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丽(武昌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模式及功能研究
姚丹丽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近年来,茶文化产业园得到了蓬勃发展,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也成为当前设计者面临的新工作。本文通过对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更具功能性和特色性的设计模式,希望能够提高茶文化产业园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
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4B301,课题名称:“高校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1茶园与茶文化产业园概念
传统茶园主要包括两种,即专门种植茶叶的地方和专供喝茶娱乐的地方。传统茶园的主要目的是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茶文化产业园是以茶文化为基础,满足人们的茶文化消费需求,并通过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园。茶文化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是集茶品种和茶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文化产业,泛指与茶文化产品生产、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等。例如茶文化品牌、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设计等。
1.2茶园地形利用与改造
茶园建设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仅要设有合理的水利系统,而且规划要合理,因地制宜,便于茶园种植管理。茶园地形应该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营造多样立体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将茶园现有地形中的水库、河流等作为垂钓场地或者是茶园的公共空间。在茶园的水景设计中也可以采取茶文化雕塑与水相结合,从水池形状和装饰来体现茶文化特色或者与茶相关的人物、器具等。此外,可以在茶园场地内平衡土方,建筑处需要挖方,将原有的水体扩大,形成整体水景观,周边可以设置沙滩等。
1.3茶园建筑与设施的设置
茶园无论大小,在设计规划时都应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中心。此外,还要有配套的仓库、生活区和茶区等,这些便构成了茶园的主要建筑。在确定茶园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其交通、电力、水源及建筑条件等因素,便于生产和管理。茶园建筑要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茶文化特色,从茶园中的室内设计到造型、色彩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浓厚的茶文化特色。不仅要充分考虑游人在茶园的游览和活动休息需要,而且要考虑整个茶园中的风俗特色,能够衬托出茶园中的文化氛围。例如在茶园中的环境卫生设施、休息设施、景观灯等,都要与茶园整体风格相协调,彰显出茶园的文化特色。
2.1园区功能不齐全
当前茶园景观设计整体设计水平不高,其中精致的茶园更少。主要原因是在茶园设计之初没有做好整体的空间构图,对审美价值研究不深入,建筑学相关理论欠缺。尽管当前的茶文化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许多茶园景区没有将功能与景观形式有效结合,文化建设相对欠缺。茶园建设中主要将生产区、办公区和加工厂房作为主要建筑,茶厂、生活区和仓库作为附属建筑。发展茶文化旅游,还需要增加更丰富的休闲功能区,例如采茶区、茶文化展示区、垂钓区、餐饮区、住宿区等,使茶区的整体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2.2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当前许多园林景观设计都存在同质化,这也是茶文化产业园存在的关键问题。当前许多茶园主要是以茶叶产业为主,而忽视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导致了茶园的发展模式单一,缺少文化气息,制约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另一部分茶园也在探索将茶产业与茶文化相融合,通过文化带动产业发展,树立茶园的品牌性和独特性。
2.3配套设施欠完善
配套设施不完善也是当前茶文化产业园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综合管理旅游服务设施,制约了茶产业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多处茶文化产业园区的现状来看,园区内的配套设置都相对不足,例如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公共卫生间等都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此外,园区内的景观设施也较少,缺少与茶文化相关的特色雕塑、喷泉和座椅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园的多元化发展。
2.4植物景观特点不突出
茶文化产业园中的茶树种植形式也较少,主要以片植和丛植为主。其实可以在选择恰当植物的前提下,选择多种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类,不仅能够丰富茶树种类,使园区景观更有层次感和韵律感,而且也能够对游客的观赏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茶园也要充分考虑到茶的生态习性,避免因茶树种植不当,造成茶树枯萎等现象,影响茶区的整体景观效果。此外,大部分茶文化产业园中都以茶的展示为主,而忽视了茶文化的传播与展示,使茶文化旅游缺少了应有的茶文化内涵和气息。
3.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茶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建筑设施要依山就势,包括各种节点景观、建筑景观和森林景观等。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要以生态环保为基础,重视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环境气候,保护周边的生态平衡。将当地资源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使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更具实用性和发展可持续性。茶树种类多,生态习性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种类对环境也有不同要求。在茶园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选择适于生长的茶树品种,然后以道路和水体等作为茶园建设的主要骨架,以茶树形成的异质形态作为茶区的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要配景植物,同时再结合当地的茶文化景观,在整体安排规划下,使茶园的整体设计更加协调统一。
3.2功能兼具原则
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茶文化产业园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茶叶的种植生产功能,然后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茶文化旅游,实现经济功能,例如生态环保、休闲体验、旅游观光、餐饮接待等,使茶园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为农业生产拓宽空间,寻找更有效的经济发展点,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例如位于恩施芭蕉乡的侗族风情寨,形成了以茶文化旅游为主的一轴四区的旅游格局,使侗乡风情寨成为一个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成功线路,也充分体现了功能兼具原则。
3.3参与体验原则
参与体验原则是指景区形象能够给人们带来五官综合的感受和体验,从中体会到其内在意蕴。当今游客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参与体验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参与感和新鲜感,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游客制定不同的体验项目,使他们达到情感的共鸣。茶文化产业园中推出的采摘区充分地体现了参与体验原则,即为游客提供亲自采茶、制茶、防治病虫害等活动,游客在劳动中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身体得到放松,而且能够从中获得与茶叶相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对茶事活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感悟,通过游客的参与体验活动,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同时也给茶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商机,为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4特色性原则
茶文化产业园的景观设计的特色性原则主要包括景观特色和文化特色。其中,景观特色是指物质层面的外在体现,园区各要素的合理规划设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茶园。景观设计与茶文化特色应相互融合,充分彰显茶文化产业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使茶文化产业园更具独特性和品牌性,避免出现趋同性现象。文化特色是指精神层面的体现。茶文化产业园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茶艺、茶礼、茶道等方面,并应用于匾额、楹联、茶诗词等形式,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可以通过开展茶艺表演、民俗表演等活动展现茶文化产业园的地方特色;通过采用独特的茶树种类以提高茶文化产业园的差异性。
4.1景观构成
茶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布局应在原址的基础上展开,因地就势,减少土方;模拟茶的自然生长环境,对茶文化产业园进行改造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区分茶园功能,通过园区的植物设计等连接不同区域之间的景观;通过与茶文化产业园相关的园林建筑连接起整个茶园,形成有机的整体。
4.2功能分区
茶文化产业园应分为出入口区、生产加工区、茶文化展示区、旅游观光区、休闲区、采摘区和餐饮接待区,每个功能区有不同的设计要点。出入口区是茶文化产园的门面,一般可以设计成小型广场或集散活动区,与茶文化产业园的其它区域相互协调。可以在出入口设计时加入盆栽、景石等进行装饰。茶文化产业园入口区还要充分体现茶文化特色,引人关注。生产加工区是茶园的基本功能体现,是为茶农进行茶叶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如今的现代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是茶园追求的最终目标。游客在这里能够了解茶叶的加工过程,对茶叶有更深入的了解。文化展示区一般会布置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诗画作品,提升游人的文学修养,感受茶文化的审美意境。这一区域也是提高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区域之一。旅游观光区是由茶叶种植区形成各种变化的茶田,给人开阔自然的体验,使游人与自然能够亲距离接触,满足游人的心理需求。采摘区一般都处于茶文化产业园中较偏僻的地方,这一区域能够提供许多新鲜的茶叶供游人采茶等活动项目,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到体验劳动中去,让身心获得放松。
综上所述,通过对茶文化产业景观设计的分析研究,对茶文化产业园存在的园区功能不齐全,缺乏地域文化特色,配套设施欠完善,植物景观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即因地制宜原则、功能兼具原则、参与体验原则、特色性原则。同时对茶文化产业园景观构成与功能分区进行了归纳与阐述。
参考文献
[1]吴菲,龙岳林,马紫薇,何晓阳,肖拓,齐玉婷.望城乌山茶庄园景观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S1):41-44.
[2]陈周一琪,武涛.特色茶树品种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作物杂志. 2012(2):105-108.
[3]龚永新.茶文化产业是这样提出来的——对茶文化产业内涵的揭示[J].广东茶业. 2010(3): 36-38.
[4]贠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5):209-212.
[5]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8(2):385-388.
作者简介:姚丹丽(1984-),女,湖北省丹江口市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