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实现良好开局,推动稳增长、调结构,必须坚持改革、突出重点,用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的基本手段,多出新招实招硬招,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予以推进。一方面,继续加快培育新动能。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动各类企业注重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运用好市场倒逼机制,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抓住化解过剩产能、消化不合理库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综合施策,率先从钢铁、煤炭行业入手取得突破,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投资意愿,努力缩短转型阵痛期,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加快补上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短板,带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新旧动能转换是辩证统一的,新动能成长起来,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就能为传统产业增效升级和人员分流创造条件;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激活沉淀的要素资源,也可为新动能成长腾出空间。
今年证监会将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部署推进注册制改革、建立战略新兴板、开启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进并购重组更加市场化、推出债券新品种、加大利率及外汇期货研发力度、推动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启动深港通等8项工作。
我们现在政府的负债率并不是非常高的,包括我们地方政府的一些负债率。现在地方政府的负债也开始采取了一些财政负债的办法,降低他们在银行的融资,像工商银行,我们政府平台的融资,最近两年下降了40%,这部分都转移为政府的一些债务,更加透明和公开化。个人的负债率,中国还是偏低的,这里面有很大的潜力,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中国需要解决的是企业负债率过高,像企业负债率过高的改革过程中间就非常艰难,你需要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过剩,我们过去像钢铁、水泥、电解铝,很多的行业都是在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时候他们发展起来了,随着中国增长的动力变化以后,这些产业产生了大量的过剩。你要去除这些过剩,这中间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你需要有成本,无论是财政的成本、金融的成本或者是其他的成本,这样才能实施转换。所以我总觉得,这是一场必须要进行的改革,尽管这场改革非常艰难,但是只有完成这项改革,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有一个更加光辉的未来。
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有四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奠定坚实基础。宏观层面,加快改革步伐,尤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在空间上和行业间优化配置;微观层面,鼓励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二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推动形成新的结构平衡关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经营难以维持的“僵尸企业”。同时,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形成新的发展基础上的、耦合程度高的产业结构体系。三是以制造业高端化为引领,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构建有利于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并通过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更多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聚集。四是实施体现发展新要求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争取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013年至2015年间,大约60%的住宅被80后购置,婚房是主要的刚性需求。而“十三五”时期,全国20岁到29岁的人口总量在下降,房地产需求将会从刚性需求为主逐步转向改善性需求为主。
当前我们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口,即解决供给侧的问题,我想说三点意见:第一,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措施。当前,各界在解决供给侧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特别是中央明确要从供给侧去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措施。供给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增资本、新增劳动力和提高效率。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到了中后期,一般性技术的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供给,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效率。第二,怎么改善供给?在我看来,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体系,来推动供给侧的改善,推动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善。所以下一步仍然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要用能够支持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去推动实现结构的改善。第三,政府、企业和社会要共同推动改革,实现转变。政府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建设法治化的市场体系,从根本上鼓励创新创业,而不是直接去确定微观领域的技术路线、经营战略,或是给企业补贴,假如在竞争阶段继续给予特定、少数企业补贴,反而会导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