,也是两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色,从我国传统文化出发研究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是目前我国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龙井茶”的英译就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龙井茶作为汉族传统名茶,具有色泽翠绿、甘醇可口、味香浓郁的特点,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对于文化空缺词翻译策略的研究不仅仅是一项学术工作,同时也是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国与国之间的沟通距离,促进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文化空缺词的内涵

“文化空缺词”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及社会学家霍开特于20世纪中叶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建立在霍开特对两种语言语法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因此,霍开特也将文化空缺词现象称为“偶然的缺口”[1]。在俄罗斯文化学者看来,此类文化空缺词现象的存在是不利于甚至是阻碍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因此,他们将文化空缺词称为“倒刺”,即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破坏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赫尔利发现新西兰土著居民的当地语言中没有对颜色进行描绘的词语,而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有对基本颜色进行描述的词汇,因此,赫尔利将此种现象称为“语言间隙”,类似于文化空缺。到了90年代末。俄国学者在对各民族语言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后,针对各民族文化中不相同的部分,提出了著名的“空缺理论”,“空缺”是指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另一种文化中缺失的事物、现象、特征、种类、规律、趋势等的总称。“空缺”还可进一步分为完全空缺、半空缺和冲突空缺三大类。完全空缺是指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另一种文化中完全缺失的,半空缺是指一种文化中存在而另一种文化中部分缺失的,冲突空缺则是指一种文化中存在的与另一种文化相矛盾、相抵触的现象、特征、特性的综合。由此可见,“文化空缺词”是指基本语言在翻译语言中缺少或没有相对应的成分,而文化空缺词多指民族特有的事物。

2 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词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存在共性。个性是民族文化进行特色发展的基础,而共性则是民族文化进行沟通交流的推动力[2]。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这些差异由生态条件、物质文化条件、社会环境、宗教文化、自然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空缺词现象十分普遍,如“龙井茶”的音译既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龙井茶在中国历史渊源流长,龙井茶属于绿茶的种类,主要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地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龙井茶具有颜色翠绿、香气浓郁、甘醇提神的特殊功效,主要包括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四个种类,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环境中。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龙井既是地名,也包含着龙井泉的含义。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英语翻译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翻译:lurngmern;Longjing Dragon Well;Lungching;Lungching tea;Dragon Well Tea。由此可见,对于“龙井茶”的音译,翻译人员多采用音译方法,即按照中文发音进行翻译,而其内在含义并没有得到体现。除此之外,在中国,比较常见的茶叶品种主要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白茶、黄茶,也是汉英口译中的文化空缺词。

3 文化空缺词现象产生的原因

文化空缺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文历史的不同而引起的。中英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国文化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两国语言习惯也存在诸多不同。龙井茶的英译中含有“Dragon”一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个性。而同样的,“龙井茶”一词中出现了两个意像,即“龙”和“井”,英国人很难理解如何将这两种事物相联系,因此也无法翻译,只能采取音译的方法。而实际中,龙井是茶叶的产地,其中,井是指泡制茶叶的泉水。在中国,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地区的变迁,龙井茶一词逐渐成为我国传统饮茶及制茶工艺和文化的缩影,事物内涵逐渐淡去。由于龙井茶的茶品历史和产地分布十分复杂,且龙井茶种类繁多,功效不一,制作工艺也各有特点。此外,我国不同地区的龙井茶也存在差别,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也是导致龙井茶空缺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龙井茶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但英国人并不了解,因此对于一些特定的词汇如白茶、普洱茶、毛尖、铁观音等,由于人文历史的不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和困难。

4 从“龙井茶”的英译看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德里亚认为,语言转化为文本形式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消除[3]。因此,翻译就是一种转换工作,即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变。需要注意的是,翻译仅仅是形式的转变,而其内涵并不做改变,这也是翻译工作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不改变词汇原本的含义,以免造成误解甚至国与国文化的冲突。著名翻译工作者雅力德认为,翻译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读者通过自身思维的转变和思考去接近作者的思路;第二,读者仅仅作为接受者,而作者通过一切办法达到读者的思维深度和思考角度。因此,翻译工作所针对的对象限于读者和作者两大群体,而文化空缺词的翻译策略也要从该角度出发。

4.1异化法

在20世纪中期之前,翻译工作大多采取“归化法”,而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及新词汇的大量涌现,“归化法”已无法满足翻译工作的要求,因此,“异化法”应运而生。异化法将翻译内容接近作者为首要原则,充分尊重源语文化,强调在翻译过程中,摒弃以往过度考虑读者接受程度和思维模式的传统翻译原则,将源语文化本来的内容尽可能完全呈现和表达。在使用异化法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翻译的表达方式尽可能采取源语的表达方式,避免因表达方式的差异而造成误解。例如,对于“龙井茶”的英译,对比Lungching tea和lurngmern两种翻译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前者采用了源语的表达方式,而后者则忽略了源语的表达方式,因此,前者是较为科学的翻译结果。第二,翻译所包含的内容尽量与源语本身内容靠近。例如,对于“龙井茶”的英译,Dragon Well Tea包含了“龙”和“井”两个意像,与源语内容十分接近,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源语特色,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三寸金莲”的英译:“golden lotus”。保持源语原本的内涵是翻译工作首要的追求,也是考量翻译人员职业素养的首要标准,对于文化空缺词的翻译至关重要。

4.2补偿法

补偿法与异化法不同,主要强调从读者的思维角度和思考方式出发,尊重读者的思维习惯,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对于读者无法接受的部分利用语义解释和词汇替换进行内容补偿,使得翻译结果最大限度的接近读者[4]。一些学者认为,翻译并不需要将原文的内容完全表现,只需要将主要部分或重点部分呈现即可,补偿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遵循了这一观点。补偿法要求翻译人员避免逐字逐句的翻译,以免陷入僵硬死板的局面,补偿法将语言看作是可以变化的操作对象,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例如,对于“龙井茶”英译,lurngmern虽没有将“龙”和“井”两个意像表现出来,但lurngmern一词的原意是指香气浓郁、甘醇爽口的饮用品,用该词来作为龙井茶的英译再合适不过。在使用补偿法时,多采用比拟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此达到生动、形象、可感的翻译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补偿法时要充分考虑被翻译事物的特点,不可偏离事物的本质,如若将“龙井茶”翻译为Green Tea就十分不恰当,Green Tea原指的是绿茶,虽与龙井茶属于同一类别,但是类别外延过大,十分容易造成误解,也很难表达龙井茶甘甜浓郁、色绿、形美的特点。另外,由于龙井茶具有提神醒脑、降低血脂胆固醇的特点,也可翻译为相关词汇。从词汇的特有功能出发或根据词汇的专门特点出发也是使用补偿法进行翻译的原则之一。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民族文化各有其特色,我们要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文化空缺词现象的出现,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而现实生活中文化空缺词种类繁多也给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文化空缺词现象,我们应采用异化法和补偿法加以解决。此外,翻译人员要秉承平等、开放、创新的思维态度,尊重各国文化,求同存异,促进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及经济、政治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袁平.《生活大爆炸》中文化空缺词及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2014,04:155-156.

[2]谢丽佳.文化空缺词汉英口译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4:146-147.

[3]胡谷明,沈曼.汉俄翻译中文化空缺词汇的翻译策略[J].中国俄语教学,2011,01:17-21.

[4]刘艳玲.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其翻译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00-202.

作者简介:高蕊(1981-),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龙井茶翻译策略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杭州龙井茶园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著名的西湖龙井茶因何得名?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