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超
内容摘要:本研究在科学构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系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横向比较了西部地区两者融合度的省(区)差异。研究认为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与流通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处于勉强融合或者不融合的状态,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分布不均匀、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是导致融合度评价得分低的主要原因。对此文章提出应加大西部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流通业态,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进而推进流通与消费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流通产业 居民消费水平 融合度 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问题的提出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又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的源泉。因此,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融合发展有利于区域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国家“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思想指导下,流通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协同推进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众多省(区)的共识。就西部地区来说,国家支持沿边和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当中,一方面鼓励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居民消费来加快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然而,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城乡流通、城乡消费差异都非常大,影响了两者的融合发展,因此,亟需破解西部地区两者融合发展的阻力或关键性原因。有鉴于此,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找准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融合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鲜见有研究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的研究,对于两者的融合度的定量分析则几乎没有。基于这种背景,笔者试图构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分析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西部地区两者融合度情况,比较差距,寻找原因,提出科学的对策。
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在构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分析指标体系之前,先对现有的文献展开回顾。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肯定了推动流通与消费的密切关系,如田村正纪(2005),Betancourt(2006),丁俊发(2012),宋则(2014)等学者认为流通与消费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如果能够协同发展,对于流通和消费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就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开展过定性的研究,如吴侃,方传平(2004)、文启湘(2005)、张先轸(2013)等学者一方面阐述了西部地区区位、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等外部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出了西部地区以消费升级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就流通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开展定量分析,如李骏阳(2014)、王浩,熊曦(2015)、刘芳(2015)分别构建了反映两者关系的指标体系,并开展了两者关系的定量评价。
从现有研究选取衡量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来看,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对于西部地区两者融合度开展的实证研究还几乎没有;二是对于居民消费水平评价,一般从居民消费率来衡量,掩盖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潜在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评价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系的指标体系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而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笔者认为应从居民消费需求的水平和能力来全面衡量一个区域居民消费水平;三是对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评价,仅仅考虑了流通产业规模,很少考虑到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而这些因素恰恰是衡量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站在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要素的内在高度,选取一些密切关联、可比性强的指标,真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笔者构建的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实证分析
(一)评价方法选择与步骤
由于现有定量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两者融合度开展分析之前,先确定好实证的具体方法,从现有的研究看,可供借鉴的一些相关研究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刘芳,2015)、综合评价法(王浩、熊曦,2015)、面板数据分析法(李俊阳,2014)。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流通与消费的关系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回归分析法不能比较不同区域两者融合度;二是综合评价法对指标的权重选择上难以避开主观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分析结果不太科学;三是面板数据分析法不能得到统一口径下,不同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得分,因而,在评价不同地区两者融合度的差距方面会显得比较模糊。基于上述方法比较,本研究认为:一方面,全面衡量两者融合度,指标的权重要科学,宜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分别计算综合得分;另一方面,要利用科学的模型准确分析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融合度得分,而目前一般对于两者关系研究,学术界普遍采用协同学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两者之间融合度,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引入到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评价当中。因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方法,比较成熟,综合评价法来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也是一种常规的方法,因而,限于篇幅,具体的测度步骤不再详叙。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得分,构建两者的融合度评价模型。融合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D即用两者融合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的融合度综合得分,TS代表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流通产业发展得分,TC代表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居民消费水平得分。
(二)评价的实证分析过程
1.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主要对我国11个西部地区(西藏部分数据缺失,不好比较,故只取11个省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进行评价分析。所有的数据均来自《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借鉴了部分西部地区的统计年鉴,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可以得到原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表,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各项指标相差比较大的是城市人口密度、商业服务业等事务公共财政支持、批发和零售业占GDP的比重、批发和零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电子商务销售额等。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实力的代表,同时,也与居民的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因而,这些指标能够代表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
2.计算两者的综合得分。通过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可得到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从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综合得分和居民消费水平综合得分来看,流通产业发展综合得分很高的地区,其居民消费水平得分比较低;而居民消费水平得分较高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综合得分却比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初步判断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融合度很难有优质融合的省(区、市)。
3.计算两者融合度。根据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利用融合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融合度结果,如表4所示。
从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融合度分析结果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呈现出不协调或者勉强协调的状态,没有优质融合的地区,西部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地质和自然灾害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商业流通受阻或中断,从而影响这些地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高。同时,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思想保守,居民消费水平又较低,如西部地区的一些农牧区还有很大部分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处于低于1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或相对贫困,其消费水准极低,制约了本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二是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体现在两者的得分与融合度计算结果上,如融合度良好的陕西、四川等省,居民消费水平相对其他西部地区要强,其流通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之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得分也较其他区域要高,这种态势既显示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又显示出居民消费水平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提升注入发展的空间与活力,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提高提供充足动力。与之相反的是,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率较低,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的影响,其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都比较差,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交易个数比较少,如青海仅8个,同时,居民消费的水平也比较低,可支配收入受到制约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因而,显示出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失调状态。三是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消费习俗等差异,西部地区商业流通问题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性。这些地区商业流通首先要解决的往往不是高档商品、奢侈品的供给,而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用品的保障供给,特别是食用盐、边销茶、药品等特种商品供给。此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扩消费的政策有待落实和完善。
基于此,应该从提高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融合度的高度,在推进居民消费水平的过程中,稳步推进西部地区流通产业水平提升,以此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政策建议
(一)挖掘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潜力
发展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特殊性,将流通产业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一方面,要采取特殊措施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到西部地区发展连锁经营,如吸引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大型流通企业在西部地区合理布局,以及吸引华联、新一佳等国内大型流通企业在西部地区合理布局。与此同时,对大型流通企业到西部地区开设连锁(直营)店,并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每开一个店可以适当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对配送距离较远的地区,给予运费补助,提高流通企业配送能力。另一方面,鼓励西部地区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店铺的有机结合。对开展网上交易的流通企业,政府对网上交易平台的搭建应予以政策支持,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还可以把西部地区优质的产品输送出去,提高西部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西部地区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西部地区流通企业的影响力和管理效率。
(二)夯实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
发展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要兼顾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要在保护当地自然文化环境基础上,在区域规划建设时适当考虑修建一些样板性商贸流通基地,配套现代商业业态,培育一些西部地区流通企业品牌,尤其是要适度发展一些高端商业,尽量留住西部地区的富人消费,同时也吸引区外富人在西部地区旅游时开展一些配套性的商业消费,从而促进西部地区消费升级。此外,西部地区商贸流通发展一定要具有务实性,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发展流通产业,努力提高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当中的比重,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建议西部地区发展流通产业过程中,利用中央和省(自治区)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健全流通网点,或者利用国家或省(自治区)提供的市场扶持资金,支持一部分民营企业介入贫困农牧区流通市场,承担起农牧区商品供给和基本物资储备保障功能。
(三)改善西部地区流通基础设施
在西部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的流通基础设施,重点引导支持对生产、生活有引领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上档次,上规模的流通市场,尤其是要形成一些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推动西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同时,将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投资范畴中,按“政府投资、招标建设、对外租赁”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政府投入或收购方式,力争在西部地区建设一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经营者参与的方式,保障市场供应,降低经营成本。
(四)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消费能力
要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消费能力,尤其是要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来增强大众消费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努力改善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消费能力要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入手,短期来看,应通过布局一些产业,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西部地区工资薪酬水平。同时增加物价补贴,实质性地增加居民收入,使更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中等收入阶层。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此来推动流通业发展,搞活流通。
参考文献:
1.万典武.做大做强民族商业[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4)
2.熊曦.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田村正纪著.吴小丁译.选址创新-创新者行为与商业中心地的兴亡[M].科学出版社,2014
4.R. Betancourt.The Economics of Retailing and Distribution[M].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2006
5.丁俊发.促进消费与流通渠道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2(2)
6.宋则. 流通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
7.吴侃,方传平.西部地区农村市场发育滞后的三大障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2)
8.文启湘.消费经济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9.张先轸.流通促进消费最新研究进展:微观基础综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
10.李骏阳.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流通业再造[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11.王浩,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
12.刘芳.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局部差异性动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