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7)
浅谈茶企新型管理方法
刘昱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7)
在茶农经济环境下看待茶企的管理问题,其涉及到对茶农茶园的入股问题,以及对茶农的雇佣问题,那么如何确保茶农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盲区。从以上视角入手将茶企的管理特征相契合,才能增强茶企新型管理方法的现实应用价值。可以提炼出茶企新型管理的目标定位,其方法归纳为:发挥移动智能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设计、从自然禀赋条件入手实施产品开发。
茶企;目标定位;方法;注意事项
当前针对茶企的管理问题探讨出现在大量文献之中,但从这些文献中所释放的信息却不难发现,不少作者仍习惯于聚焦茶企的财务内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诚然,这些都构成了茶企管理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从选题来看仍无法与茶企管理的特征相契合,毕竟财务内控和人力资源管理普遍适用于各类型企业,进而其研究成果更具有共性,而缺少了适应茶企管理需要的个性。在茶农经济环境下看待茶企的管理问题,其涉及到对茶农茶园的入股问题,以及对茶农的雇佣问题,那么如何确保茶农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盲区。也正因如此,从以上视角入手将茶企的管理特征相契合,才能增强茶企新型管理方法的现实应用价值。为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结合笔者的调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茶企的经营特征:
1.1开放性特征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待茶企的经营管理,其先后经历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成品销售三个环节。与大多数企业不同的是,茶企的原料来源较为专一,这是保证茶叶品质和突出茶叶地域特色的必然选择。正因如此,茶企需要垄断当地的茶叶种植资源。但在规模化生产要求下,单纯依靠茶企的自有茶园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地方的茶企还将当地茶农的茶园整合起来,形成了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原料来源基地。由此,茶企经营管理中的开放性特征便显现了。
1.2植根性特征
茶企作为资源指向性企业类型,一般位于高寒和丘陵地区。从整体区域来看,其与城市地区的空间距离也较大。这种自然格局下决定了茶企主要以雇佣当地劳动力为主。在茶农经济环境下,当地劳动力往往被茶农所取代。进而,这就使得习惯于农垦文化的茶农,转变为了企业员工。这种植根性特征是茶企不得已而为之,也是茶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这种植根性特征也为企业带来了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即制度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强。
1.3多元化特征
多元化特征主要是指茶企的经营类型,这也是许多茶企实现范围经济效应的经营手段。以笔者所调研的样本茶企为例,该企业不仅从事着传统的茶叶生产活动,而且也借助自有的生态茶园资源开设了生态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中设立了游客体验环节,通过体验手工制茶工艺来增强游客对茶叶产品的了解,最终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价值。
在以上基础上进行分析,茶企新型管理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三点:
2.1实现契约管理的稳定性
将茶农的茶园资源整合起来作为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这在本质上属于土地扭转形式。土地扭转试点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从微观层面出发,茶企作为市场强势方应实现契约管理的稳定性。实现这一点关键,便是寻找到激励与规制措施之间的平衡点。前面已经提出,在给予茶农的资产性收入上应做到公平、公正,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信息充分和监督有效的基础上,所以这也就构成了新型管理方法制订的出发点。
2.2提升企业员工公民意识
在茶企植根性的用人形式上,如何将茶农和其他农民工的小农意识,转换为遵循制度管理的合格员工,则成为了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升企业员工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在这里的组成要件可以包括:岗位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将企业发展与自身职业发展相联系的意识。事实上,随着茶农将茶园扭转之后,他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有工人,而是拥有企业股份的合伙人。因此,企业的发展与他们个人利益的关切度会更高。
2.3增强产品范围经济效应
茶企作为经济性组织,必然追求满意的经济效应。然而,从整个经济大环境来看,茶叶市场中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随着大量茶企开辟了B2B和B2C的第二战场,实现同业竞争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为此,拓展企业的经营项目,进而增强产品范围经济效应则成为了新型管理中决策的关键点。
在目标驱动下,新型管理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
3.1发挥移动智能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
维护契约的稳定性,本质在于严格遵循茶企与茶农所签订的各自权利和责任。但茶企在契约履行上处于信息强势地位,茶农不仅处于信息弱势方,而且也缺乏基本的契约意识。茶农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被企业侵害,也往往会以较为极端的方式来给予解决。为此,茶企可以发挥移动智能平台(智能手机)的信息发布功能,通过设立微信群定期将企业的经营状况,以茶农能够理解的方式发布出来。这样一来,有助于增进茶农与企业方的互信。
3.2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设计
使企业员工逐步具备公民意识,这是茶企在经营管理上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但成长于农耕文化下的茶农和其他员工,难以在短时间内来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这里就需要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设计。这里着重阐述激励机制设计,茶企需要在激励兼容原则下来进行机制设计,即根据茶农茶园入股期限来分别设立分红比例,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入股意愿。另外,引入退出机制可以规制个别茶农的机会主义行为。
3.3从自然禀赋条件入手实施产品开发
茶企在产品开发与投放上需要走差异化道路,这就要求需要根据现有的自然条件进行产品开发。不难看出,茶企无法从茶叶生产中来实现差异化目标,因为维护茶叶制品的传统口味和色泽或许更有商业价值。那么,这就需要从与之相关的产品中进行寻找。上文所提到的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便是与之相关的产品。
这里针对茶企新型管理方法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
4.1注意本土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尽管本文突出“新型管理”这四个字,但从茶企管理创新角度出发仍需要注意实效性问题。为此,需要注意本土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位于高寒地区、丘陵地区的农业社会,其与外界的封闭性比处于城乡结合处的农村更强。因此,茶农更习惯于抱团取暖和维系社村人际秩序的环境。那么对于茶企管理层而言,就需要利用他们的上述偏好,引导员工朝着企业所愿看到的提升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方向进发。关于这一点,需要茶企管理者进行思考。
4.2注意制度管理中的张弛有度
许多茶企在增强自身的内控绩效时,大都选择了强化制度化管理这一方式。诚然,这种方式是企业内控管理的必然选择,但针对茶农和其他农民工而言,在他们缺乏契约精神的情况下一味强化制度管理,这将严重影响到他们在企业的归属感,而且也容易造成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这就要求,茶企管理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制度管理中做到张弛有度。
4.3注意电子商务对销售的作用
这里主要注意微商平台在推动企业产品销售和信息发布中的作用。由于茶农不仅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入股股东。发挥他们个体的微商潜力,向外界发布茶叶信息和生态旅游信息,便能在大数据时代增大被市场消费者识别的概率。为此,茶企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员工进行微信营销的相关培训,并在产品价格上给予折扣。不难看出,这本身就属于物质激励的范畴,而且这种激励管理模式也构成了新型管理的组成要件之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助推茶企发展将对此产生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在企业绩效设计方面也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进行岗位调研,并归纳出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特点。茶企作为生产型企业,其岗位可以分为原料采购、生产、销售、行政管理等四个岗位,其中与企业利润关联度较高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岗位,前者是利润的创造环节、后者是利润的实现环节,因此,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着力调研这两个岗位的员工情况。第二,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过程控制。应建立绩效考核的试运行机制,通过一定时间段的试运行,来从中探寻出需要调适的地方。这里就需要发挥一线员工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充分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表达诉求。为了提高管理控制的效率,这里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功能,即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微信群,员工在微信群中来表达自己对现行绩效考核机制的看法,并提出调适意见和建议。
本文认为,在茶农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确保茶农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盲区。尤其,茶企在内控过程中,往往受到关系型影响力、裙带关系等负面因素影响,在绩效管理上存在着短板,若是该短板不被破解将严重制约茶企的内控效率,从而也就会直接降低茶企在参与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由此,这就为构建新型管理方法提供了问题导向。
[1]张恒.小微企业双元绩效管理中遇到的挑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9):39-40.
[2]康雅琳.试析小微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3,(34):76-77.
[3]杨国强.农村小微企业绩效管理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72-73.
[4]陈胜东.县域小微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8-103.
[5]施喜德.浅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2015,(5):46-47.
刘昱(1987-),男,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