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颖(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基础社科部,浙江杭州310018)
绿色贸易壁垒下茶业营销人才教育创新的研究
朱秋颖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基础社科部,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茶业结构也在转型升级中,其中茶叶种植业在生产规模相对稳定下,以新茶业文化思想为中心,建立了更加多样式茶叶种植产业项目,更多新元素开始融入到茶叶种植资源开发中。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茶业更加国际化,如何突破茶叶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以实现茶业营销的转型升级,茶叶专业营销人才是关键。本文就绿色贸易壁垒下茶业营销人才职业教育创新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后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茶业;营销人才;职业教学标准;研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产业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南方山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关贸总协定的体制下,类似绿色贸易壁垒这类非关税壁垒的争端时常发生,如何避开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不利影响,这是每一个出口国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遵照绿色贸易壁垒协议,加强我国茶业类相关人才培养,才能够带动茶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茶业类人才职业教学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教学培养模式。
伴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结构逐步得以优化升级,茶叶种植产业经营规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势,以新茶业文化思想为中心,建立了更加多样式茶叶种植产业项目,更多新元素开始融入到茶叶种植资源开发中。茶业类人才培养必须服务于产业经济,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拟定针对性的人才标准体系,才能形成人才与产业的协调机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全球贸易总量与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的矛盾之间,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新武器。作为贸易大国,构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茶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关系到茶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带动区域经济体制快速优化调整。由此可见,对绿色贸易壁垒实施多元化分析,对中国茶业结构调整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世界第一大产茶国家,茶叶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40%,因此国际茶叶贸易中,许多茶叶进口国针对我国制订了技术性绿色贸易壁垒,以限制我国茶叶的出口。为此,我国必须尽快采用清洁化生产技术,改进茶叶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大力研发更为高效清洁的生产链,在生产加工中尽可能地减少物料的浪费,使茶叶产品达到绿色出口的要求。新时期我国茶业人才培养,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技能:
2.1设计技能
采用绿色设计、技术和工艺,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增加产品的绿色附加值。茶叶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茶叶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绿色设计,使生产的茶叶产品能够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为此,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或融合,如对生产用料进行升级,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或新的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2.2生产技能
强化茶业自身的绿色管理体系,落实清洁生产机制。茶业应当综合评估自身的经营状况,订立详细的准侧已明确本茶业的绿色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加大对每个环节的监管,落实清洁生产机制。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将绿色环保的观念纳入茶业的日常经营理念,是茶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关键点,茶业应当发起末端处理这种落后的污染控制方法,转而采用源头控制这种新型科学合理的污染控制方式。
2.3营销技能
转变茶业经营营销理念,实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在经营战略的制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细分、产品的生产、定价与销售过程中都要满足绿色消费的要求,以期达到茶业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拓展绿色营销的优势,适应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战略,有利于我国出口茶业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封锁,扩大我国出口茶业在外贸市场的占有率。茶业若能合理运用绿色营销,那么茶业将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提升茶业形象与自身实力。
长期以来,我国对茶业知识职业教学给予了普遍关注,从多个角度开设了茶叶知识教学课程。面对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趋势,结合绿色贸易壁垒下茶业绿色营销体系建设方案,职业学校要为学生建立更为科技化的应用学习平台,从兴趣培养、技能教学、教学创新等方面提升茶业知识水平,促进职业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
3.1信息化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期间的人才需求问题。为了摆脱传统茶业知识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职业学校需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为学生构建更具多样性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茶业知识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对茶业知识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个人茶业知识水平。
3.2实效化
“实效性”是衡量专业教学的硬指标,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效与质量水平。基于有效教学思想内涵,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职业学习专业教法调整对策,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指导。职业学校在开展茶业知识专业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思想应用的实效性,树立科学的教学原则,坚持教学方法多样化,实现教学形式创新。
3.3职业化
随着我国茶业快速发展,社会对茶业类服务人才需求量大增,重视茶业类人才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教学”是茶业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体现了本土文化思想在职业化服务中的价值,成为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融入的思想内涵。结合茶业知识教学内涵,提出符合茶业知识教学需求的科学性方案。鉴于国内茶业产业快速发展,“茶业知识”教学是职业学校设置的实用性课程之一。
3.4国际化
随着国外职业教育思维在我国不断推广,国内职业院校也可参照发达国家拟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对国内职业院校茶业知识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相关建议。重点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校企合作”教育思想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历,拟定一套适合我国职业院校茶业知识校本课程发展的对策。
结合茶业调控模式,相关人才职业教学标准要实时调整,根据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政策机制等,重新拟定新的职业教学体系。
4.1人才创新化
我国政府应通过外交及政策手段在国际营销中进行调节;行业协会应运用合理标准的制定以及良好的引导,营造良好的行业分为;各企业在生产链及供应链中加入绿色创新理念。中国茶业人才教育要坚持创新改革之路,对营销决策实施创新化调整,让我国无论是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对外营销中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应对绿色营销壁垒不断加强的国际市场上取得先机,争取更有利的国际营销地位。
4.2人才科学化
茶文化不是种茶区开发的必须条件,但借助茶文化思想可以提升种茶区项目开发的资源优势。但是,不同地区开发种茶区的方式不同,坚持茶叶种植项目规划可以减小市场营运风险,最大限度保持种茶区资源开发的成功率。茶业类人才培养是长期性战略决策,其具有广泛的开发与利用空间,茶叶产区茶业种植开将持续科学发展观思路,借助政府部门的引导调控作用,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4.3人才市场化
人才培养与茶业经济发展相互关联,设计茶叶种植项目方案要考虑多方面元素。为了扶持茶叶产区茶业发展,政府将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项目的资金支持,共同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资金是茶叶种植服务机制完善的核心保证,有了足够的项目资金为支撑,茶叶产区可以对人才教育、设施改造、产品科研等工作进行调整,满足了各个种茶区资源开发与利用需求,以市场化为准则提高人才水平。
总之,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政府对茶叶种植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保障作用,也是茶叶产区茶叶种植项目开发与利用机制建设的核心支撑。面对竞争日趋扩大的国际化趋势,政府与茶业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职业化角度拟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以职业教学标准为引导,不断落实全新的茶业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茶业人才知识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茶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法春,熊焰,张奇志.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标准的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兰迪·斯肯凯特,张雁.美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几个教学范例[J].教育探索, 1997(03).
作者简介:朱秋颖(1975-),女,吉林农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职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