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艳
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
□王宣艳
Overview of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the Souther Song Dynasty
Wang Xuanyan
Hangzhou is where the capital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Lin'an locates.Withe geographic advantages, the Zhejiang Museum combine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d collection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with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important collection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museum outside the province, and holds this exhibition to comprehensively show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Souther Song Dynasty.
南宋定都临安,保有东南半壁江山,典章制度承袭北宋正统,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科技创造众多,出土文物蔚为大观。杭州是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浙江省博物馆依托杭州临安城遗址的地缘优势,结合浙江省内众多市县南宋时期考古发掘和馆藏文物,以及南宋疆域内四川、重庆、贵州、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各地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于2015年11月13日至2016年4月5日在武林馆区地下一层临时展厅举办“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展览。展览展出精美文物近500件(组),其中一级品约百件,系利用浙江省博物馆藏品,并承国内46家文博单位慷慨出借馆藏珍品而成。展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兴小纪”,主要展示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定都杭州、南宋中兴等南宋初期的历史;第二单元“都城纪胜”,展示衣食住行等社会民生,以及商业、手工业、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成就;第三单元“武林旧事”,主要表现南宋中晚期抗金、抗蒙战争,直至最终亡国的历史。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去,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重建政权,史称“南宋”。南宋初年,朝廷在抵御金兵过程中且退且守。绍兴年间,宋金双方力量逐渐达到均衡状态。绍兴八年(1138年),漂泊的政权正式定都于临安。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合议成,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至祥兴二年(1279年)宋帝昺蹈海灭亡,南宋延续国祚一百五十三年。
1.建炎南渡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立张邦昌为楚皇帝,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去,掠走财物珍宝、文物重器,北宋王朝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展览以一枚大晟编钟引出这一令人伤感的历史事件。此枚“大晟应钟”为“大晟式”中型钟,即编钟,也是迄今所见“大晟式”中型钟中的唯一一件“应”钟。晚清时为台州路桥学人杨晨所藏。大晟钟是宋徽宗为推行大晟新乐乐律(即大晟律)而设计,是其重塑礼乐制度、推行新政的重要部分。铸于崇宁三至四年,式样仿照当时出土的春秋时期宋公成钟铸成。《宋史》载:“(靖康二年四月)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大晟编钟和其他汴京文物一样,于靖康二年北运,分至燕京和上京。运至燕京的大晟编钟,后因“晟”字犯金太宗讳,“大晟”被刮去改刻“大和”。有些因失散或淹没于地下而保留原款。现所知大晟编钟流传于世20余件,分散于开封市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加拿大多伦多国家博物馆、日本等。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高宗移跸扬州一年零三个月后,金兵渡淮,高宗经镇江、常州、平江逃往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金兵退,五月,抵达江宁,升江宁为建康府。七月,金完颜宗弼南侵,高宗逃离建康,奔临安、越州。十二月,金兵破临安府,高宗自明州乘船出海避难。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自温州由海上循原路返回,驻跸越州。1971年浙江临海出土一颗“建炎后苑造作之印”铜印。“建炎”为宋高宗的年号,“后苑造作”指后苑造作所,属入内内侍省,专掌制造宫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名物,此为后苑造作所之印。背款“少府监铸”,指明铸印机构,少府监掌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案、褥之事。少府监于南宋建炎三年四月罢归工部,终南宋而不复设,则此印铸造当在建炎元年至三年四月之间。此印有可能是建炎四年初高宗避敌海上,往返途径台州章安时,专掌制造宫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名物的后苑造作所仓促间遗失。绍兴二年(1132年)春,高宗返回临安。
2.抗金风云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宋王朝执行委曲求全政策,大片土地沦于战火之中。南宋初年李纲、宗泽等抗金活动,特别是杰出将领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彪炳千古。李纲(1083-1140年),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徽、钦二宗时曾任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李纲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期曾任命其为宰相,作为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纲力图革新内政,但仅七十余天即遭罢免。任职期间,李刚曾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展览展出“靖康元年李纲制”铭文锏,锏为古代一种兵器,宋代一般只作为高级将领的随身佩带之物。该锏锏身呈棱形,四面刃,刃锋利光亮,近格处一刃面嵌金篆书:“靖康元年李纲制”七字。鞘为后代配制。南宋初年与金作战,亦有一些胜绩,如时人所谓“中兴十三处战功”、“中兴四将”等。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兴四将图》,传为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画院待诏刘松年所作,绘制了南宋初年四位著名抗金将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宋金于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开始长期对峙,直至先后被元所灭。
3.南宋中兴
“中兴”之义,在南宋即有诸多讨论。宋人王观国谓:“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南宋王朝建立初期,“风雨飘摇”,“外患内忧”,新政权面临对外抵御金兵与对内重建家国的双重任务,中兴之路实可谓筚路蓝缕。高宗朝在对金战争的同时,通过和议实现了南北对峙,暂缓了外来威胁,使赵宋王朝得以复存;对内致力于南宋王朝的重建,构筑宫殿建筑,兴礼乐文治,恢复与完备各项器物、典章、制度,实有一番“中兴”之努力。
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5号宋墓出土一枚香饼。香饼呈方形,正面刻有“中兴复古”四字,背面一左一右模印着两条蟠屈向上、身姿相对的龙。“中”字的空处一个规整的小圆孔,当是用作穿线佩系。宋人顾文荐《负暄杂录》:“绍兴光尧万机之暇,留意香品,合和奇香,号东阁云头。其次则中兴复古,以古腊沉香为本,杂以脑麝、栀花之类,香味氲氤,极有清韵。”据扬之水先生考证,此“中兴复古”香饼即《负暄杂录》中说到的“中兴复古”,是龙涎香品之一的“内家香”,系宋高宗所合之香。高宗闲暇玩香亦赋予“中兴”之名,寄托“中兴”之思。
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四月间(1127—1129)“建炎后苑造作之印”铜印边长5.6厘米 高1.4厘米1971年浙江临海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中兴复古”香饼边长4.5厘米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出土常州博物馆藏
北宋崇宁三年至四年(1104—1105)大晟应钟长18.1、宽13.9、高28厘米征集临海市博物馆藏
北宋靖康元年(1126)“靖康元年李纲制”铭文锏长96.5厘米 重3.6公斤征集福建博物院藏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高宗赐王安道抄手式端砚长17.2、宽10、高8厘米1956年朱家济先生捐赠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兽面纹铜尊口径20.4、高29.5厘米1954年浙江杭州环城西路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兽面纹铜三足鼎口径9.7、高15.5厘米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德安县博物馆藏
南宋 卷草纹银经瓶口径4.2、底径5.5、通高21.5厘米1971年江苏江浦黄悦岭南宋庆元五年(1199)张同之妻章氏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
南宋 “凤穴”铭银盏口径10.1、高5.2厘米1959年四川德阳孝泉镇清真寺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南宋 银鎏金瓜形杯长9.5、宽7.1、高4.3厘米福建福州茶园山许峻墓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南宋 龙纹杯盘(一副)金杯口径6.2、底径2.8、高5.1厘米银鎏金盘口径14.6、底径11.6、高1厘米2009年浙江东阳白云街道杨大坞村金交椅山宋墓出土东阳市博物馆藏
南宋 褐色罗绣彩荷包展开长16、底宽12、中腰8.5厘米福建福州淳祐三年(1243)黄昇墓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南宋 银扣黑漆托盏(一副)盏口径10.4、足径3.4、高5.4厘米托口径8.4、底径7.2、高6.2厘米1998年福建邵武宝庆二年(1226)黄涣墓出土邵武市博物馆藏
南宋 金鱼袋饰弧长11、宽3厘米1987年浙江兰溪灵洞乡费垄口村南宋墓出土兰溪市博物馆藏
1956年朱家济先生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一只高宗赐王安道抄手式端砚。宋砚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形制当为抄手砚了,该种砚的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所以称为抄手砚。砚身一侧阴刻五行楷书铭文:“绍兴十九年十月辰臣安道伏蒙皇帝宠赐端砚一只,获叨大赐诚所谓千载一时之遇矣,传诸子孙彰示宠锡之重垂耀无穷荣于兹时,臣安道拜手稽首谨题。”王安道为高宗御医王继先长子。王继先得高宗贵宠,冠绝人臣,与秦桧夫人王氏结为干亲。1143年,王安道官至武泰军承宣使、两浙西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绍兴十九年(1149年)正是王继先权盛之时,王安道因其而受高宗赏赐端砚。
在皇朝重建的各项措施中,尤以礼乐制度的恢复和完备为重,并旨在向天下昭告宋高宗天子地位。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就于临时行在扬州举行了郊祀大礼。绍兴元年(1131年)在明堂祭祀天地。绍兴十三年(1143年),高宗亲飨太庙,合祀天地于圜丘。
礼制为尊,则礼器、祭器的制作尤为重要。绍兴十二年(1142年),与金和议成,朝廷始制常行仪仗,造玉辂。绍兴十三年,添制郊庙社稷祭器,造金、象、革、木四辂,卤簿仪仗,浑天仪等。绍兴十四、十五年,设立礼器局。绍兴十五年(1145年),颁布《绍兴制造礼器图》。绍兴十六年(1146年),制成了一大批新祭器。
扬州溃退后,从汴京搬来的礼器几乎散失殆尽。高宗初年,没有徽宗时期金石学研究成果《宣和博古图》和仿制三代实物的“新成礼器”为据,太常寺不得已按照早被批判的《三礼图》制造祭器。绍兴十三年后,重获《宣和博古图》,朝廷得以大规模制作青铜礼器,意图恢复北宋文化艺术。从朝廷祭奠、州县祭孔到家庙祭祀,南宋官私制作的铜礼器数量十分庞大。国家宗庙祭祀的青铜礼器仿制水平较高,与三代古器不易分辨。1954年,杭州修建环城西路工程,在古钱塘门北段城墙靠近昭庆寺附近,发现爵、尊等3件仿商青铜器,制作精致,纹饰工整,或为朝廷祭器。其中仿商兽面纹铜尊的器形、纹饰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山尊极其相似,极有可能是以宣和山尊为母本制作的。
较集中的南宋青铜窖藏发现于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展览展出杭州武林门外青铜器窖藏、东阳郭宅乡塘头村(今属湖溪镇)青铜器窖藏、浙江湖州莫蓉乡儒林村青铜器窖藏、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等出土的青铜器。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共10件,最底下是一口直径40厘米的铜磬,其上堆放尊、觚、鼎、鬲、贯耳瓶、环耳瓶等。窖藏器物从器形、纹饰看,当受《宣和博古图》的影响。铜磬锈蚀严重,底已不存,仅剩口沿部分。口沿环刻一周铭文:“庐山大明院主持庆瑄募缘重置永镇本院后代法孙辛贵宝惜者/南康军税务大明院河字号绍兴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收税讫官厶”。
金连七式花筒钗 长14.5厘米 重35克两根粗金丝作成并拢的钗脚,上端分向两边作成钗梁,七对花筒用细金丝固定在钗梁上。
金竹节钗(一对)长14.8厘米,重32.9克钗首竹节纹,钗梁向钗股的收束为螺旋纹,折股式。
金帘梳 宽10.2厘米梳背上饰鸾凤飞鸣和两只对飞的蜜蜂,外缘系缀金花珠网。梳背插于前额发髻,花网自然披垂如帘。
金耳挖簪 长16.5厘米扁长形。簪首作耳挖式如意头,簪身加宽饰莲荷纹,平滑下收为簪脚。
金花筒钗(一对) 长16厘米 重37.9克两枚金片材上分别打作各式花卉,各卷作筒形,用花帽扣合。
金绣羽鸣春簪 长17厘米 重9.4克簪顶饰一只站立的鸟,鸟身系两枚金片打造合成。簪脚上部饰莲花纹,背面刻有“彭家工夫”四字。
金步摇 长16厘米 重19.7克呈水仙花状,有花六朵,簪脚上饰莲花纹。
江南之地山水明秀,物产丰饶,民生富庶胜过汴梁。北方南迁的人口为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丰厚的商业资本。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发展,制瓷、造船、印刷等手工业超越北方,商业振兴,城市繁荣,文教兴盛,海外贸易空前活跃。
1.民生富庶
南宋城市繁华便利,民物康阜。宋人注重衣冠打扮,讲究生活品味。饮酒品茶,焚香插花,琴棋书画,自在悠闲。不仅反映南宋经济富裕的一面,也表现文人雅士艺术品位的一面。
(1)珍羞嘉旨—南宋人的饮食
北人南来改变了江南地区以稻米为主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米面为主食、南北食并存的饮食格局。宋人追求饮食的精致、时令,无论是街头小吃或是豪华宴请,都是种类丰富、变化多样。
温酒浅酌
南宋酒的产量极大,见诸记载的酒名即有六十余种。都城临安有和乐楼、丰乐楼等官府酒库几十家,熙春楼等民营酒楼则更众,官私酒楼以金银酒器供客欢饮。宋人以经瓶贮酒,以注子斟酒,以台盏、盘盏一副或仅仅盏、卮、杯等器饮酒。一套齐整的酒器还包括果盘、果菜碟。
点茶品饮
宋人爱茶,茶肆林立,有着各式各样适合文人士夫聚会、富家子弟娱乐、各行各业交易、三教九流往来的茶馆。建安北苑茶、湖州顾渚茶、绍兴日铸茶、洪州双井茶、雅州蒙顶茶都是南宋时的名茶。宋人以点茶法饮茶。茶为将鲜茶叶蒸熟、研细、压模、烘焙后制成的饼茶。点茶时,需先将茶饼碾碎罗细成茶末置于盏中,以汤瓶煮沸水冲点,以竹茶筅在盏中回环搅动,最后配上盏托饮茶。1998年福建邵武宝庆二年(1226年)黄涣墓出土茶具一副。盏为漆木器仿建窑黑釉兔毫盏之佳作,惟妙惟肖。盏托的托盘外壁朱书铭文:“温州城西官二九郎上牢。”
(2)服章之美—南宋人的服饰
南宋人的服饰因北宋之旧而稍变。服饰制度上,种类、色彩、材质等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然而追求时尚的南宋人,往往以热切的爱美之心冲破贵贱等级的阶级堤防。南宋士庶衣着崇尚绮罗绫縠、绞绡靡丽、新鲜华粲、时样奇巧。较常见的服饰有袄、衣、窄袖衫、大袖衫、裙、裤(合裆、开裆)、荷包、鞋等。江西德安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周氏墓,江苏南京花山宋墓、武进村前宋墓、金坛周瑀墓,福建福州黄昇墓、茶园村宋墓等一批墓葬出土大量服饰,使我们得以直观认识南宋人的衣着打扮。
此外,宋人配饰亦讲究。男子配饰有簪钗、巾环、带具、佩鱼、玉佩、团扇等。佩鱼是南宋章服制度之一,源于唐朝的鱼符,是官员等级身份的象征。南宋鱼袋为上下相连的两竖向拱形饰,每一拱形饰正面锤揲双鱼。出土实物有:浙江兰溪灵洞乡费垄口村南宋墓出土金鱼袋饰,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出土银带具佩鱼,湖南长沙东郊杨家山王趯墓出土铜鎏金带具佩鱼,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墓出土木带具佩鱼明器。鱼袋佩戴方式为系于带具而垂于身后,图像资料参见宋《春游晚归图》中骑马官员腰间所佩。
南宋 金帔坠长9.6、宽6.2厘米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 金指环径1.5、宽1厘米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 金钏(四件)径5.5、宽1.6厘米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 霞帔、银鎏金转官毯纹帔坠霞帔长220、宽7.5厘米;帔坠长7.6、宽5.3厘米1988年江西德安南宋咸淳十年(1274)周氏墓出土德安县博物馆藏
浙江兰溪灵洞乡费垄口村南宋墓出土金鱼袋饰呈圆弧状。正面锤揲水波中同向而游的双鱼,周饰连珠纹,侧面为水波纹。原应有两件,现存其一。此墓出土金鱼袋,说明该墓主应该是有品级的官员,并且官阶较高。
福建福州茶园山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墓出土的木带具佩鱼虽为仿带具、佩鱼的木质明器,却是现存最完整反映带具与鱼袋造型的出土实物。带具由10块涂成墨色的带銙组成,长方銙四,拱形銙五,桃形銙一。鱼袋为涂成白色的上下相连的两竖向拱形饰,每一拱形饰正面装饰水波中同向而游的双鱼,拱形饰后有长方形托板。有涂成白色的鱼纹饰片十:鱼纹长方形饰片四,为长方銙正面的装饰,鱼纹桃形饰片一,为桃形銙正面的装饰;鱼形饰片二、镂孔双鱼形饰片三,为鱼袋正、背面的装饰。
女子则有冠梳、簪钗、耳环,钏镯、戒指、帔坠、佩饰等。1966年湖南临湘陆城南宋一号墓出土一组金首饰,包括金花筒钗一对,金竹节钗一对,金连七式花筒钗一只,金绣羽鸣春簪一只,金耳挖簪一只,金步摇一只,金帘梳一只,构成了宋代女子头面的基本样式。
《梦粱录》记南宋人结婚时,富贵人家当准备“三金”的聘礼:“金钏、金鋜、金帔坠”。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墓、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南宋墓均出有“三金”实例。金帔坠是霞帔底端的一个压脚。从考古出土物看来,帔坠有圆形、滴珠形两种,以滴珠形最为常见。霞帔作为礼服出现在北宋,原属命妇之特赐,后来民间争相仿效。霞帔的佩戴方式可见于南薰殿旧藏宋宣祖后坐像,霞帔悬于身前,霞帔脚下系着圆形坠子。1988年江西德安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周氏墓出土的霞帔由两条罗带缝制而成,底端斜尖收束,系银鎏金转官毬纹帔坠。福州黄昇墓所出霞帔更为精致,绣各式花卉,底端系一圆形银鎏金双凤纹帔坠。
(3)赏心乐事—南宋人的娱乐
宋人善于随岁时节令而兴娱乐:新年放爆仗贴桃符,元宵观灯猜谜,寒食清明插柳踏春,端午悬挂午时符,七夕乞巧,中秋赏月放水灯,重阳登高赏菊,除夕驱傩守岁。此外还有焚香插花、弈棋百戏、西湖泛舟、钱塘观潮等等。无论富家巨室抑或陋巷贫民,莫不对时行乐。焚香为宋人喜好的闲适雅事之一。宋人焚香的题材在宋画中常有表现。亦有众多南宋香具实物出土,如鼎式炉、鬲式炉、樽式炉、簋式炉,狻猊出香、鸭形出香,香熏,香匙等。材质以铜器和瓷器为多。
(4)四方辐辏—南宋人的商业外贸
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同,宋代极其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并由此带来中国经济史上的“商业革命”。南宋丰饶的物产,发达的手工业,便利的水陆交通,繁华的城镇集市以及开放的经济政策,为商业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金属货币被大量铸造,纸币得以流通全国,与海外通商繁忙,市舶之利以百万计。
商业与货币
北宋以来,铜铁钱在流通中占据主要地位,金银日渐重要,纸币开始发行并流通。南宋时期,为了解决“钱荒”现象,缓解巨额军费开支的压力,政府大量发行纸币,以便利各地区间的商业往来,弥补现钱不足。同时,南宋金银铤牌的打造盛极一时,临安曾有百余家金银钞引铺,主营金银打造和买卖兑换。这些金银铤牌形制规范,款识明确,携带方便,用于商业兑换、朝廷赏赐、薪金发放和税收支付。
对外贸易
南宋朝廷复置两浙、福建和广州三路市舶司,市舶之利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杭州、宁波、福州、泉州和广州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通过官办和私营两种途径大大扩展,当时的对外贸易,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非洲东岸、北岸各国,史称“海上丝绸之路”。南宋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南海1号”沉船发现于1987年8月,出水遗物以瓷器为大宗,有江西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浙江龙泉窑青釉瓷器、福建德化白釉瓷器、磁灶窑黑釉和绿釉瓷器等,还出水有少量漆器、钱币、银锭等遗物。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南宋 银鎏金帔坠径6.5、厚1厘米 重36.5克福建福州淳祐三年(1243)黄昇墓出土福建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簋式炉口径8.5、足径6.3、高8.4厘米1978年浙江湖州下昂乡石泉村坟山头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 韩四郎一两金铤长12、宽1.5、厚0.1厘米浙江杭州西湖大道与定安路交叉口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临安府行用钱牌长7.1、宽2.2厘米江苏苏州市虎丘茶花大队宋墓出土苏州博物馆藏
南宋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双系罐口径2.6、腹径6.8、底径3.9、高8厘米2004年“南海1号”沉船出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藏
2.百工竞巧
南宋工商贸易发达,手工业兴盛。随着北方手工业者的大批南下和生产技术的传入,手工业迎来了南北技艺相互碰撞融合创新的崭新局面。龙泉青瓷、湖州铜镜、温州漆器、复古玉器等工艺精巧细致,又注重实用。
龙泉青瓷
“靖康之难”的血雨腥风无情地扑灭了北宋官窑的炽烈炉火,迫使掌握绝技的窑匠纷纷南徙,从而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开启了官窑青瓷生产的新纪元。对浙南山区烧制类越透明釉青瓷的龙泉窑来说,北宋官窑制瓷工艺的南传,特别是汝窑的制瓷技艺,激发龙泉窑创烧出多次施挂而成的乳浊厚釉,其“粉青”之色名重一时,其“梅子青”之色则在清以后为人所称道。南宋龙泉瓷器,无论在品种、造型、纹饰、釉色方面都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代表了龙泉窑青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展览展出较多南宋纪年墓中出土的龙泉窑青瓷,它们可视为龙泉窑青瓷断代的标准器。1983年浙江新昌城关镇南门外轴承厂基建工地绍兴二十九年(1159)墓出土的青瓷花口碗,正处于南宋早期龙泉青瓷从薄釉向厚釉转化的过渡阶段。1979年浙江松阳西屏镇水南横山村庆元元年(1195)程大雅墓出土青瓷弦纹经瓶则是年代较早的典型龙泉窑厚釉青瓷。2005年浙江丽水下仓村嘉定壬午年(1222)李垕妻姜氏墓出土的象纽盖罐、三足炉、粉盒等龙泉窑厚釉青瓷,口沿有多次施釉的痕迹,釉色温润,是成熟粉青器的佳作。浙江绍兴钱清咸淳元年(1265年)环翠塔地宫出土的樽式炉,浙江德清乾元砻糠山咸淳四年(1268年)吴奥墓出土的长颈瓶、鬲式炉,浙江衢州咸淳十年(1274年)史绳祖墓出土的束口碗,浙江丽水金桥头村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叶梦登妻潘孟光墓出土的莲瓣纹碗、六角扁瓶等都是南宋晚期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湖州铜镜以其产量高,流布广,行销天下,成为宋代铜镜的典型代表。湖州镜的生产兴起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期发展到高峰。湖州镜崇尚简洁实用,形制层出不穷,有圆形、方形、长方形、菱花形、葵花形、心形、钟形、带柄镜等,镜背多有铸造者姓名等招牌式镜铭。南宋湖州镜既有官营作坊铸造,也有民间商铺所铸。湖州铸鉴局铸镜即是官府铸造的。目前已知明确纪年的湖州铸鉴局铸镜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乾道四年(1168年)六出菱花形镜,浙江长兴、天台出土乾道七年(1171年)湖州铸鉴局铸镜,江苏常州武进村前五号墓出土乾道八年(1172年)镜。展览展出浙江杭州老和山宋墓出土的葵瓣有柄湖州铸鉴局铜镜,镜背中心有两行竖行铭文:“湖州铸鉴局专作朱璋等/监官□□郎兵马监押周(花押)”,右侧竖行“青铜”两字铭文。私家铸镜以湖州石家镜为著名。石家镜的铸造在湖州仪凤桥一带。浙江诸暨嘉定元年(1208年)董康嗣妻周氏墓出土的八出葵花镜是带有“仪凤桥”铭文的湖州镜,亦在展中。
温州漆器自北宋即名震四方。《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设有温州漆器什物铺,《梦粱录》记载临安市肆中有著名的温州漆器铺。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舍利函、经函已显示温州漆艺之高超,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菱花式人物花卉纹奁代表了南宋温州漆器艺术的最高成就。此次展出工艺最复杂的温州漆器为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雕犀执镜盒,是三色漆剔犀的实例。该盒与朱漆戗金菱花式人物花卉纹奁、朱漆戗金长方盒、戗金填漆长方盒同出,上述三件均有温州款。
复古玉器
宋人崇尚自然写实,南宋工匠制作的仿生玉器惟妙惟肖,浪漫天真。但另一方面,在恢复礼乐制度的影响下,玉作呈现复古的特征,多有玉卣、玉璧、玉带钩等仿古器形,纹饰则流行螭虎纹、云纹、谷纹等。安徽休宁南宋工部侍郎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卣两边装饰相对的龙纹,腹部左右两侧镂雕卧伏回首状小螭龙,前后雕刻兽面纹。通体抛光细致。
南宋 湖州铸鉴局葵瓣有柄镜直径9.3、通长18.2厘米浙江杭州老和山206号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口径10.3、高26.5厘米1983年浙江松阳裕溪乡潘山村南宋墓出土松阳县博物馆藏
南宋 剔犀执镜盒长27、径15.4、高3.2厘米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采集常州博物馆藏
南宋 玉卣口径3.7、底径4、宽7.8、高6.85厘米1952年安徽休宁南宋工部侍郎朱晞颜夫妇合葬墓出土安徽博物院藏
3.科技繁荣
经济的富庶、政府的鼓励促进了宋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发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南宋承继北宋,重建科技,将农业、手工业、城市经济及港口外贸等诸多方面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推向了新的高潮。
雕版印刷
南宋社会读书应举氛围浓厚,印刷技术发展,版印书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胜前朝。中央和地方官府、学宫、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崇尚学问,推广文化。临安、福建和四川是印刷业的中心。临安国子监所出版的图书,称“监本”,印刷技术颇高。四川和福建亦有不少书坊。展览展出南宋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湖州刻《思溪圆觉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平江刻《碛砂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一以及四卷1960年浙江丽水碧湖宋塔出土的佛经,其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为大字本,卷尾墨书经名和南宋绍熙癸丑年(1193年)叶能定施经题记。
4.文化鼎盛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南宋时期文化成就璀璨夺目,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时期。
百家争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形成学术交流与争鸣。朱子理学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在庆元党禁中受到打击,然此后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产生巨大影响。浙东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吕祖谦、薛季宣、陈傅良、陈亮、叶适等。他们提倡事功之学,强调经世致用。叶适(1150—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南宋永嘉人。他的“事功之学”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1940年,温州城内慈山南麓叶适墓被盗,墓志断为二截,先为一工匠所得,后售予温州金石家谢磊明。1950年,谢氏将其捐献给国家。瓷质墓志呈长方形,正面及侧边施青釉,背面无釉。正面从右至左篆书“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三行十八字。该墓志的出土纠正了《宋史》“谥忠定”之误。
文化教育
南宋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提倡文治,重视科举。福建邵武故县银器窖藏出土的一副银鎏金魁星盘盏,盘与盏均为八角形,是反映科举文化的重要实物。盘心打造人物故事图。画面中心的一方莲池悠游一尾鱼,腾起祥云,幻化成云端上一条龙,是鱼化龙的场景。左侧祥云飞凤。周围有亭台楼阁,右下角两人相向作揖,仆人抱琴,是携琴访友的场景。盏心錾刻《踏莎行》词一首,词云:“足蹑云梯,手攀仙桂,姓名高挂登科记。马前喝到(道)状元来,金鞍玉勒成行队。宴罢琼林,醉游花市,此时方显平生至(志)。修书速报凤楼人,这回好个风流婿。”盏身外壁打制着表现杯内所刻《踏莎行》词意的连续画面。
南宋淳祐十年(1250) 龙泉窑青釉叶适墓志纵33、横24、厚3.5厘米1940年浙江温州慈山叶适墓盗出土温州博物馆藏
南宋绍熙癸丑年(1193) 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框高23厘米1960年浙江丽水碧湖宋塔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宋 银鎏金魁星盘盏(一副)盘长17.5、宽13.4、高1厘米盏长9.3、宽7.5、高5.5厘米福建邵武故县银器窖藏出土邵武市博物馆藏
南宋 “皇宋湖学宝尊”铭铜牺尊长37、宽17、高26厘米浙江湖州龙溪港安定书院段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带盖经瓶最大腹径12.3厘米,通高20厘米浙江庆元会溪南宋胡纮墓被盗追缴庆元廊桥博物馆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花口盘口径17.3、高3厘米浙江庆元会溪南宋胡纮妻吴氏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南宋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南宋学校教育分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私塾等,官学与私学并存发展。州县一级官学到南宋才真正得以普及。南宋书院数量远超北宋,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等都是各派学者讲学的重要场所。浙江湖州龙溪港安定书院段出土2件牺尊,似牛形,背部开圆孔,腹地镂长方孔,孔上置有长方板,板上镌刻“皇宋湖学宝尊”六字篆书铭文。宋代重视各地学校制度,州府之学兴盛。各地州学常与文庙相结合,设有日常祭孔礼器的陈设。该牺尊与周代牺尊相似,其造型应是取法《绍兴制造礼器图》《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一类礼书中的牺尊。
1.朝野杂记
自孝宗始,非道学派士大夫和道学派官僚之争日趋激烈,以致发展到光宗朝的“庆元党禁”。理宗朝对理学“官学”地位确立的背后,却是南宋政权的日益腐败及屡次和战之争。从嘉定和议、宋蒙灭金至端平入洛,南宋已无法避免与蒙古铁骑的正面交锋。
“庆元党禁”是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前后历时6年之久。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在与赵汝愚的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进而对道学家打击报复,斥道学为“伪学”,称朱熹等人为“伪学之党”“逆党”,59人被打入“伪学逆党籍”,皆被贬官或遭禁锢。
胡纮(1137—1203年),处州龙泉人,官至工部、礼部、吏部侍郎,华文阁待制。在光宗、宁宗两朝,因激烈抨击以朱熹、赵汝愚为代表的道学家而著称,是反“伪学”的重要人物。胡纮更是庆元当地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庆元三年(1197),因胡纮之请,析龙泉南乡置庆元县,此为庆元历史上有正式县级建制之始。
2014年,浙江庆元会溪发掘胡纮夫妇合葬墓。胡纮墓被盗掘,采集到墓志一方,追缴回青瓷器5件。夫人墓保存完好,随葬品丰富,出土金银器、瓷器、水晶、漆器等各类器物三十余件。
2.战乱纷起
南宋与金、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腹背受敌的南宋王朝,在一百五十三年的历史中,真正安稳的日子委实不多,前段近百年是时战时和的抗金历程,后段五十余年是艰苦卓绝的抗蒙斗争。频仍的战争使得现今发现的历代窖藏中以南宋窖藏数量最多。窖藏的原因多与宋金战争或宋蒙战争有关。
嘉定七年(1214年),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嘉定十年(1217年),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下,宋金战争再起。嘉定十四年(1221年)二月,金兵犯蕲州,知州事李诚之、通判秦钜组织军民奋力守城,抗击金军围城达二十五日,后因援兵不力,城陷。在殊死巷战后,李诚之、秦钜等全家死难殉国。1985年,湖北蕲春罗州城遗址发现南宋金器窖藏,所有金器装在一个四系陶罐里,距地表不到两米。内中各类金饰以及金牌等近50件,总重381克。出土的金花筒簪、金缠丝钗、缠枝花纹金钳镯、金竹节耳环等都是宋代金银首饰流行的造型与纹样,唯金凤衔瓜果耳坠、凤衔瓜果金步摇、金累丝瓶莲耳环、金蜂赶花耳环、瓶莲鸳鸯金耳环、盆莲小景儿金耳环等以意匠独具与做工精妙而崭然出群。推测这批首饰窖藏可能与嘉定十四年金人攻陷蕲州有关。“蕲自南渡以来,未尝被兵”,城陷之后,“官民屋宇、仓场库务几成煨尽。骸骨山积,枕籍河井,终不能稽考”。
除湖北蕲春金器窖藏外,展览亦云集福建邵武、四川德阳、江苏溧阳平桥、江苏金坛尧塘、浙江义乌柳青乡等诸多金银器窖藏出土物。1986年,在浙江义乌柳青乡游览亭村发现了一批窖藏银器,共40余件,有錾刻人物故事图银花片、台盏、注子等。据铭文知,窖藏物为陈宅所有。这一组人物故事图银花片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四边或有残损并有火烧痕迹。装饰图案分内外两区:外区四委角以细小珍珠纹为地,上刻卷草纹,上下左右各有一开光。所錾刻的图案主要有叱石成羊、许由洗耳、司马相如题桥、毕卓醉酒、商山四皓等人物历史故事。
3.亡国之恨
端平二年(1235年)春,蒙军分兵三路攻宋:阔端率西路蒙军从秦、巩入侵四川;阔出率中路蒙军进攻襄阳;口温不花率东路蒙军进攻江淮地区,故而南宋末年的防御战事亦有四川、京湖、两淮三个战场。
钓鱼城保卫战是宋蒙战争中影响深远的伟大战役。位于重庆合川的钓鱼城,为南宋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指挥修筑。1258年,蒙古军队分兵三路攻伐南宋、西亚、欧洲,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亲帅一路兵马进攻四川。1259年,蒙军兵临城下,城内军民据险抗击,双方展开激战。交战中,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北返自立为汗,蒙军随后全线撤退。钓鱼城保卫西部边陲长逾36年,有效抗御蒙古军事进攻,是南宋抗元史上的辉煌战绩,同时对世界历史亦有影响,钓鱼城被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此外,宝祐四年(1256年)八月,余玠命人在运山东门所刻的“宝祐记功碑”亦是重要的抗蒙史料遗迹。石刻位于今四川蓬安,其内容是表彰运山城抗蒙官兵,军民同心抗敌之事迹。
播州杨氏为唐宋时期的封建领主,实行世袭统治。杨氏居播,十三传至杨粲始大。寓兵于农,且耕且战,反对吴曦投敌,支援抗金战争。杨粲之子杨价生前曾多次应朝廷征召,率领播州军队抗击蒙军进攻,其军队因此获封“雄威军”,其墓出土器物中即有“雄威郎制使公用”的铭文。杨价之子杨文率领的播州军曾两次入川抗蒙。此次展览展出杨粲墓出土的铜鼓以及杨价墓出土的金教子升天杯盘一副、金箸瓶一组。2014年,贵州遵义新蒲村发现南宋时期播州首领杨价夫妇墓。该墓是一座带墓道、双室并列的大型土坑木椁墓,是形制特殊且保存完整的大型高等级墓葬。男女室头箱及男室棺椁之间放置随葬品,共出土教子升天金杯盘、金台盏、金箸瓶、银箸瓶、狮纽银注碗、银托盏、银烛台等金银器39件,花口玉耳杯1件。教子升天金杯盘一副由金杯和承盘组成,出土时教子升天杯倒扣于承盘之上。金杯系夹层,双螭缠绕其上,两螭首对称探出杯口成为杯柄。承盘纹饰与金杯呼应,盘心为翻涌的浪花,双螭盘旋,口尾互衔。教子升天纹是宋以降流行的纹饰,由天上的大龙和海水中的小龙组成,通过大龙呼唤小龙升天来借喻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也可祝颂人高升。金箸瓶为胆瓶造型,瓶内插匙一柄、箸一双。南宋仕宦大族筵席上常置箸瓶。
宋 錾刻人物故事银花片长32.5、宽24厘米1986年浙江义乌柳青乡游览亭村宋代窖藏义乌博物馆藏
南宋 龙凤瓜果金步摇长22.4厘米 重37.5克1985年湖北蕲春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蕲春县博物馆藏
南宋 金箸瓶(一副)与教子升天金杯盘(一副)金瓶:口径5.5、腹径7.8、高13.7厘米 重250克金箸:长21.75-21.8、截面直径0.45厘米 重50克金匙:长21.5、宽2.3厘米 重30克杯口径7.85、足径5.1、高7.05厘米 重230克盘口径18、底径13.5、高1.9厘米 重180克2014年贵州遵义杨价夫妇墓出土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55年湖北西塞山发现窖藏银铤292件,装于一个高32、口径48厘米、底径14厘米的黄釉陶缸内。155件银铤有戳记、刻文,其中一件刻有“淳祐六年”(1246年),表明窖藏年代为南宋末年。一件银铤刻文:“帐前统制官张青今解到银柒千陆百两每锭系市秤五十两重匠人张焕扈文炳宋国宁何庚。”帐前统制官属武将之职,在总统制之下,属地方驻军的高级将领,武官解银说明为军用。西塞山地处宋蒙交战前线,故西塞山银铤窖藏很有可能是鄂州军需库藏。
1994年湖北黄石陈伯臻粮库银器窖藏出土银卮杯2件,内底楷书铭文“赏功、大使”,花押左为“叁两”,其中一件口沿外刻“咸淳七年正月当旬吴拱辰铺户赵珀石光祖监造官伍进提举密雄”。咸淳六年春正月壬寅,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樊。此盏应为朝廷赏赐之物。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湖北随州人。李庭芝出任江淮制置使兼扬州知府,取得了扬州保卫战的胜利。咸淳六年(1270年),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樊。1275年7月,李庭芝与姜才奉宋端宗流亡政府之诏入闽,途经泰州时被捕,在扬州茱萸湾英勇就义。
在京湖战场,襄樊被围达六年之久,以吕文德、吕文焕兄弟为首的南宋将领在襄阳保卫战中坚守城池,惜最终因孤立无援而降元。襄樊沦陷,撕破了南宋在京湖地区的重要防线,加速了元军水陆并进攻陷临安的灭宋步伐。展览展出湖北省河口镇凤凰山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吕氏大小娘”墓所出的金缠钏、金帔坠、金钗,墓主或与吕氏家族有关。
宋蒙双方在两淮战场的军事斗争规模相对较小。1974年江苏丹徒高资出土一把咸淳六年(1270年)铁刀,刀脊刻文“两淮制置印侍郎任内咸淳六年造”。印应雷,以沿江制置使邱岳之命,车兵突入和州,击退蒙古兵。后一度罢官归隐。咸淳六年(1270年)正月,朝廷以李庭芝为京湖安抚制置使兼夔路策应使,印应雷接替李庭芝任两淮安抚制置使。印应雷受命后,着手在五河口修筑城堡,赐名安淮军,以扼制蒙军。此刀为咸淳六年印应雷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出任两淮安抚制置使任内时打造的。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伯颜渡江至镇江,宣读元世祖诏令,兵分三路南下。伯颜亲帅中路军攻常州。董文炳率领的左路军取道江阴军,进趋上海、华亭,至澉浦。1978年浙江澉浦出土了8枚许浦、澉浦、定海、金山四支南宋水军的铜质军印。此窖藏应是各路宋兵节节败退至澉浦后所埋。阿剌罕率右路军,于十一月初进攻溧阳,溧阳平桥银器窖藏或为此时所埋。后伯颜入临安,宋恭帝并三宫北迁。之后,崖山海战失败,南宋流亡政权灭亡,南宋彻底灭亡。
(责任编辑:劳棠)
南宋 银铤长14.7厘米,宽5.5厘米,重1910克1955年湖北黄石西塞山银铤窖藏出土黄石市博物馆藏
南宋咸淳七年(1271) 银屈卮口径12、通长12.6、高4厘米1994年湖北黄石陈伯臻粮库银器窖藏出土黄石市博物馆藏
南宋德祐元年(1275)“嘉兴府驻扎殿前司金山水军统制印”铜印边长5.6、通高5厘米1978年浙江澉浦出土海盐县博物馆藏
南宋咸淳六年(1270) 铁刀长83.3刀身宽4.6、茎19.5厘米1974年江苏丹徒高资出土镇江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