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中国画作品艺术特点研究

2016-03-30 07:01惠菲
大观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派黄土陕北

惠菲

作为当代画坛上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刘文西的艺术创作一向倍受世人瞩目,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开创了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黄土画派,营造了独具民族性魅力的审美品格。刘文西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创造了人们心目中最典型生动的陕北农民形象,具体说来,其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观念

从艺术观念的角度来讲,刘文西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1]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创作信条。几十年来,为了熟悉生活,刘文西几乎跑遍陕北所有的山山卯卯,沟沟渠渠,多年来,刘文西和陕北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陕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自从“黄土画派”正式成立之后,刘文西不顾七十岁的高龄,每年都要亲自率领着几十人的采风团,浩浩荡荡、急急匆匆奔走在祖国的高山雪域,巍峨太白……”。[2]正是由于刘文西真正地做到了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才使他的作品饱含着对人民的理解,认同与热爱才使他的作品拥有人情味,打动人,正是由于他强烈的“黄土情结”,才有了他成立“黄土画派”的不懈追求。刘文西和其“黄土画派”本着深入生活,深入传统,勇于开拓的艺术主张,坚持“二为”文艺方向,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艺术流派的创作道路。

二、南北文化交融的绘画风格

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讲,刘文西的绘画具有南北方文化交汇的特点,且明显带有个人经历的深刻印痕。生于南方水乡的刘文西,童年时代曾尽情领略鱼米之乡的清丽婉约,及吴越楚文化的浪漫古典。成名于黄土地之后,他则把纯朴的黄土高原作为他一生奋斗、生活的家园。因此,在他的性格中就同时包含了南北文化的不同特点。黄土文化的阳刚之美与水乡文化的温婉清丽,在他的作品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这在其作品《唱支山歌》中便可以得到完美的诠释。这幅作品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陕北农村晌午饭时,一群老人孩子围坐在一起悠闲,快乐的听一个小丫头唱歌的情景。画面上的人们或躺或坐,悠然自得,最显眼的就要数唱歌的小姑娘了,她姿态优美,粉嫩可爱,微张的小嘴里似乎传出了天籁之音,令围坐的人们原本木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动人的微笑。画家对于小姑娘的用线纤细柔美,尽显南方人物形象温婉灵秀的特点,而将周围坐的老汉、男孩子则处理的粗阔豪放,方正有形,充满了北方人特有的粗壮豪迈,故刘文西创造了一个仅为他所独有的“陕北农民”的形象典范,这对当代人物画创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在未来的美术史上也将留下深远的影响。

三、细微精妙的人物造型

单纯从人物造型的角度讲,刘文西的绘画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非常注重画家个体心灵体验的表达。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艺术的理解很自然地融合渗透到画面的人物中。二是对于人物细节的准确把握及对整体画面的精微处理。这个特点在其代表作《祖孙四代》中,尤为突出。如果你仔细地审视这幅画中不同的四双手,你便会被画家的细微观察与匠心独具而钦佩万分。这幅画画的是祖孙四人四世同堂的欢乐场景。在四个人中,有一双手是最强壮有力的,那就是担当家庭顶梁柱的中间的那位父亲。从他肌肉发达的双手的姿态,站立的动作和沉稳自信的笑容及画家如刀砍斧劈般简洁、有力的用线,还有把他安排在画面中心偏左的黄金位置,均向观众指明了其主人翁的地位。再看年迈古稀的爷爷,他的手也曾青筋暴显,强硬有力过,但随着年事渐高自然变成了画面上那双仍粗糙却已变得无力,明显衰弱的手。再看他的眼睛,与父亲坚定自信的神情相比,显然多了几许苍桑,平和与隐忍。画家为他设计了一个蹲在地上的动作,显得含蓄恰当。正值壮年还略显单纯羞涩的儿子只露出了半只手,这半只手尚很细致,和他憨厚单纯的笑容一样,表明他还很年轻,还不曾经受生活的长期磨练。最可爱的要数画面上趴在老爷爷背上的小孙女的两只小胖手,它们细嫩,光洁,粉团团的和她娇俏可爱的小脸蛋一样让人疼爱不已,而且小手里捏着的小野花更显示出其天真烂漫,如鲜花般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整个画面中,无论是手的形态,脸的表情,人的姿态,还是对于每个人物用线用笔的强弱,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各人的身份,性格与年龄。这样细微的表达,这样精妙的经营,难怪《祖孙四代》一旦横空出世便能震惊中国画坛。正如《刘文西画集》(一九八七年十月荣宝斋出版)的序言中写的:“刘文西在艺术技巧的磨练上,从来不偷巧,不妄捷径,今天他拥有的一切,都如同用老镢头,在荒原上一镢头一镢头地刨出来的。”[3]

四、丰富、和谐的绘画语言

从绘画语言的角度讲,一方面,刘文西的作品早期注重写实,人物造型严谨写实,作品给人庄重严谨的感受。然其后期作品则经历了一个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变过程。在刘文西法国写生的作品中,风景复杂多变,颜色绚丽明快,,具有明显的印象派画家的特点。另一方面,刘文西的作品具有明显的中西和壁的特点,即学西法、师传统是其绘画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4]在刘文西早期的创作中,素描味很浓,注重人物的光线变化,体积感很强,这与其当年学习专业素描有很大关系,育才学校的学习,加之浙美的培养给刘文西的造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文西不仅学西法,也潜心于师传统,师造化。他博采众长,既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没有被成法格套所束缚。在他的作品中,中国画传统的线描艺术与西方注重色彩、光影的造型手法完美结合,成就了他大气磅礴、又厚重细腻的独特艺术风格。

【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05)

[2]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主编.黄土画派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01):25.

[3]刘文西.《刘文西画集》序言[M].荣宝斋出版社,1987(10)

[4]岳德功.刘文西绘画艺术初论[J].西北美术,1999(04):35-36

【参考文献】

[1]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主编.黄土画派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刘文西.刘文西谈生活和创新[J].当代艺术,2006,(01)

[3]赵畅.永远的黄土情结—记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刘文西[M].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

猜你喜欢
画派黄土陕北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黄土辞
陌生的房间(组诗)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立体画派
土坟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画派怎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