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形式,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笔者以指导大创项目的管理经验与体会,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利弊分析;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设立的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创项目培养了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挑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
1 教师的“利”
1.1 知识的拓展
大创项目是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教师为辅助的训练项目。整个项目从项目的选题、资料的查阅、申请书的撰写、项目的开展与实施、项目的中期检查汇报、项目结项材料的准备、最终的答辩,均是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多数教师对于项目所涉及的创新、创业知识掌握有限,项目进展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整个项目的完成,对于指导教师来讲也是新知识输入、拓展的过程。
1.2 角色的定位
作为整个项目的指导者,指导教师对于该角色的定位,以及在整个项目中应当起到的作用、指导方法的采用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大创项目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是再熟悉不过的行为,而对于“项目”的概念及操作则比较模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成员出现了主观能动性的松懈,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甚至亲自投身到项目中去,与学生们共同解决困难,指导教师应该是指导者(guide)、帮助者(helper)和推进者(facilitator)的结合体。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指导的过程同样也是个人业务提高的过程,指导者也是学习者。
1.3 科研的提高
高校教师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对于所从事的专业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大创项目很好的起到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通过大创项目教师拓展了科学研究的方向,了解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实际需求,掌握了相关其他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手段,拓宽了科学研究的思维,对于教师本身的发展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
2 学生的“利”
2.1 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知识的习得依然是高校学生学习的主体,坚实的基础知识十分重要,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大创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亲自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选题、实地研究、实践操作、项目总结。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选题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科学研究的相关程序,提升了学生们的科研与创新能力,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2.2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团队精神是当今时代、社会的要求,是大学生今后求职、工作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团队意识的缺乏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束缚。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学习之外的重要活动形式。大创项目是集体性很强的实践项目,它不是一两个负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通常一个项目需要两个学生负责人,3-5名成员,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会有最终项目的完成,成果的实现,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2.3 毕业到就业角色转变的适应
人的一生要面临着多次、甚至是多种社会角色的转变,在角色转变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起伏变化。如何降低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始终是全体学生工作者(包括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就是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后的角色转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很多学生就业的初期仍显得十分的稚嫩,行事作风和学生无异,无法尽早的适应工作环境,影响着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有少部分的专业实习实训课程,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动手能力差,甚至造成毕业后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心智的不成熟而造成的就业困难、厌烦就业等现象的出现。大创项目能将学生的既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提前进入了一种就业后的工作状态,了解职业角色的实际需求,在心理上使学生有了心理预期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通过项目的实施,甚至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缩短从毕业到就业的衔接,为实现“实习即创业,毕业即就业”的目标提供一种可行性选择。
3 存在的“弊”
3.1 项目的选题
多数大创项目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发起,之后再选择有参加项目意愿学生来参与完成,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衷,从最开始学生就有被动完成任务的感觉,不利于整个项目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效果不佳。
3.2 指导教师的“过度参与”
有些项目确实立题新颖,创新性强,但是整个项目的完成均是由指导教师代为完成,这种指导教师的“过度参与”一方面带有功利性的目的,一方面也有学生能力不足的原因。这样没能实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失去了大创项目的意义所在。
3.3 项目的质量不高
虽说“量”是前提,但“质”才是根本。现在学生的教师参与大创项目的热情很高,项目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结项成果和学生们的答辩表现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恰当性,论文格式的规范性,文章逻辑的清晰性,成果的实效性均需考量。
3.4 教师及学生的专业性
大创项目是属于学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跨学科跨专业,很多学生参与项目全屏一腔热血,一开始劲头十足,但真正坐下来才发现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困难重重;指导教师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何谈指导二字,最后干脆甩手不管,任凭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进行项目的实施,最终导致项目流产。
4 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和激励机制等角度解决现有问题。
4.1 团队建设
团队的建设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完善。首先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凭借工作热情而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专业性需要保持,时刻秉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依据学生的选题确定该研究的专业领域,由两名教师,一名专业教师,一名非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研究。其次是相关企业,大创项目更多是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研究,需要相关企业配备指导者、监督者,学生不应简单的实习,应被给予一定的决策权、话语权,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在项目中得到锻炼;最后是项目的成员,项目的成员不应局限在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应该是不同专业学生的组合,这样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优势,团队成员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这样建设的团队才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团队,才有可能将项目持续发展的团队。
4.2 项目管理
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模式,注重过程管理。目前大创项目的管理模式为立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三个环节构成,并配备大创项目管理网络系统,应该说从宏观的角度管理已经相对完善,且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但从细节上仍需加强,比如研究成果的规范性,尤其是以论文为主要结项成果的项目,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必须加强,建议采用APA(美国心理研究协会)要求的论文范式;结项答辩时评委专家对项目选题、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根据项目特点提出修改意见,项目负责人要根据意见及时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不予结题;完善项目晋级、降级制度,由评审专家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做出优秀项目晋升和不合格项目降级或撤项的决定。
4.3 激励机制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的激励措施,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创项目的指导教师,根据项目的级别进行奖励,学校将项目成果纳入职称评定考核体系,组织教师对外项目交流等;对于参与项目的学生从学分、考评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
【参考文献】
[1]许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J].学术论坛,2011(9).
[2]付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中推行导师制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2(7).
[3]张波.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