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婧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认识与思考
梁爱婧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需求,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自然选择。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内容理想化、教育方法呆板化、教育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内容上侧重关注生活世界、方法上注重教育过程、 环境上贴近学生生活来寻找两者的融合点。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与生活存在着本质的联系。[1]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本应与生活紧密结合,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效,但却存在与实际生活脱轨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反感甚至厌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实际生活将教育与大学生相联结,寓教育于生活,化生活于教育,使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以真实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对人的关怀与关爱,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的人,是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我们要以现实中的人以及人的合理需求为根本。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以往的过分侧重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这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必然需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弊端导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远离个体发展的需要,另外教育目标过分凸显政治性未能符合大学生的智能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更没能完全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符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需要,呈现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倾向,势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因此克服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带来的问题,须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逐步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寻求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同时向社会深层进行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源动力来源于现实生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是一个动态实现过程,必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上,理论研究不能够脱离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不能够单纯地以教条式、封闭式、单向灌输式为主,要发挥生活实践的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生活的深度渗透,并且与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融合;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制定上,不能完全倚重其政治功能,要注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变化、进而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自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并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教育直接满足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而间接满足的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革是社会趋势所推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面临政治问题,它面临着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甚至心理问题,单纯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力促进实现教育从工具化到人本化的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作为对象,同时把人作为主体,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和现实需要,既要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存在的目标,又要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做到尊重人、培养人、关心人,发挥人的主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理想化、教育方法呆板化、教育环境复杂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想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服务于军政,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教育内容理想化、空洞、假大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想主义,且用理想主义来指导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想化表现在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理解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阶段亦是如此,问题在于小学阶段学生难以理解社会主义是何物,大学阶段除了政治理想教育外,更多的是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如人际交往、正确恋爱、健康心理、快乐学习等等问题。教育内容空洞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将人推断为一个高尚的人,趋于培养完人,将教育放置于一个真空世界,将人的品德无限提升,几乎不考虑生活对教育的影响,导致教育脱离生活。,不但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更难落实到实践中去。教育内容假大空表现在内容设置脱离现实生活基础、脱离受教育者的实践经验,以一种口号形式存在,同时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某种场合高喊口号,实际中却依旧我行我素,造成大学生虚伪多变的人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呆板化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提出的:“无论课堂上所用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熟记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的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放在首要地位,它就越有力的占据学生的内在力量,而思想情感就越远的退居次要地位。”[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侧重强制性的说服规劝、封闭式的灌输,一味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设定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要求受教育者听话顺从,以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创造性,大学生在自我选择中的盲目,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无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呈现呆板化现象,教育方法没有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选择,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教学的政治性和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但是只能使大学生学到设定知识,根本无法形成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致使出现虚假化和错位现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
生活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是自在的,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形态却是自为。目前,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文化发展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沉溺于追逐物质利益,这使得“人陷入物质主义泥坑而难以自拔,是否有用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尺度”[3],这些都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当前功利化思想充斥校园,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什么有用学什么,什么能为毕业后发展有近期帮助就重视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一门必修的公修课,其地位十分尴尬,正是这种大环境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一味迎合学生的要求。急功近利的思想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甚至有些老师直接跳过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教育,只传授一些交往技巧、社会礼仪等实用知识,完全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的,助长了学生急功近利的不良势头。另外,网络的迅猛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冲突剧烈化,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大学生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网络环境中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如淫秽、色情、暴力等均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无论线上的网络环境还是线下的教育环境都呈现复杂化趋势。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活化缺失情况,我们须从内容上侧重关注生活世界、方法上注重教育过程、环境上贴近学生生活来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有机融合点,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程度。
(一)教育内容侧重关注生活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以生活化的内容,关注生活世界,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学生的知行合一。第一,教育内容要源于生活。注重对学生生活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新事物。比如,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社区活动,将源于生活的教育内容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教育内容更不仅仅局限于指定的教材,需要教育者深入挖掘教材的可开拓空间,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从而实现教材与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第二,教育内容要渗入生活。教育和现实生活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为生活服务,避免生活化即庸俗化的偏见;寻求教育和生活结合的有效结合点,以贴近生活的内容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践履锻炼。
(二)教育方法注重教育过程
教育方法注重教育过程,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的弊端,也是教育寻求实现生活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教育结果,更要注重教育过程,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生活也不为了单纯的生活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过程,创新教育方法,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社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教育过程注重将教育融入生活,做到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将认识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实性,将教育过程当做生活的体验。另一方面,教育方法要注重运用网络技术。占领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运用网络手段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有效互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同时利用网络的匿名性特点进行互动可避免面对面交谈的尴尬,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配合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
(三)教育环境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需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进行,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能够熏陶人、感染人、激励人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的感召作用。同时净化网络环境,重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一方面,坚持环境育人理念,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做好物质文化硬件建设,优化教学设施,重视学生活动中心建设,设计校园建筑符合学生专业特色,将教育融入到学校硬件建设之中,起到隐形教育目的。创新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际着手,在组建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净化网络环境,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把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做。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优化信息环境,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明确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监控及时发掘学生关心、关注的焦点,侧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还可利用校园APP等新媒体,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由课堂拓展到网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苏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A].瓦·阿·苏姆林斯基文选(五卷集)第4卷[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621.
[3]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G647
A
1671-6469(2016)-06-0080-04
2016-08-02
梁爱婧(1972-),女,江苏溧阳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