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娟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幼儿园民汉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递和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也利于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和平共处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41 — 02
民族幼儿教育是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也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民族语言,以及文化的发展不是封闭发展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民族想不断进步、融入现代文明中,就必须要在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接纳和吸收国家,乃至世界通用语言和主流文化。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基础教育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双语教育亟待全面普及。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为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提供了保障。
一、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界定
少数民族双语能力不是简单地指幼儿对汉语的掌握能力,对任何一个学习双语的幼儿而言,母语是首位的。在本研究中“双语能力”是指从少数民族幼儿的母语着手,激发少数民族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在幼儿初步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其掌握汉语的能力。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传承、保护和发扬了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还对少数民族幼儿在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了语言基础,实现了各民族间教育权利的真正平等。
目前,新疆双语教育仅从过去的小学阶段开始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汉语学习任务必须在学前教育阶段完成,因此民汉双语教育成为新疆幼教的必要手段。2012年新疆基本顺利实现了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任务目标。
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新疆大力发展幼儿双语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覆盖率急速提高了,但幼儿双语能力的实际掌握水平还收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根据调查分析,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层面的因素、幼儿园层面的因素以及幼儿自身等三个方面。
首先,幼儿学习语言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环境,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家庭中,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及汉语水平,以及父母对学习汉语的认知、家庭成员对幼儿学习汉语的态度、支持力度、帮助程度以及期望值等都对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双语能力、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幼儿园的双语教育教学氛围、双语环境等,都对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更是短缺,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同时,各幼儿园在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幼儿园过于重视幼儿对日常用语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汉语听、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还是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多采用课堂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进行语言教学,而没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将幼儿对语言的习得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日常的生活交往活动情景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双语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指导不够到位,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第三,是幼儿自身的因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习得过程,不仅有许多外部因素影响着幼儿双语学习的能力,幼儿自身一些条件也是影响幼儿双语能力获得的关键因素。如幼儿个体的语言发展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年龄、性格等对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以及双语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双语通”幼儿师资的培养
“双语通”的专业幼儿教师是顺利实施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的基本保障。本文中“双语通”的专业幼儿教师,主要指掌握维、汉两种语言,并能灵活运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以及思维的幼儿专业教师。
幼儿园“双语通”教师的短缺是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要加大对“双语通”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在专人幼儿教师中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维、汉语基础的教师或语言学习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双语通”师资的培养对象,对这一部分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教育的培训。其次,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维、汉双语的培训力度,使其能熟练掌握维、汉双语的正确发音,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量,并能随机、灵活、正确的运用。第三,对维、汉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当地维、汉民族的一些传统民谣、故事,以及游戏等。最后,还能根据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特点,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选择教育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能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组织活动,寓教于乐。
(二)挖掘双语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特色园本课程。
儿童对语言的获得是通过正常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少数民族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和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处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材料都应紧扣幼儿日常生活和所接受的文化习俗,让少数民族幼儿生活中的游戏、耳熟能详的歌谣、童话故事等成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立足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提炼和精选出富有当地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儿童故事、民谣及幼儿游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整合改编,建立文化认同和教育同一性,编写出适合幼儿双语学习的园本教材。让少数民族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气息中,在自己熟悉的民歌童谣中完成维汉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学习,并能保持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双语能力均衡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心理的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以及双语表达能力健康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双语环境。所以,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就能自然而然的产生想说、要说,并有机会说的欲望,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得到积极地回应,幼儿可以在这种有效互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灵活的运用双语,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双语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首先,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双语学习环境。《纲要》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在幼儿学习双语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和布置与语言教学相适应的语言环境,为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提供环境支持。在语言环境的创设中,一般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主要利于墙面布置、活动角设置和楼道走廊的布置等,配合和协助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其次,积极关注少数民族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汉族幼儿与少数民族幼儿组合活动,促进和带动少数民族幼儿更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角色游戏、主题活动、情境表演、分享活动等,使得少数民族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汉语在各种语境中的意义,并熟练掌握、灵活使用汉语交际,通过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定期进行测试与评价,反思调整双语活动方案
在幼儿园双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幼儿掌握语言的特地及规律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幼儿双语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与评价。测试和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少数民族幼儿对双语词汇数量的掌握,更多的要测试、评价少数民族幼儿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对双语词汇的理解、运用的准确性等。幼儿园通过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测试,评价幼儿双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及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总结,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幼儿双语教育活动,从而使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五)加强家园合作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习得语言的第一个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仅靠幼儿在园期间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首先,少数民族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学习双语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学习双语对幼儿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双语教育观,大力支持幼儿学习双语。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给幼儿创设学习双语的语言环境,有意识的给幼儿播放简单易懂的汉语儿童歌曲、童谣,或一些幼儿喜欢看得动画片,让幼儿增强预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有意识的和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汉语口语交流,和幼儿一起学习汉语。其次,少数民族幼儿家长要与幼儿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做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密切配合。根据幼儿园双语学习的教学内容,在家庭生活中多和幼儿进行互动练习,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使用语言。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达到统一,进行家园同步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少数民族幼儿的双语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善安,杨晓萍.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内涵、目标及教育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2,(09).
〔2〕李学军.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马凯.我国学前教育双语教育实施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