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珍,周群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液相色谱法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研究
孙玉珍1,周群2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的绿色健康饮品,其卫生、安全都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联系。本文综述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具体分类的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液相色谱法在茶叶中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等农药的检测研究,通过分析检测条件(色谱、分析)的优化方法提出“指纹识别”图谱的建立,这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液相色谱;茶叶;农药残留;检测
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关系着茶业生产的发展,农药残留的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上升到了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快研究与解决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保证我国茶叶的卫生质量与出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具有保健功能和预防疾病功效的茶叶饮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药食同源的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农药的应用大大提高茶叶作物的产量,推动茶叶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残留的问题,也逐渐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因为经济与技术水平的因素,有些高毒农药的使用所造成的茶叶卫生质量下降,应值得重视。
1.1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分类
国外茶叶市场对中国的茶叶出口的质量监测变得越来越严格,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然而,目前报道的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检测的方法大都只是针对单一类农药,并且处理方法也相对复杂。为了防治茶叶的病害、虫害以及杂草、鼠害,需要对茶叶喷洒农药。农药残留是指喷洒的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降解产物等。随着化工科学技术的进步,农药产品种类也在不断的更新。由于病虫害抗药性的原因,使得施用到茶园中的农药具有种类繁多、含量不均等特点。目前,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根据其分子构成的基团区别,主要分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等类型农药。
1.2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1.2.1污染现状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种类与数量,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差别。时间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我国从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农药的发展以及农药控制水平的标准改变,呈现出种类上多样化、残留量下降的趋势。但是,与国外的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相比较还是高出很多。空间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地域差异,导致出现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茶叶中所残留的农药来源不同,也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的残留现状。包括通过茶叶表面渗透、沉积作用、土壤的聚集、水流的灌溉、空气漂移等。
1.2.2检测方法的研究
针对茶叶中的农残情况,现在比较流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经典液相色谱、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联用、免疫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检测成分复杂、残留低、相似性大的化学组分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选择性。相色谱仅适用于易汽化、热稳定较好和沸点低的农药化合物的局限性,液相色谱成为了茶叶中农残的主要检测手段,其优异的检测效果,使得液相色谱能够很好的分离80%左右的现有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新发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丁醚脲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中,体现出高超的灵敏度和非常好的检测效果。
作为最重要的检测、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法以稳定、高效的优势常常应用于检测各类基质中(茶叶、土壤、草药等)的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残留。
2.1液相色谱法的应用特点
液相色谱法最为普遍的实现检测的特点主要有:分析检测的速度快、分辨分离率高、全程自动化等。通过较少的样品量就能够准确的测定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成分和含量。近些年,液相色谱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色谱柱(亲水和疏水、手性和非手性、极性和非极性等)和检测器(紫外、荧光、光电二级阵列管、电化学检测器、光散色和质谱等)。这些独具个性的检测仪器给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带来多元化、广谱化的分析效应。
2.2茶叶中农残分析
2.2.1有机氯类
八十年代初,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具有高度的蓄积、累积的特点已经停止生产。然而,研究表明该类农药在土壤和动植物体中难分解、降解的特点,一方面给检测带来便利性,一方面给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根据这些特点,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计算,简便快速的提取样品中难溶于水的氯乙酰胺类农药,并用液相进行快速的检测,检测结果达到农药残留的限制标准的要求。
2.2.2氨基甲酸酯类以及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比较类似,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和比较高的毒性对螨类害虫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不稳定,非常容易发生水解异构、酰化衍生等作用,生成二次毒性物质。曾小星等人利用水和乙腈作为混合流动相,对7种茶叶中比较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测定方法,并对南昌、婆源、抚州、德兴、永修等不同产地的实际茶叶样品进行农残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对我国茶叶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很好的效果。
2.2.3拟除虫菊酯类
有别于上述几种农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并且药效非常的快。所以该类农药在农业产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欧美等国家对氯氰菊酯的限制标准降到微克级别。将进行前处理优化后的样品在混合微柱中层析净化,以乙腈:水=74∶26的比例作为流动相,在波长为198 nm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中,检测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标准样品。具有分析时间短回收率好的显著效果,为拟除虫菊酯类无内源性荧光的化合物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茶叶的农残检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茶叶出口问题。通过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和分析条件的优化,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广泛的解决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问题。
3.1色谱条件的优化
在实现液相色谱检测过程,省时、省量、省力的自动化进样检测的前提下。对色谱条件的优化主要通过,提高分离、检测结果准确度、灵敏度和节省时间的可行措施。农药残留组分的标准品进行分离检测过程中,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检测波长、流速、色谱柱温度以及洗脱方法,能够进一步优化而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和较短的保留时间。例如:在流动相的选择方面,甲醇/水的混合溶剂与乙腈/水的混合流动相对比,两者均可以很容易的对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进行洗脱。但是甲醇在198 nm处具有很强的吸收,对于该波段的农药组分具有很大的干扰。同时乙腈在洗脱的过程中具有较小的保留时间,有利于快速的分离检测。由此可以看出,对不同种色谱条件的优化是液相色谱保持其独特的检测功能的必要条件。
3.2分析方法的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量科学水平的提高,一种新兴的学科应运而生--计量学。对于液相色谱的检测结果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或者是百分百接近真实的农药出口残留情况。而运用数学计量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构建目标物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函数模型,能够清晰的计算出因为内标物,因价格昂贵、已经停产而无法进行对照的化合物的准确含量。其中利用线性方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多组分农药残留化合物的最低检测限量、最低定量限量和精密度等。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的多元化统计,又能够在检测茶叶中农药残留含量的同时,还能分析和评价各种类农药对茶叶的质量影响的评价。
3.3“指纹识别”图谱的分析
液相色谱法对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组分的检测,主要是基于评估性和预测性的待测组分的分析。而随着农药组分的多样化和农药母体,在茶园环境中分解、衍生产生更多有毒的代谢物,给快速分辨检测带来严重的阻碍。鉴于近年来,液相色谱在检测中草药的成分,而特别建立的有效成分“指纹图谱”,我们在进行茶叶中农残的检测时,也应该进行“指纹识别”类型的图谱数据库的建立。这样能够在传统而合理的标准检测方法下,根据检出目标物的图谱,快速地识别出农残的组分,给液相色谱的检测技术手段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茶叶中农药残留量不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问题,除了在农药研发和施药设施的改进外,检测茶叶的农药残留方法的改进也是当下所要面临的迫切任务。液相色谱法除了在中西药物、环境污染物等领域的化合物检测外,在茶叶中的农药种类和残留量检测已经应用得十分的广泛。使用液相色谱相关技术建立标准检测方法是解除农药残留威胁警报的关键,本文中系列化地解析了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各种类型农药组分的检测方法的优化和条件方法的优化。同时,“指纹识别”图谱的建立参考了液相色谱检测中草药成分中的实用技术,侧面印证了液相色谱在检测多样化、复杂化、同源化等样品的快速特性,确保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卫生质量安全的不受威胁。
[1]冯洁.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2]严锦申,李俊丽,赵莉等.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3(6):134-137+152.
[3]李霞.色谱—质谱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9):180-181.
[4]蔡向阳.茶叶及茶汤中有机磷农残检测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5]朱旭君,侯如燕.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续)[J].中国茶叶加工,2007(3):47-50.
[6]戴军,王洪新,陈尚卫等.茶叶及茶多酚中儿茶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色谱,2001(5):398-402.
孙玉珍(1985-),女,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农药残留测定和中药金属成分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