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林(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色彩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运用
马兵林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茶室空间氛围的营造和设计是茶室的核心。茶文化是茶室空间设计的指导,同时茶室空间的合理设计又要通过视觉语言的直观及审美增强茶室空间的文化内涵气息。而在此过程中,作为第一视觉语言的色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色彩和茶室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影响色彩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的因素,并系统探讨现代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色彩应用,为茶室的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色彩;茶室;空间氛围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为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享受。茶室是现代人们饮茶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为营造出茶室恬静、悠雅的氛围,应合理选用色彩,色彩设计与茶室整体设计、布置保持高度一致性,给消费者以身心愉悦之感。色彩在茶室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原因在于和其他设计要素相比,其识别性和主动性更强[1]。因此,加强色彩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色彩的特性与类别
色彩是客观物体自身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同时在环境光线作用的一个结果是因光线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在传至中枢神经出现的感觉[2]。从色彩学看,其具有这几个特性:(1)色相,这是色彩最为显著的特征,也就是色彩的具体相貌,色相是影响一个设计色调的首要因素。(2)明度,也就是色彩的明亮度。色相的不同,色彩明度也是有差异。(3)彩度,即色彩的鲜艳度,也就是饱和度。具体而言,就是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灰以及其它色彩时,纯度便会自然降低。
当前,人们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分为两个类型:(1)有彩色,包括红黄蓝等具有颜色的色彩;(2)无彩色,包括黑白灰等不具有颜色的色彩。不同色彩给人的视觉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色彩视错。明度、色相及彩度不同的颜色放置一块,会让人感觉邻近色彩和原色出现显著差异。
1.2现代茶室
茶室的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应遵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结合传统茶文化,使茶道精神始终贯穿在整个茶室设计中,包括布局、功能、茶具、照明、装饰等方面,与此同时还应结合现代茶室内设计的理念,应用现代技术和材质,创造出功能齐全合理,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空间氛围。尤其是在色彩选用上,应实现茶室静谧、雅致的气韵,不但要体现传统茶文化,还应有时代特征。
2.1光线
在照射光线出现变化时,通常人们对物体的色彩感知也会随着变化[3]。因而,在茶室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应充分考虑到光线变化的影响,同时将其应用到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中,以增强情调和感染力。具体有两类:
2.1.1自然采光。自然日光会伴随空气、天气、时间变化及季节、地理环境等因素变化而出现冷暖变动。通常自然光线对色彩表现力的影响主要为:一是室内进入光线方位,茶室空间内的色彩明度一般会跟随光线位置变化而改变。二是进入室内光线的量和色,而此差异主要是因开窗的大小、光线亮度及外墙玻璃的颜色所决定的[4]。
2.1.2人工照明。通常是根据人为控制和调节来获得所需要的明度及色彩,所以在茶室内氛围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效用。一般情况下,不同色光源照射到室内物体表面时会引起其色彩特性出现相应改变。正是因为此种改变,在选择灯具颜色时应仔细、慎重,以保证光源色和其照射物有效融合。当前,茶室室内氛围营造中常用的人工照明工具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等,其颜色特性都各不相同。比如:荧光灯发出的奶白、黄绿色光线,便能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
2.2材料
色彩通常需要是借助一定的材料来表现内涵和情感,但材料的色感并非孤立的,在氛围营造选用材料时,应根据色彩搭配规律有效表现出材料色彩的感染力。具体这些因素:
2.2.1质地。质地是茶室内部装饰和空间设计材料的理化特性,是材料质感的主要表现。材料色感与其质地存在密切关系,质地的差异往往会影响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比如:玻璃的色彩则具有洁净、素雅、明亮的特性,而石材的色彩则有着稳重、结实之感;木质材料可使色彩显得更为朴实、真切;一般纺织材料,则能够给予色彩柔软、舒适之感。
2.2.2肌理。物体材料的肌理差异会引使其表面的光线反射出现变化,进而使其表面色彩的视觉效应出现改变,因而即便色彩一致,但肌理差异给人色彩感受和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而言,表面平整光滑的材料,其具有较强的反射力,进而使色彩更显鲜明、亮丽;而表面不平的材料,其反射力则要弱,使色彩显得暗淡、平实[5]。
2.3色彩心理和生理效应
一是心理效应,不同颜色可给予人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如今,色彩已被提升到人们精神生活重要内容的高度。在现代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应充分了解各种色彩所表达的情感,及受众心理对色彩的实际认识,进而科学合理应用色彩,以提升空间氛围的舒适感。比如:黑色,是诸多色彩中明度最小的一种,它可以表现出庄重、严肃之感。二是生理效应,人的视觉器官是对颜色体验和感受的主要组织,通常对各类色彩会有差异化的视觉感受,也就是色彩的生理性。此种效应实际是现代生物科学进步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研究发现人的肌肉机能和机体血循环会跟随接受的光色变化而改变。这种效应不仅受人的视觉影响,还受光色自身特征影响。
茶室就是人们饮茶、休闲的一个场所,是展示我国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场地,它的空间风格往往以中国风为主,用以营造出古朴、古色、淡雅的空间氛围。
3.1茶室色彩
在现代社会,茶室一般是商业性质的场所,通常需要根据其所处环境、位置、设计功能及整体风格选用不同的空间色彩。在当代的茶室中,大多数内部空间建筑是白色、灰色等中性色彩,以营造出稳重、宁静、高雅的氛围,也有一些茶室应用红、金等较为显眼的色彩,配合适当建筑材质予以表达,而出现具有现代风格,又凸显传统茶文化的色彩效应,当然这也是茶室经营者吸引受众注意和满足消费者精神享受的一个重要表现。通常内部空间构造的色彩情感和建筑材料是不可分割的,前文提到,质感是影响空间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具体营造茶室空间氛围中,一般采取的色彩设计方式和方法是对比。对比主要有色彩明暗、冷暖、浓淡等方面。一般情况下,茶室内部空间构造表面在性质、色彩程度的差异对比下可有效增强内部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3.2装饰植物
茶室内部空间中的植物色泽通常是自然、丰富的,在不同季节给于品茶人不同的感觉。为能在内部配景中使植物色彩多样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设计和营造中必须要全面了解不同色系观赏植物的品种和体征。在茶室内部的植物摆设中,通常大量红色的应用更易使人出现紧张、兴奋的情绪,所以在茶室中不会单一应用,通常需要和深绿、古铜等平实、古朴的色彩进行搭配,如此在茶室空间氛围使红色系列的植物更具视觉冲击力,但又不会出现对比过度影响到整个空间氛围。另外,要特别注意,深红色具有引人注目特点易导致整个空间美感和氛围失衡,所以,在红色系列的植物搭配中,应采取点缀种植法,以营造出重点鲜明、和谐、统一的空间氛围。比如:春天的植物新生叶子通常是细嫩的黄绿色,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转变为生机盎然的深绿色。所以,在茶室氛围营造中应用植物,应充分考虑植物颜色的细微变化,以营造出层次感、节奏感的空间氛围。
3.3室内物品
现代茶室内的物品主要有茶具、座椅、装饰物、灯具、指示设施等,所用材料主要有石质、金属、竹木、陶瓷等。在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除了满足其功能设计要求,对于色彩氛围的设计和摆放好一件物品,于整体氛围的营造会起到关键性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茶室内物件与材料色彩的应用也是现代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的一个重点。其中,标识、茶具等小品,在色彩上应能有效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可选用表现力较强的色系,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和整体空间环境和风格保持统一。茶室内的装饰物通常小巧而又精致,所用材料主要有铜、钢、木、竹及陶等,色彩以红、黄等暖调的明亮色为主,茶室的色彩不但要表现出时代气息和传统内涵,有时还需要把物件进行适当做旧处理,以凸显出历史感。室内安装的各类灯具主要是用作照明和增添氛围的,通常是选用黑、灰等色彩,特别是特殊照明方面,在照度、光色上应细心设计,以营造出茶室特色性空间气氛。
3.4家具
在茶室内部空间氛围营造中,一般以传统装饰风格为主,也有一些小型茶室会有一定的日式风格和田园式风格,在内部环境设计和氛围营造上更趋于简约化和现代化,所以内部家具的选择日益多样化。茶室内部摆设的家具,适合选用有精美、古典雕刻的红木家具,同时还应在一定空间位置上摆设字画、古玩、艺术品、屏风等物件。而整体色彩主要是棕、黑、青等中性色彩,偶尔可点缀一定数量的盆景,以强化色彩层次性,应注重简洁、平实、安静的氛围营造。在整个茶室中,应严格根据茶室内部设计要求,选用比较高档的家具,而家具的色彩选择上,应以仿古,尤以仿明清为主的原色木质桌椅,最好为透明清漆材料,最大限度保留材料的色彩和纹理。
茶是中国茶文化的具体载体,是茶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基础。因此,在现代茶室空间氛围营造中,应在认识传统茶文化基础上,结合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色彩,以营造出古典、雅致、现代的茶室氛围,提高品茶人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林阳.色彩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4 (2):159-162
[2]孙立新.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大舞台.2013,11(12): 274-276
[3]段丽.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9 :52-53.
[4]李文君,张君旸,张建华.茶庭与茶室空间的“静”设计[J].上海商业.2015,7:207-208
[5]李娜.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艺术设计[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1,1:180-182
作者简介:马兵林(1964-),男,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美术、城市公共艺术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