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飞
摘要:本文阐述认知语言和批评语言的融合的可实施性与必要性。同时探究认知语言的学习技巧和使用方法与批评话语的应用方法和学习技巧。对比出两者之间不同,探究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的关注重心。探究发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在学习和应用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并两者之间不矛盾,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互补。本文阐述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融合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融合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47-02
认知语言和批评话语分析是当前流行语言的使用人数较多、发展较快的两个语言学术流派。虽然两者之间的基础与使用方法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并且两者之间的基础与使用方法上有一定的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1]
一 、批评话语
大多数学者认为批评话语的源头是修辞学中的基础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与实用语言学。目前批评话语尚没有标准的使用方法和构成理论基础。所以长期以来批评话语是以一种将语言、标点和认知综合在一起的共享视角。批评话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技巧和方法解除语意的神秘化,使其意思通俗易懂。同时批评话语也具有注重社会中的权利与能力,关注生活中的权利与能力,尝试成为一种新型的语言流派。许多学者认为语言为社会权利和能力的区别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路。所以最新的批评话语的定义为:批评话语是解析社会权利的不同层次,分析语言内涵中所含有的信息、歧视、能力和相对关系解释出来。所以近年来批评话语是解释和分析语言的含义与相应的信息,并揭露现实社会的不平等现状。[2]
批评话语的使用者,在使用批评话语之前需要了解和熟悉整体语言的基本含义与深层含义,与内容有关的方法与对策,構成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这些特点在语言中存在的作用。从微观上分析批评话语,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分析语言内涵和构成。所以,微观上看批评话语是通过使用一种成型的语言功能和话语方法来解释或者解析社会结构与语言的基本构成。目前使用批评话语最多的部分是新闻中语言对社会的解析,对社会的剖析。而对社会的剖析与语言的部分作用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目前部分话语由于需要满足语法构成,导致寓意不清晰甚至模糊,所以批判语言通过对语言的重新的解析,并将词语有顺序重新排列,同时语言的构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认知和意志。[3]
在宏观方面看批评话语,大多数学者认为宏观的批评话语与社会的结构存在很深的联系。而批评话语本身就是社会中的一部分,而语言中也包含着社会,所以可表明,话语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同时不用的话语也能够出现不同的社会结构。目前批评话语可以划分成语言、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在实际应用中,语言通过语言实践与实际社会相联系,所以间接地与社会实践联系。现如今权利仅仅成为认知的表浅的层次。而社会的权利又包含着许多知识、理论、解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大多数人认同的思想可以成为共同的社会认知。目前大多数人承认的社会认知是对社会的认识、对组织的意见、对人与人关系的解释和详细的学习能力、思想、与猜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4]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尚未发现合理的方案将微观层次所理解的批评话语与宏观层次所解释的批评话语进行有机结合。目前合理的表达解释语言的基本功能与作用,必须将语言的基本结构和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进行有机结合。将话语和社会不平等构成进行相互沟通,需要通过宏观层次上解释批评话语,随后通过微观层次上补充说明批评话语。
总的来说,通过分析批评话语的基本定义、含义与相应语言构成,认为经过长时间的语言分析,可以为批评话语合理的构建一个标准框架。随后再结合认知科学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不断完善相应的结构。
二、批评话语与认知语言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批评话语使用的语言学基本方法是传统的韩礼德语言结构基础理论,虽然应用时间久,缺点与矛盾相对较少,但是这一理论仅仅关注社会的基本结构中的有关语言的部分。现如今的批评话语使用的是许多语言方法与许多社会原理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理论。许多国内学者认为使用认知语言可以对批评话语进行详细合理的解释,为批评话语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分析理论与构成图。通过使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言操作,对批评话语进行重新分析和解释。[5]
认知语言学本身是一种语言的构成方式。认知语言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深入人心,形成的新型语言方式。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之间的基础与使用方法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并在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之间的基础与使用方法上有一定的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部分学者认为在应用批评话语是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著名的语言专家kolle在论文中阐述,可以通过较多的描述隐喻和词语之间的联系将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他认为批评话语中往往蕴含使用人的认知。现如今权利仅仅成为认知的表浅的层次。而社会的权利有包含着许多知识、理论、解释、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大多数人认同的思想可以成为共同的社会认知。目前大多数人承认的社会认知是对社会的认识、对组织的意见、对人与人关系的解释和详细的学习能力、思想、与猜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6]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尚未发现合理的方案将微观层次所理解的批评话语与宏观层次所解释的批评话语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认知语言学本身就是语言的一种使用方法与新型的语言构成方式目的是帮助使用人员更好地加工官方语言和批评语言的语言构成、基本信息和相应的内涵表达出来,认知语言学可以使用在政治语言中对使用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进行分析的方法。
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都是对说话人,话语的深层汉语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语言和认知。而幕后放入认知是决定话语真正含义的重要方面。虽然语言本身并不需要认知对它进行构建,但是合理运用认知可以在某个对话背景中迅速发现其含义与真相。所以将这些认知与话语的内容相互结合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适用的范围就会出现极大的提高。所以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都是通过思考与操作,将话语中暗藏的含义解释出来,同时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在实际应用中均是以人们的以往经验作为思考的根本。而批评语言是针对社会的变化情况,在以往的经验之上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将经验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为自身进行使用。所以批评话语在使用中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积淀。
三、批评话语与认知语言学融合方法
(一)批评话语的隐匿含义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重要方向就是对语言中内涵的寓意的分析。在现实的生活中寓意其实是十分常见的,而应用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中的隐匿的话语进行分析,并不能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十分容易错误解释其内涵。批评话语可以教直接将语言中的含义进行直接而简单的分析,将语言翻译成为大家所接受的语句。而现如今可以对同一件事情,使用不同的语法和语言流派,通过隐匿的信息将作者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而不影响事件的真实性,同时这些语言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抑制,也包含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和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
(二)心理空间将整合理论与批评话语结合
通過合理的实验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可以更加完整地对语言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进行分析,同时将语言人自身的意识形态、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待事物的态度加以分析。使用心理空间将整合理论对语言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语言本身的形式和语言的表面浅层含义,从而判断其态度。所以,心理空间将整合理论与批评话语结合可以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四、结论
探究发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在学习和应用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互补。认知语言可以为批判语言提供更多的语言解释方法和语言构成方案,并将批判语言的文化、背景、习俗和相应的语言功能均书面化和规范化,所以将认知语言学和批判言语进行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外语学刊2008(05):12-19.
[2] 郜丽娜.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1):79-81.
[3] 唐韧. 批评话语分析之认知语言学途径:以英国媒体移民话语为例[J].外语研究,2014(06):18-22.
[4] 田海龙. 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两种路径及其特征[J].外语研究,2013(02):1-7.
[5] 汪徽,张辉.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兼评van Dijk的《话语与语境》和《社会与话语》[J].外语研究,2014(03):13-19.
[6] 李桔元,李鸿雁.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4):88-9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