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人才流失与电视台的空心化
不惑集POINT
节目靠采购,制作当监工,如此下去,电视台和录相厅还有什么区别?
最近的一些场合,我经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现在见了央视的主持人,不再问吃了喝了的事,张嘴就是‘还没走呢,啥时候走,快了吧?’”国嘴离开央视主播岗位,刚开始还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而现在,用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那都不算个事儿”。
广电行业的离职潮是市场对体制内资源的一种掠夺。如果离职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为奇,而如果隔三差五甚至波及中高层,就另当别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值年富力强,带着在广电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真的那么轻松和潇洒?我不信。无论如何,任何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流失,都是这个行业的重大损失。
马云对跳槽有一个精辟的说法:跳槽的人不管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感觉心里受委屈了,二是钱给的不够。面对离职潮,我们不能指责他们为什么没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相反应当反思为什么让他们感觉心里受委屈了?我们这个行业怎么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而电视台的空心化问题则更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所谓空心化就是电视台做的节目越来越少,而去市场上买的节目越来越多,并且越是能挣钱的节目越要靠市场。节目靠采购,制作当监工,如此下去,电视台和录相厅还有什么区别?我非常担心电视台将来什么都靠买,这样下去肯定要摊上大事的。我们千万别让所谓的“开门办台”给忽悠了。
焦虑过后,不能不思考些“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至少,这样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互联网电视是不是互联网的平台和资本加上电视的内容和人脉?二、互连网电视是不是制播分离的无限扩大?三、互连网电视是不是用大数据替代电视的人性关怀?我们着重说说资本的傲慢对人才流失和电视台空心化的负面影响。
最现实的例子是满屏真人秀。明星真人秀实质上是资本秀。综艺节目比拼的不再是创意,而是资本的动员能力。资本逻辑替代了文艺创作的逻辑和生活常识,资本做到了以前无法做到的一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第一季的冠名不过2800万元,第二季的冠名猛增到3.12亿元,而2015年更是达到了5亿元的天价。资本召集了最火的明星、一流的设备和最成功的模式,当女神级的人物都在真人秀节目中闪亮登场时,你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钱能使鬼推磨”。
更诱人的是资本市场。如今,影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一般理解。内容为王,这是人们对影视行业的一般理解,也就是说,你想吃影视这一行的饭,你必须有节目,有影视剧。但是,万达院线不做内容,只做平台,股价一度高达300元;暴风科技连个实体店都很难找,但凭着“想在电脑看电视、看电影离不开我”的独门绝技连拉30多个涨停板,创出中国股市之最。再看新三板:基美影业主要从事进口影片的版权销售;银都传媒主要从事原创动漫;三多堂主要从事纪录片制作……在新三板挂牌的影视公司2013年只有4家,2014年猛增到12家,因此甚至有人把2014年称之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影视年”。
资本当然有傲慢的理由。但是,傲慢必然与偏见关联,所谓傲慢与偏见,而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更况且,小时候咱就熟知马克思的名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当你听到“不要专业编剧”、“屌丝票房心理学”时,你就只当碰上了乍富的暴发户,千万别当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