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麟,许采娟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幼学琼林》的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史伟麟,许采娟
(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32)
《幼学琼林》作为蒙学经典,对蒙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书中蕴含的道德思想进行总结,可以引导蒙童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培养高尚的处事人格;可以传承儒家经典文化,保护民俗基础教育;亦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精神。
《幼学琼林》;道德思想;现代教育
在传统的蒙学教育中,蒙童不仅要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要读《四书》和《五经》。明代程登吉利用蒙学读物整体的体例特点和编撰宗旨,根据蒙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要求,写出了“百科全书”式著作《幼学琼林》。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儿童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非常重视儿童道德品行的教育和培养。《易经·蒙卦·易传》曾写道:“蒙以养正,圣功也。”[1]即是说孩子在懵懂时期,就要养成好的品行。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要让蒙童养成正直、善良的品行以及认真学习、修养正道的观念。正所谓“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2]。《幼学琼林》虽然没有对蒙童进行直白的教化,但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文化的精髓。
(一)道德教化的多层面寄寓
1.服饰道德礼仪
从古至今,衣服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如:“冠称元服,衣曰身章”,“上身曰衣,下身曰服”。如今我们将穿的服饰叫“衣服”。现在虽然没有等级制度的存在,但针对不同的场合仍然要穿不同的衣服,比如结婚时穿婚服,祭祀、葬礼时穿黑色或深颜色的衣服。时代在不断前进,但是服饰礼仪文化自始至终都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际。
2.饮食道德礼仪
饮食道德礼仪不仅包括宴饮之礼,还包括待客之礼及进食之礼。《幼学琼林》中包含大量的饮食风俗,通过这些饮食风俗告诉读者前人是如何对待宾主的。如:“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3]52。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人的好客之道。又如:“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尽是香茗”[3]20。酒和茶是家中、宴请必备之品,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饮食道德礼仪的重视。
3.居所道德礼仪
居所作为人们遮风挡雨的住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制度从祭祀之礼到交际之礼,再到表现人生经历的冠、婚、丧、葬之礼,可以说是无所不含,然而这些都离不开居所之礼仪。《幼学琼林》中写道:“贺人有喜,曰门阑蔼瑞;谢人过访,曰蓬荜生辉。”[3]82现在的我们如遇别人家有喜事,也会说这家门口有吉祥之气;如有人到访,也可谓蓬荜生辉。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婚丧嫁娶或宴请之礼,所居住的地方也要装饰出不同的形象。譬如遇喜事要张灯结彩,遇丧事要布置灵堂。这些古老的居所风俗世代沿用,延续至今。
4.家庭道德礼仪
家庭道德礼仪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教育儿童的重要方面。“孔融让梨”、“好好学习”、“孝敬父母”这些都是家庭的基础教育。《幼学琼林》中有反映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内容,是我国君臣政治观点在家庭中的反映。如“长男为主器,令子可克家。子承父业,子振家声[3]21。从小培养蒙童的伦理道德思想,在规范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同时,也引导他们要有担当、努力学习,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有社会责任感,而这些都是与当今社会相辅相成的。
(二)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幼学琼林》之所以成为树立蒙童思想道德的读物,主要原因是书中涉及大量的立志警句和故事,从而鼓励蒙童从小立下豪言壮志,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如《岁时》篇“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口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3]66。这些励志的话语在告诫蒙童要珍惜时间,树立宏伟目标,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出路,成就一番伟业。
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表现出对理想人格价值目标的追求。“中国人追求的人生是一个从道德修养出发,经由道德的社会教化,最终实现‘化成天下’的道德价值的过程。学习经典、修生养性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追求人格的完善,它还要指向建功立业,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4]中国人这种人格上的完善和积极处世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深刻和精华的一部分,也是先秦两汉时代读书人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基于这样的情况,古时的人们就要求蒙童从学习伊始就树立起远大的人生志向,经世致用,这也是《幼学琼林》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三)培养高尚的处事人格
《幼学琼林》道德思想的另一个体现是促进蒙童追求美好的理想,坚守高尚的人格。道德和人格不仅包括仁、义、礼、智、信,还包括忠、孝、善等多方面内容。“理想人格是人追求自身本质力量而对美好人生形象的预设,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中最推崇和向往的人格模式,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社会健康进步和人类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5]如《幼学琼林·人事篇》写道:“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4]59这就是引导蒙童积善行德,告诉蒙童只有保持一颗善心,才能流芳百世。教育蒙童要心存善念,知恩必报。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为人向善的态度体现在蒙学中,无形中成为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格力量。
(一)作为启蒙教育的先驱,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文化
《幼学琼林》作为一部涵盖儒家思想、自然、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的百科全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价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书中,作者大量使用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表达生动而又璀璨的儒家思想。如讲到“孝”时写道:“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教育蒙童从小就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手足和睦。
《幼学琼林》还讲到了儒学的核心思想“仁”及“仁政”。它秉承了“德教为先”的教育思想,以“仁”为己任,以道德素养为出发点。对于“仁政”,《幼学琼林》更是提出诸多观点,如:“斯世清浊异品,全赖吾辈激扬。”[3]62这是告诉蒙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不仅要正直不阿,而且要敢于应对不平。《幼学琼林》十分重视道德和人格的养成,儿童通过诵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品德的教育和影响,在学习知识和常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作为民俗文化的主要部分,有利于保护民俗基础教育
让蒙童在儿童时期就懂得民俗常识,将民俗意识根植于心,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观念对民俗文化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摒弃消极的民风民俗,吸取积极的文化传统。当前世界各国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程度的保护,而且对民俗有很大程度的保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些可借鉴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服务于现代社会,使其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属于家庭思想道德范畴,是思想道德的规范。由于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家庭领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多元文化对传统家庭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这些对家庭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作为传统文化的辅助读物,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幼学琼林》是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通过书中涉及的各类历史事件、天文地理、人物事迹、动物植物、道德品格等内容,蒙童可以懂得更多的知识。蒙童通过朗读和背诵丰富的知识,不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幼学琼林》作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辅助蒙学读物,可以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读物,有利于蒙童道德教化方式的借鉴
1.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
《幼学琼林》中包含大量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如“披星戴月”“沐雨栉风”“羝羊触藩”。每一个成语都包含一个典故或者故事,这些语句简洁凝练、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和典故能够吸引蒙童的兴趣,使其乐于读下去。蒙童在这些成语或者故事中能够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使蒙童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实现寓教于乐。
2.历史性与现实性结合
古代很多私塾、学校将《幼学琼林》作为主要蒙学教材,大量的诵读和背诵对蒙童学习各科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很好地促进了古代的儿童教育。由于《幼学琼林》包含着丰富的国学知识,现在很多儿童也在通过此书学习国学知识。通过熟读和背诵,将书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也可以提高为人处事的修养。
3.人文关怀与道德理性结合
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爱护。我们不仅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还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道德理性不仅是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还是人学会思考、判断、推理道德问题的理性依据。《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告诉蒙童如何做人、如何立志的话语,如“求田问舍,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就是为了让懵懂的儿童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自己的做人原则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道德宗旨的输入与人伦日用生活实践相结合
将传统的道德思想融入现在的生活中,不仅有利于儿童学习一些优秀的做人品质,更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关于老幼尊卑、做人做事的明确要求和行为规范。蒙童学习优秀的儒学思想,对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讼狱》篇讲到法治,讲到法律的规定,而现在我国也是法治国家,针对不同的刑事案件有不同的惩罚措施。自古以来,官员都求天下太平,百姓求公正廉明,这些不仅古代求之,也是现代的人们所力求的。
《幼学琼林》作为中国蒙学教材的精华,是一本集识字、诵读、文化、艺术教育于一身的启蒙读物。其内容博采众长,知识含量丰富,易于儿童学习与掌握。它的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包含了大量的国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书中浓缩了大量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有一些腐朽、落后的道德思想,需要我们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认真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
[1]赵爽.综合性蒙学读物《幼学琼林》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苏勇:易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8.
[3]洪镇涛.幼学琼林[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85.
[5]陈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建构[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2016-06-13
史伟麟(1991-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许采娟(1963-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40-012.9
A
2095-7602(2016)09-0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