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特点

2016-03-29 17:40闫月勤邓发云
关键词:签约率高校毕业生就业

闫月勤 邓发云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去向;签约率;调查统计

摘要:调查统计42所在蓉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影视演艺类专业签约率最低;学校层次越高,到国有企业、一线城市、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就业率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几乎都留川并且几乎都在其他企业就业;留在高校所在城市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因此,高校所在城市地区应该制定更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政策,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所在地区与高校能够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高校要注重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01-08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College Graduates

—Discovery from data of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YAN Yueqina, DENG Fayunb

(a.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Librar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job destination; employment rat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college graduates from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in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aduates from disciplines of Engineering are the one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of liberal arts the lowest. Among them, graduates of movies, TV and performance art have the lowest rate of employment. The higher ranking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more opportunities their graduates would secure to work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in the sectors of education, technologies and medical services, and in firsttier cities. Most of the 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chools find their positions in enterprises and sta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graduates choose to work in the cities of thei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highest rate in terms of job destination. Therefore,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of the cities wher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should on the one hand design favourable policies to facilita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n the other han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to their setting of disciplin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graduates so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lleges can collaborate and cooper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直接反映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包括政策吸引力、经济吸引力等。为了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去向,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各用人单位特别是用人省市提供决策依据,本课题组接受成都市教育局委托,于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对在蓉56所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共收集到42所高校数据,其余14所高校有10所未填报数据(全部为高职高专院校),另外4所本年度没有本科或专科毕业生。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现状与特点

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口径,就业去向共有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升学(不含留学)、出国留学、自由职业或其他形式就业、未就业5种主要形式。统计42所高校提供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果(见图1)。

图1毕业生就业去向及比例

1.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

在蓉高校未就业的学生比例为5.46%,参考往年同期情况,属于正常范围。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67.54%,在2015年已出炉的各地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中属于中等水平。自由职业和其他形式就业的学生比例达15.88%,大部分高校统计的这个比例都有所提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引导和环境影响下,这一比例的提升证明了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激励已经初显成果。

2.人数最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毕业人数来看,2015年成都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前10位,由多到少依次为:艺术设计、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电子商务、土木工程。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工程造价。艺术设计和广播电视编导这两个专业,毕业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六,毕业人数排在前列,但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却比较低,艺术设计为5533%,广播电视编导为2980%。具体情况见表1。

3.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率最高、最低专业

签约率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发掘出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中签约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于考生选择专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从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率来看,2015年成都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排在前10位的专业,除会计学外,全部为工科专业,并且专业性强。签约率最低的10大专业,除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外,全部为文科专业,专业性也比较强。具体情况见表2、表3。

从高职高专签约率来看,文物鉴定与修复、投资与理财、视觉传达这三个专业毕业人数少,不过签约率高;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毕业人数多,超过千人,但签约率也高;签约率低的全部为文科,并且主要集中在媒体及演艺行业。具体情况见表4、表5。

总体来看,签约率高的专业针对性都比较强,且该专业毕业人数都比较少,7个签约率高的专业毕业人数都在200人以下。签约率低的专业针对性同样也比较强,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演艺行业,这种结果值得教育管理者、学校和学生本人思考。具体情况见表6、表7。

从总排名看,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的重视:

第一,在蓉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但这些毕业人数多的专业却不是签约率最高的专业,而是正相反。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签约率最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却不是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这一现象值得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反思,即我们的专业设置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招生计划制定的依据又是什么?这种状况需要怎样纠正?

第二,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大部分为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几乎被文科专业囊括,这一点与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同,不同的是由于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也是工科专业,签约率也最高,没有出现像本科研究生专业那样的毕业生人数与签约率的完全背离情况。

第三,签约率最高的专业中,本科以上专业和高职高专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研专业签约率最高的十大专业均为传统的工科专业,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虽然大部分也是工科专业,但大类算是应用文科的专业几乎占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排前4位的文物鉴定与修复、投资与理财、视觉传达、物流管理。这些大类算是应用文科的专业,严格说应该算是复合专业。为什么这类专业毕业生大受人才市场欢迎?

第四,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都一致是影视演艺类专业,为什么这些专业受到人才市场的冷落乃至抛弃?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类别

统计挖掘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别,可以得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以及每个行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成都地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别见表8。

从毕业生行业的类别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三个行业吸纳毕业生最多,而到军队、国际组织、资源类领域的毕业生最少。这与成都市产业结构基本吻合,成都的支柱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行业,而吸纳毕业生少的行业也不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比如农林牧副渔、资源类、军队、国际组织。

三、毕业生就业行业性质

掌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性质,可以掌握各类行业领域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从而分析各个行业领域在吸纳人才过程中政策方法的优劣,便于政府、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决策、人才培养中参考。成都地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性质见表9。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比例

从表9可以看出,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集中在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等,人数合计达到130025人,比例达到78.20%,可见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单位。这是因为,企业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经济发展的载体。这个结果揭示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在蓉高等学校看,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本支持是在蓉高校的光荣使命,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四川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了适应四川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蓉高校还要主动超前预测四川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对人才结构、标准、规模的需求,及时调整那些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加受企业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就业率,以高就业率带来优秀生源,带来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第二,从毕业生角度看,企业就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更受企业欢迎,在学校就要更加主动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打好专业基础,达到企业要求的能力素质;第三,从企业看,高校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力支持的单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在蓉企业要把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来支持,积极主动为在容高校提供实践条件,提供可能的人力物力支持。同时,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环境,使之愉快工作、发展顺利,给在校生以良好示范,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到自己企业。

上述统计显示,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含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就业总人数为15510人,总共占比9.33%,这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另一方面,这些部门和单位需要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强的毕业生,需要高素质、高学历,这些单位也深受具备这样素质的毕业生青睐。

基层就业含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总人数为171人,比例为0.10%。蓉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科学技术进步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农村的生活环境、事业发展条件还不足以吸引高校毕业生甚至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破解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出台更好更优惠的政策、更加特殊的政策,鼓励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机关就业人数为3287,占比为1.98%。

2.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将不同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进行比较,可以发掘各个就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偏好以及需求人才层次。本次比较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四所211院校与14所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含教育厅属13所+西南民族大学,即原来的二本院校)进行比较,二是对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四所211工程建设院校进入国有企业、高等教育单位、机关的比例远高于一般本科院校。

从图2看出,本科院校国企就业比例相对比较高,其中最高的5所高校分别为西南交通大学(比例为59.26%)、西南石油大学(比例为38.96%)、西南财经大学(比例为30.62%)、西华大学(比例为26.65%)、四川大学(比例为26.55%)。

图2国企就业比例最高的学校

国企是国家主流企业、经济支柱,在蓉四所“211工程”建设大学去国企的毕业生最多是正常的,其他14所高校进入国企的毕业生率远低于4所“211工程”建设大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出路中几乎没有国企,甚至95%以上进入其他企业,三类学校进入国企的比率呈现鲜明的阶梯状。表面看这种现象与人们的主观认知是相同的,似乎合情合理。这种现状也促使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国企和高校深思:是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国企的需要?国企是否在人才使用中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

3.去其他企业就业比例

其他企业是指因为历史或者统计的原因的非主流的企业,去其他企业人数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就业质量。在蓉高校毕业生去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62.48%,排名在前10位的高校都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去其他企业就业比例最低的高校则仅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西南交通大学最低20.81%。基本上,这个数据呈现明显阶梯状态,即学校层次越高到其他企业就业率越低。

从统计数据看,去其他企业的比例整体都比较高,最高的达到95.29%,最低的也有20.81%。可能以后的统计方式需要改变,能更真实的反映毕业生的去向。

另一方面,教育文管部门和高校应该深入调研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特点

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可以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所在,可以分析总结毕业生所以选择就业地的原因,促进就业地在吸纳人才时取长补短,更好更多地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毕业生省内、省外分布状况

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划分为本校所在地(四川省)和外地(除四川省以外的省份),统计分析各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结果见图3。

图3省内外就业人数分布概况

毕业生目前已落实的工作地域在四川省本地的比例为61.32%,外地就业的比例为38.68%。

2.全国主要城市就业人数分布

通过对成都市相邻的西部大城市以及北上广深的就业地域分区域对比,可以发现上述城市对成都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吸引与吸纳能力。结果见表11。

通过表11可以看出,成都高校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占总毕业人数的6.04%。留在成都的毕业生人数为60218人,占总人数之比为36.22%,为各个省会城市之最,其次是重庆市,人数为5219,占比3.14%。

3.成都市高校招生及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通过对成都地区高校成都籍学生以及成都地区高校留向成都的学生数量对比(见表12),可以观察成都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成都籍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23620,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421%。成都就业人数合计为60218,占总毕业人数的36.22%,说明成都市具有较强的人才吸纳能力,人才流入大于人才流出。

4.不同层次学校毕业生去一线城市对比

通过对4所211高校和14所普通院校(含13所教育厅属院校+西南民族大学)去往发达一线城市就业情况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竞争力。对比结果见表13。

上述统计发现虽然可喜可贺,地方政府还应该在此基础上:(1)制定更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川大、交大、电子科大、财大这些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愿意留在蓉城就业发展的政策,使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尽可能多地留在蓉城发展;(2)在人力物力和环境政策方面更加支持在蓉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主动同高校沟通蓉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模规格的需求,使高校能够针对性培养更多适应蓉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3)在蓉高职高专毕业生绝大部分留在蓉城,一方面可能因为生源原因,毕业生大多来自本省不愿意离开四川,另一方面也可能到外省就业更加艰难。不管何种原因,面对在蓉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大面积留在蓉城的客观存在,市教育主管部门多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办学的指导,组成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职高专办学进行常态化评价,促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紧密结合蓉城经济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特别是蓉城支柱产业对技术工人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劳动者。

五、主要发现与建议

(1)在蓉高校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影视演艺类专业签约率最低。

(2)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越高。

(3)学校层次越高,到国有企业、一线城市、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就业率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几乎都留川并且几乎都在其他企业就业。这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就业蓝皮书: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资料是一致的,该资料显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1〕。

(4)留在高校所在城市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

(5)到国际组织、农村基层就业人数偏低。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更进一步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当中”〔2〕,鉴于上述主要发现,建议如下:

(1)高校所在城市地区应该制定更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支持所在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促使高校培养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2)高校及时了解所在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模规格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国际组织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责任。高等学校要积极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国际组织性质、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培养输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工作。

(4)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全社会从政府到高校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能够让高校毕业生愿意去农村基层工作并且能留下来长期工作的政策。

(5)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3〕。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等学校、政府和大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把创新创业打造成与现有“就业”、“升学”并列的重要就业途径。

(7)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本研究揭示,越是层次高的学校到一线城市、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越高,这说明毕业生就业重点还是以一线城市或者说大中城市、国有企业为主。在北京大学的五次调查中,毕业生去大中城市所占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2005年比例最低,为70.7 % , 2009年最高,为83.7%,最近三次调查的比例都在八成以上〔4〕。这一现象准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主、大城市比小城市好、小城市比城镇基层好的现状。因此,政府、高校特别是政府要制定更多更好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8)政府应采取措施改善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从调查看,高职高专就业主要去向是其他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加大对那些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的扶持,改善其发展环境,使之提高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制度,维护和提高在民营企业中就业的毕业生的利益”〔4〕。

参考文献:〔1〕

徐向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特点及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79-82.

〔2〕曾燕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46-51.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50317)〔20150822〕.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5_03_17_312511.shtml.

〔4〕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32-45.

(责任编辑:杨珊)

猜你喜欢
签约率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率的meta分析*
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培养模式 开拓就业工作新渠道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特点——42所在蓉高校调查数据统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