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飞
摘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背景复杂,美术届人才辈出,尤其是漫画这一画种的繁荣让人瞩目。张仃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通过对他这一时期漫画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和美术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对我自身艺术创作的道路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张仃;漫画;风格;题材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漫画略叙
“漫画”一词具体出现于何时,在金文标著《老漫画收藏》一书中,作者谈到:“漫画”一词到底出现在何时?中外学者所见各异,大多认为肇始于日本,就连丰子恺1943年版的《漫画的描法》中也称:“漫画两字,是在日本最初创作的。”[1]
漫画在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确实是一颗璀璨的艺术新星,掀起了我国漫画史上的高潮。谢其章在其著作《漫画漫话——1910年-1950年世间相》一书中老漫画被魏绍昌先生美誉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国漫画,都是代表一个时代最富有特色、创造力以及名家荟萃的文艺种类”[2]。从魏绍昌先生对民国那个时代的漫画的赞赏可以让我们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漫画的不可忽略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仃进行漫画创作的社会大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步步加深的时期,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东北进攻开始,逐步实施其吞并中国的图谋。
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阵营进行了军事上和文化上的“围剿”。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是左翼美术运动的中心团体,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区领导和团结美术界的核心,于1930年7月在上海成立。
(二)三十年代张仃个人经历概述
张仃先生出生于东北这一最早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对于国仇家恨,民族苦难他有着直接深刻的体会感受。他15岁就开始过流亡生活,到北京学画。张仃早期漫画创作的丰产期也符合当时漫画发展不断掀起高潮的历史时期。
二、三十年代张仃漫画的题材选取
张仃这时的漫画都是直指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之处,人民生活的苦难之处,我将张仃这一时期的漫画也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大致的分析。
(一)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性和讽刺性漫画
我们可以在其1936年《上海漫画》上发表的“玩偶大观”“狗仗人势”以及1936年发表于《中国日报》上的“看你横行到几时”、“宅前碰杯,宅后防火”等作品都深刻而形象的反映了张仃先生对当局黑暗统治的无情揭露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险恶用心的痛恨和蔑视。
(二)对当时人民生活的悲惨境况的同情漫画
张仃先生经历了“九一八”事变的东北沦亡,对破国和亡家的苦难有着深切的体会,同时也使他在漫画创作中更加关注到当时苦难的时局下人民生活的悲惨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矛盾。1936年发表于《中国日报》的“两种流行的春装”、“爱护动物”,1937年《扶轮日报》发表的“我们的‘母性与儿童”以及1937年在《时代漫画》发表的“野有饿殍”等都是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当局不顾民生只顾享乐的辛辣的批判。
三、三十年代张仃漫画的风格简析
由于专业所限,这里我仅从张仃先生的国画用笔方法和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对其当时漫画创作的影响两方面来简析张仃先生这一时期的漫画风格。
(一)国画的“骨法用笔”和造型的简洁概括
从张仃先生的经历来看,他15岁进入北平美专学习,就是学的中国画,那么他在1936-1938年19到20岁期间的漫画创作当然会受到自身中国画学习的影响。在《潘天寿论画笔录》中有记:通过“用笔”,表现出对象的外形、结构,并刻划对象的精神状态。潘天寿接着就提到了“骨法”的表现,最后“归于用笔”,“用笔”也指线的应用。[3]这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张仃当时的漫画,他的漫画基本是用线造型,线条坚挺而有“骨力”,这是他当时漫画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二)民间美术的装饰性应用
我们从张仃先生自己的访谈中也可以知道,他说自己从小是在民间美术的氛围下长大的,他当时的漫画就有一些剪纸的装饰性和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如1937年发表于《扶轮日报》的“无法彻查的盗卖国土犯”对卖国贼“殷”的表现进行大胆的平面处理,同时黑与白的装饰部位简洁明了,使画面在简洁中具有深刻的表现力,让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四、结语
通过对张仃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漫画的风格与题材等内容的分析,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难艰险,体会那个时期经历过国仇家恨的有志青年画家的所思所想。分析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作为现在的青年人,我在感到羡慕钦佩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羞愧,他们是真正经历过痛苦的一代人,他们选择漫画这一最符合当时实际的艺术创作手段,通过漫画作品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对经受苦难的同胞们传达无限的悲悯和同情。后来,张仃先生在谈到自己当时的漫画时认为“太粗糙了”,都不愿多提及自己在那个年代的作品。但是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年轻的画者,他将自己所学所长真正的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热情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合,值得我去深思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倪文杰,张卫国,冀小军主编.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
[2]叶浅予序.张仃漫画1936-1976[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
[3]张文标.老漫画收藏[M].《收藏与文化》丛书,2006.
[4]黄远林.百年漫画 1898-1999 中国漫画点评[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0.
[5]毕克官,黄远林.中国漫画史[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86.
[6]谢其章.漫画漫话 1910年-1950年世间相[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7]潘天寿.《潘天寿论画笔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8]曹鹏,张公者.我在艺术上是比较开放的——张仃访谈[J].中国书画——当代人物,2003年4月.
[9]许幸之.对左翼美术家联盟的回忆[J].195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