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舒,熊海燕,洪煜婧
(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临床研究·
不同检测系统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偏倚评估
黄舒1,熊海燕1,洪煜婧2
(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对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其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要求,以Beckman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作为比对方法(X),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Y),用患者新鲜尿液分别用上述不同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微量清蛋白,计算实验方法(Y)和比对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允许误差(Ea)范围的1/2为判断标准,评价各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系统与比较系统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8);比较方法检测结果为(80.8±55.2)mg/L,实验方法为(84.9±57.7)mg/L,经配对设计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4,P<0.01),实验方法明显高于比较方法;但以临床可接受性能判断标准(SE%<1/2 CLIA′88 TEa),认为实验系统的检测结果可接受。结论上述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经过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确定在该实验室使用生化仪替代免疫仪检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微量清蛋白;方法比对;偏倚评估
由于不同检测系统的性能,检测原理、方法等不同,仪器间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在申请临床医学实验室认可时要进行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检验和偏倚评估;本科现有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台仪器,均可检测尿微量清蛋白,为评价两者测定结果的可比性,需对仪器进行比对,多项报道认为IMMAGE800检测微量蛋白时具有高浓度的自动稀释功能,精密度、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把它作为目标检测系统,将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与其进行比较,本研究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系统组成
1.1.1检测系统X贝克曼库尔特公司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采用散射速率法分析。仪器按尿微量清蛋白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定标,并判断定标测试的有效性,存储工作曲线,测试样品根据有效定标工作曲线计算测试结果。
1.1.2检测系统Y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利德曼生产试剂盒。检测类型:双波长,两点终点法;反应方向:上升;定标方式:Logit Log 5P;线性范围:0~200 mg/L。
1.2方法
1.2.1样本收集与检测每天收集2份(病史相同)新鲜尿液标本,1 500×g离心10 min,分别取上清液,混合,制成8份不同尿微量清蛋白浓度的“微混合样本”。同时在两台仪器上进行平行双份检测,连续测定5 d。
1.2.2评估方案前准备包括仪器的常规保养,校准,质控,样本准备等,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在控后进行标本检测,分别在两台仪器进行检测,先1→8顺序进行测定,再8→1顺序重复测定,每日测定均在2 h内完成。
1.2.3检测方法按照CLSI批准的EP9-A2文件《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1],对两种方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进行比对,以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作为比对方法(X),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Y),分别用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尿微量清蛋白,作图,计算回归方程,判断两组结果有无差异,依据已建立的回归方程,以医学决定水平作为自变量(Xc),计算因变量Yc,再依据Xc和Yc算出预期偏倚(Bc)(系统误差,SE)和相对偏倚(SE%):Bc=|Yc-Xc|=|(b-1)Xc+a|,SE(%)=(Bc/Xc)×100%。临床可接受性判断:以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允许误差(Ea)范围的1/2为判断标准:当SE(%)小于或等于1/2 Ea时,则认为偏倚可接受;当SE(%)大于1/2时,则认为偏倚不可接受。
1.3统计学处理剔除存在明确人为操作误差的结果。以4倍的平均差值为判断限删除离群点,方法内及方法间不应超出限值,超过限值的即为离群点,所有差值都应删除并补足数据。明显人为误差的结果予以剔除。两个检测系统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按照EP9-A2文件的要求在SPSS13.0上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相关性
图1 重复测定均值的散点图
图2 各次测定结果的散点图
图3 两种方法测定均值之差对两种方法测定
图4 偏倚图
2.3实验方法检测系统可接受性能评价按CLIA′88(2003)要求,尿微量清蛋白分析允许最大总误差(TEa)为±20%,医学决定水平Level1=25 mg/L和Level2=100 mg/L。将尿微量清蛋白的Xc代入回归方程,计算SE、SE%,得SE%分别为6.4%,5.0%,参考临床可接受性能的判断标准(SE%<1/2 CLIA′88 TEa),均可接受。
2.4两方法均值比较结果比对方法检测结果为(80.8±55.2)mg/L,实验方法为(84.9± 57.7)mg/L,经配对设计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4,P<0.01),实验方法明显高于比较方法。
3讨论
尿微量清蛋白曾被认为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的表现[2-3]。而目前的学说认为,尿微量清蛋白是由于全身血管的渗漏而非特定的肾脏损害所致[4]。在检测方面随机尿较为常用,但影响因素较多,若同时检测尿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用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可避免尿量等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其比值对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5-6]。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的升高与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病变是同步的,是全身或局部炎性反应的指标,是血管内皮细胞改变的早期征象,与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7-8]。已有国外研究表明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之一,并且与心血管疾病意外病死率密切相关[9-10]。200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尿讨论认为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可代替24 h尿检测,后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1]。放射免疫分析最早用于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其精确度、灵敏度均高,存在放射性污染及特殊仪器需要等缺陷,开展受到限制。随后商品给的尿微量清蛋白检测试剂品种繁多。以速率散射浊度为代表的IMMARE免疫浊度分析仪,其精密度、准确度高,还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基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的透射免疫比浊法试剂的研发,为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开辟了另一途径。而肌酐的检测目前临床实验室的常用方法为生化仪的苦味酸速率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随着临床医生对尿微量清蛋白临床意义的认识逐渐加深,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增高从监测肾损害,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协助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之而来的是尿微量清蛋白检测标本的不断增加,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目前主要采用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而肌酐的检测多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样就出现一个指标要运用两种仪器检测的情况。基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使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避免上述麻烦,但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由于方法学的差异,以及采用的参考测量程序和校准品溯源性的不同,将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检测系统测定同一份尿液中的微量清蛋白浓度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应对不同检测系统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
本研究根据CLSI EP9-A2文件的流程,对两检测系统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方法内、方法间没有离群值,重复性好,相关性好(r=0.998),偏差估计显示,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如图所知:两种方法结果存在差异,直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检测结果并不一致,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检测结果要高于散射速率法结果,浓度越高,差异越大。根据前述图形分析及相关回归分析可知,在分析范围内检测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尿微量清蛋白的相对偏差较小,可满足临床要求,高值标本可稀释或减量检测,也可根据回归方程对检测结果进行系数调整,确保两方法间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陈捷,王兰兰,李立新,等.根据NCCLSEP9-A2评价2种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一致性[J].临床检验杂志,2006,4(24):169-171.
[2]林建珍,姚月娴,林金秀.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6):456-459.
[3]Mogense CE.Predictio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sulindependentpatients[J].Nengl J Med,1984,311(1):89-93.
[4]Gerstein HC,Mann JF,Yi Q,et al.Albuminuria and risk of cardi ovascular events,death,and heart failur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fic individuals[J].JAM A,2001,286(4):421-426.
[5]周京敏,崔晓通,金雪娟,等.社区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463-467.
[6]冯绍华.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临床意义新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64-865.
[7]Martaugh Mat,Jacobs DR,Yu X,et al.Correlates of urinaryalbumin excretion in young adult blacks and whites: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Study[J].Am J Epidemiol,2003,158(7):676-686.
[8]卢建国,侯品连.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51-2854.
[9]王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146-1147.
[10]Onur S,Giray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albuminuria and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ngiology,2010,61(2):184-191.
[11]蔡文娟,李洋,门岚,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50-1653.
(收稿日期:2015-09-2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