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的养成:美国的经验

2016-03-29 11:51:40刘爱生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职美国大学学术

刘爱生



世界一流大学的养成:美国的经验

刘爱生

过去10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潮流。各国力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系统和科研体系,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例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制定的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俄罗斯有超过5所大学挤进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的100强。日本首相安倍也表示,到2023年,日本应该有10所大学挤进前100强。同样,我国政府在最近颁布的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1]。鉴于美国的大学在各种大学排名中占有统治地位,美国模式自然成为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这其中就包括原先被美国模仿的欧洲大陆国家。那么,美国大学何以能站在世界大学的顶点?综合一些美国学者的见解,大致包括以下3点:

一、经费保障

早在19世纪末,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咨询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多少钱?对方告诉他:需要5 0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4亿美元)。此后,经过洛克菲勒的连续投入(总额超过5 000万美元)以及美国浸信教育协会的资助,终于成就了享誉全球的芝加哥大学。放在今天, 毫无疑问,14亿美元远不足以把一所学校“喂养”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以笔者访学的斯坦福大学为例,2015财年的预算约为55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为12.2亿美元),捐赠基金达到222亿美元,生师比为4∶1。哈佛大学的数据同样惊人,2015财年的收入为45亿美元,支出为45亿美元,捐赠基金为376亿美元。这也难怪哈佛大学会被人称为“哈佛帝国”。同样,美国其他的一流大学也有着可观的收入和捐赠基金,只是数字可能没有哈佛大学那么醒目,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201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对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大学(代表了全球1%的顶尖大学)的核心特征所进行的分析与总结,也可以加深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是模糊的、充满争议的,但“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发现,全球排名前200位的大学具有如下特征:(1)学校总收入除以教师数,平均约为751 139美元(排名前400位的大学为606 345美元);(2)生师比平均为11.7∶1(排名前400位的大学为12.5∶1);(3)在聘用的教师中,海外教师占到20%(排名前400位的大学为18%);(4)每名教师的科研经费平均为229 109美元(排名前400名的大学为168 739美元);(5)在发表的研究论文中,43%的论文至少包含一名国际合作者(排名前400位的大学为42%);(6)国际学生占到总数的19%(排名前400位的大学为16%)[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具有很高的收入、科研经费、生师比,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国际教师与学生,并能充分地进行国际合作。显然,这背后是以雄厚的办学经费作为保证的。无疑,美国大学是这方面的典范。除了来自联邦与州政府的经费(多以助学金、科研拨款形式体现)之外,美国的大学凭着坚强的创业精神,还大量地吸纳了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校友的捐赠、基金会的资助、企业的合作资助,以及学校自身的创收等等。

二、共同治理

共同治理是美国大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核心图腾。共同治理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和美国大学和学院董事会协会联合发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声明》。该声明提出,在大学治理过程中,董事会、校长和教师要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1)大学的重大决策既需要首创能力,又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2)大学各组成群体发言的权重存在差异,谁对具体事务负有首要责任,谁最有发言权。当然,如果追根溯源,共同治理的思想其实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就已浮现了[3]。

那么,美国大学何以如此看重共同治理?其一,共同治理的价值在于它蕴含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分权意味着不同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参与到大学治理中来,从而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并赋予每一个参与者主人翁意识,并且在大学营造了一种稳定感和秩序感;制衡意味着任何一个权力分支都无法掌握绝对的权力。这样一方面能防止大学校长或董事会的专断揽权,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学术霸权。其二,共同治理彰显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大学既不是行政人员的大学,也不是教师或学生的大学,而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大学。共同治理意味着不同利益相关者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敌对的关系。其三,共同治理体现了下文所要论述的学术自由的原则。无疑,在共同治理框架下,教师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根据其应有权限作出判断,就是学术自由的彰显。

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就指出,美国大学上升到世界很高的地位,与分担的和授权的学术治理的兴起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大部分可归因于这种共同治理机制。这是一个建立在达成一致而不是命令的基础上的制度[4]。克尔的分析可以在许多个案中得到反映。例如,哈佛大学在19世纪后期还是一所自负的、地方性的、宗教性的小型学院,但在埃利奥特的掌校下,迅速转变成一所大型的、在当时所有主要学科都处于领先地位、培养社会一流人才的大学,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共同治理结构的设立:第一,埃利奥特新设置了院长职位,并赋予它很大的权力;第二,规范教授会议的议程,形成一种由多数人意见达成决议的民主治理程序,并最终奠定了决策的分权机制。再如,加州伯克利大学在19世纪90年代也是一所薄弱的地方性院校,虽拥有大量土地,但建筑破旧,捐赠奇缺。在本杰明·韦勒(Benjamin Wheeler)掌校下,伯克利开始蒸蒸日上,并在不久之后发展成世界一流大学。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赋予了学术评议会巨大的权力,把大量的教师引入到大学的管理事务中来,并最终形成共同治理的机制。加州大学的一位前任校长理查德·阿金森(Richard Atkinson)就指出:“加州大学迈向辉煌的第一步始于75年前引入共同治理制度。”[5]

三、学术自由

除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与良好的治理结构外,我们还不应该忽视大学的灵魂——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学术自由源于中世纪大学,是其最宝贵的一个特征。不过可惜的是,这种自由在中世纪晚期丧失殆尽。直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始者洪堡才重新倡导学术自由的价值。在此理念下,德国的大学很快发展成为世界的学术中心。遗憾的是,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在希特勒时代同样遭到灭顶之灾。幸运的是,德国大学的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理念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早期被移植到美国。在移植过程中,尽管一开始受到不少挫折,但通过美国学界的不断努力,学术自由权利最终得到美国司法界的认可。同言论自由一样,学术自由现在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虽然第一修正案没有明确指出,但事实的确如此。这个可以当作“学术惯例”来理解。它是软法(soft law),而非硬法(hard law)。。

学术自由之于美国大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当大学探索新知时,学术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价值前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牺牲大学的学术自由。同样,斯坦福大学前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Gerhard Casper)指出,斯坦福大学能发展成世界一流的一个公开秘诀是,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6]。

同学术自由紧密相连的是终身教职制。如果说学术自由是“里”,那么终身教职就是“表”了,因为后者成立的初衷就是保护学术自由的权利,防止教师因发表与大众或权威部门相左的观点、意见而被解雇。发展到现在,终身教职被多数大学作为学术惯例加以维护,但也遭到一些非议,认为它成了一部分教授不思进取的保护伞,应予废除。最近,威斯康星州议会投票取消威斯康星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得知此消息后,威斯康星大学评议会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参会的数百名教师签署声明,发誓保护学术自由。与此同时,美国其他致力于维护学术自由、终身教职的大学,趁机挖走了威斯康星大学不少教授[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大学一旦失去了学术自由,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恐怕也将沦为泡影。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2015-11-0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formula for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revealed [EB/OL]. [2015-11-21].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news/the-formula-for-a-world-class-university-revealed.

[3]刘爱生,顾建明.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11(1):8-11.

[4]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 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9.

[5]ATKINSON R. Trad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EB/OL]. [2015-11-21].http //www.UCOP. EDU/ pres / comments/tradition.htm.

[6]刘爱生.论大学的灵魂[J].现代大学教育,2011(1):32-35.

[7]TIERNEY W, POSTIGLIONE G. The vital role of academic freedom in creating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EB/OL]. [2015-11-21]. http://www.scmp.com/comment/insight-opinion/article/1832071/ vital-role-academic-freedom-creating-world-class-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教职美国大学学术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华人时刊(2021年13期)2021-11-27 09:19:14
高校教职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科教导刊(2020年26期)2020-11-06 05:56:34
日本高校拟共同开设教职课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英语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高校长聘教职制度:教师支持与政策构建
——基于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实证研究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及其启示
图书馆论坛(2014年8期)2014-03-11 18:48:07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