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人生
——基于苏东坡写茶作品的具体分析

2016-03-29 20:09梁美亚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700
福建茶叶 2016年4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

梁美亚(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700)



茶与人生
——基于苏东坡写茶作品的具体分析

梁美亚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700)

摘要: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之策促进了古代茶文化发展,使得茶文化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茶在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其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选取苏轼茶诗词作品进行分析,运用以小见大方式,通过分析茶在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生活、精神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感悟茶如人生的思想哲理,进而透析出茶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茶与人生;苏东坡茶作品;分析;影响

茶发端于两晋时期,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叶生产以及茶的衍生行业兴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茶文化鼎盛时期。上到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将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是“琴棋书画诗曲茶”文人骚客静心凝思之物。宋代仅仅茶诗就留下了800多首,与茶结缘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能与苏轼相比。苏轼虽然留下的茶诗歌不算多,但苏轼深谙品茶、烹茶、种茶等茶事活动,对茶史、茶功也有不少研究,对宋代形成的、充满理性色彩的、清雅凝重的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苏轼茶诗词作品进行分析,运用以小见大方式,通过分析茶在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生活、精神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感悟茶如人生的思想哲理,进而透析出茶在宋代文人生活的特殊作用。

1 苏轼与茶的结缘

苏轼一生成就斐然,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是豪放派诗词的开创者与领跑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也是个“茶鬼”。苏轼爱茶乃源自于周围环境的熏陶,从小出生成长在茶文化丰富的“天府之国”——四川眉山,四川是产茶品茗的源头地带,也是古代茶马交易的发源地。苏轼父母都喜欢佛学,父亲好交僧侣,母亲信佛,这样的成长环境让苏轼从小耳濡目染品茶、佛学思想,对其后来与茶结缘,参悟佛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的苏轼恰逢宋代饮茶成风,茶已经成为了任何一个阶层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形成“不可一日无茶”的社会风气,也使得佛学精神与茶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在这样社会风气的熏陶下,苏轼对茶的喜爱也是宋代茶文化兴盛的一个缩影。宋代范仲淹、黄庭坚以及很多高僧文艺创作中充满了茶香,这些文人、高僧与苏轼交往甚密,对苏轼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此外,苏轼一生在仕途上颠沛流离,被朝廷不断地发配到各地,所到之处如杭州、徐州、惠州、岭南、湖州、宜兴、海南……各个都盛产茶叶,杭州西湖的龙井、四川的蒙顶茶、宜兴的阳羡茶……。无论是落魄之秋还是达官显贵之时,苏轼都从饮茶中体味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其曾在诗里说过:“茶味人生随意过,淡泊知足苦后甘,”注定其一生与茶的不解之缘。

2 “茶味人生随意过”——从茶诗词中领略苏轼的人生

曾有学者概括说:“中国的茶文化因苏轼而更加丰富多彩,苏轼的人生也因茶而更加别致,两者互相影响和谐地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1]。才思敏捷的苏轼在宇宙自然万物之中看到的不仅仅茶叶的物质功能,而更多地借助茶叶禅悟人世间生与死、舍与得、进与退之间不可言说的哲理玄思,也体现了正因为有茶的相伴,才让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保持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1青年时如“煮茶之泉水”奋力喷涌

苏轼的父亲和叔叔对茶的热爱直接影响了少年时的苏轼对饮茶的认识,两人对功名的追求也熏陶了儿时的苏轼,正如陆羽笔下的煮茗之泉: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滕波鼓浪”。[2]苏轼少年时背诵大量古代经典名作,为日后其喷涌积聚强大的能量。

20岁的苏轼游历生涯、进京赶考,才华横溢的他如同煮茶泉水的“滕波鼓浪”,先后通过各种考试一举夺得状元,一夜间苏轼响彻整个宋代。这一时期(苏轼24-30青年时期)有学者统计过苏轼作诗其中直接写茶的有1篇,写茶之泉水的有19篇。[3]《蛤蟆背》是苏轼青年时的一首直接写茶诗,创作于其守孝期满回京城的路上,其表现了苏轼深谙饮茶之水好与坏,以及对饮茶活动的熟悉程度。其余的茶诗重点在于描写泉水《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汲江煎茶》、《虎跑泉》、《试院煎茶》等等,这些地方都是苏轼曾经做官的地方,记录了其一生的轨迹,是大自然赐予苏轼的一份礼物。尤其是两首煎茶诗,水与火的关系、水的动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足以看出苏轼对饮茶的喜爱,对茶事活动的了解,若不是亲自取水、煎茶何以能描述的如此细致、而且赋予人生哲理,对这些事物的客观写照,更是体现出苏轼精神纯净与超脱。[4]

陆羽曾对饮茶之水提出四大要求——鲜、活、甘、清,苏轼在诗歌中也是从这几点体味不同的生活境遇,如关于水清诗句有“蛮江清可怜”(《初发嘉州》),“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蓝,”(《东湖》等等,通过描写蛮江的水清澈碧绿,是煮茗的好水也体现苏轼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又如描述水之甘甜的诗句:“石竇有洪泉,甘滑如流髓”(《巫山》);描写活水的诗句“泉源从高来,随波走涵涵”等等,足以可见苏轼对水之品性的准确把握,对适合冲泡茶叶的精确判断,以及在这些泉水描写之中渗透了自己青年时人生遭遇、内心的喜怒哀乐。

2.2壮年时如“茶与水的交融”

青年时的苏轼犹如煮沸之水热情澎湃,壮年时的苏轼经历各种磨练之后逐渐成熟。守孝回来之后,很快被卷入了朝廷的党派之争,遭人排挤、诬陷,被朝廷不断地发配到各地为官(其中杭州是苏轼在“党派之争”时无奈请辞就官),也许是因各地不同秀丽风景及多与通达禅理的文人雅士结交为友的缘故,使其创作了很多茶诗,寄情山水,茶饮作伴,是其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方式,也是其掩盖胸中郁闷、创伤的唯一方式。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在作品中表现了对新政的不满而被抓进乌台,这就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被关四个月出来创作了《雨中过舒教授》,其写道:“浓若洗积昏,妙香净浮虑”,旨在说明在山水之中,茶叶能让去除烦恼、思虑,能让你获得心灵的净土、豁达的人生态度,其实这也是指苏轼经历种种之后的由衷感慨。

创作《和蒋夔寄茶》这首诗时,苏轼从杭州被调往密州,此时的他已到“不惑之年”对人生已有一定的理解和参悟,作为诗人的他更易从日常小事中悟出生活哲理,“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蛋饼?苏轼认为南北方不同的饮茶习惯没有谁好谁坏之分,人的生死尚不能选择,又何必争论茶的甘苦以及饮茶方式呢?诗人论茶,实则是在说自己,给自己讲道理,生死不能选择,在哪个地方又何妨呢?正如自己所言: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追求心境澄明、豁达,正如茶与水之交融过程。茶叶要经过七道工序才能呈现在大家面前,而后还要与水经历一次交融,最终能够在被水的浸渍之下,茶奉献出自己的所有,却又因味道的甘于苦遭到众人评论。茶的一生与苏轼极为相似,儿时锻炼出自己的才华,成年后怀揣一颗赤诚之心欲想报效朝廷,却因遭至诬陷、诽谤。可以说,苏拭对茶的热爱超过了物质层面的所得,更多的是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2.3老年时如“茶之味苦甘甜”的淡泊

在经历青年、壮年时的或喜或悲的种种,曾经建言献计报效朝廷,苏轼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不惑之年的苏轼主动请求去外地为官,却也未能逃脱党派之争,晚年的苏轼也知晓自己力不从心,也学会去遮掩一点嫉恶如仇、直言不讳的豪情,也越发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平静。归思、自由、感恩是苏轼晚年茶诗的重要内容,也显现出苏轼追求老年人生活的知足、乐观、沉稳和淡泊。[5]

在品茶时,苏轼“鬓丝强理茶烟中”细数人生的周遭,亦如其诗句所言“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当空水自流。人间扰扰真蝼奴,应笑人呼作斗牛。”晚年苏轼放下名利官场的种种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由的快乐,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情谊。《次韵黄夷仲茶磨》、《紫参寄王定国》、《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昆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等等诗词中,描述朋友们并没有因苏轼穷困潦倒而抛弃苏轼,忘记他爱茶,朋友们或邀请苏轼共赏芳茶或赠送好茶,苏轼也十分感恩,以诗来馈赠好友。

苏轼与茶可谓是茶如人生,青年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阅读大量的经典之作为后来仕途奠定基础,如同茶叶的制作,要经过数道工艺才能成型;成熟时,充满激情、甚至有些莽撞,纵使其有一腔报国热情,也敌不过权利之争,以至于遭人诬陷、排挤,如同茶叶经水冲泡,不同的泉水有不同的味道,但无论何种泉水,茶叶也要承受艰难险阻浮沉出茶汤;晚年的苏轼,失落、无奈看透了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参悟出人生哲理,放下皆归于平淡,如久经侵泡的茶叶渐渐失去了味道,再不会喷涌而出也不会跌宕起伏,只是静静地呆在杯底。

3 结论

可以说,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爱茶之人,都没有苏轼对茶的执着、痴情,对宋代文人来说,更准确的应该是对苏轼来说,茶不仅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更是其精神粮食,茶可以助兴、可以凝思、可以静心……安抚你的喜怒哀乐。刘学忠先生曾精辟地概括说:“苏轼是宋朝饮茶人生的典型代表,白居易也爱茶,但其对茶的面目和精神朦胧的,他还是一半清醒一半醉,是酒与茶互补融合的人生;茶只有到了苏轼这里才清晰明朗,苏轼的人生是纯粹的茶的人生,体现了宋代文人风格独特的生活世相与人生哲学。”

参考文献

[1]杨晓燕.他年犹得作茶神,品茶品文品人生——茶和苏东坡的生活、文学及人生初探[J].农业考古.2006(2): 200-206,231

[2]清纪均等总纂.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44册子部150陆羽撰《茶经》第619 .

[3]邓敏.宋代文人的茶诗生活与交谊——以苏轼及同时代人为视点[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27.

[4]吴思强.苏东坡的煮茶经[J].茶博览.2010(11): 60-61.

[5]闫谨.从苏轼的茶诗中看宋代茶文化的特点[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3)50-52.

作者简介:梁美亚(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文化。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