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淑云
(甘肃省肃州区林业资源管理站,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肃州区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卢淑云
(甘肃省肃州区林业资源管理站,甘肃 酒泉 735000)
本文针对肃州区湿地资源现状、湿地退化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发挥湿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效应。
湿地;现状;问题;对策
(一)湿地分布情况
肃州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群山环割,海洋性暖湿气流极难到达,地理纬度和海拔较高,地处蒙新荒漠地带,由于受降水、地理因素的影响,植被分布呈地带性,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境内湿地属于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河滩等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带,斑块面积小、生物种类少,植物群落简单,具有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特征,但具有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境内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类型。湿地总面积12 821.8公顷,其中,河流湿地面积3 404公顷;人工湿地面积4 514公顷;湖泊湿地面积380公顷;沼泽湿地4 524公顷。
1.河流湿地:讨赖河及其延伸的支流北大河、清水河、临水河,沿山马营河、丰乐河等是肃州区主要的河流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区城市北郊和三墩、银达等北部乡镇和沿山乡镇。
2.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该类湿地区内维管植物相对丰富,主要有芦苇、冰草、香蒲、芨芨、柽柳、毛柳等,深水区水位一般在1.5~3米,生长有蓝藻等少量沉水植物,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条件,主要分布在肃州区银达、铧尖等乡镇,包括花城湖、石家海子、发湖等。
3.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主要是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等。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地下水渗集及大气降水。库区内分布有大量的草沟、水洼等积水地带,夏季水草茂盛。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
肃州区现有野生动物种类脊椎动物5纲28目51科144种,其中:鱼类3目4科14种,有省级保护动物花斑裸鲤(Gymnocyprisechloni)1种;两栖类1目2科2种,有省级保护动物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1种;爬行类3目4科7种;鸟类15目31科10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是黒鹳和遗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9种,分别是白琵鹭、大天鹅、鹗、黑耳鸢、大鵟、红隼、猎隼、灰鹤、纵纹腹小鸮;省级保护动物7种,分别是大白鹭、白鹭、灰雁、斑头雁、赤嘴潜鸭、红胸秋沙鸭、渔鸥;哺乳类6目10科16种,其中有国家Ⅱ保护动物鹅喉羚1种,省级保护动物赤狐1种。
(三)野生植物资源
区内有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2个主要群系,植被以沙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群落为主。分布有高等植物20科42属53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种子植物19科41属52种,湿地植物26种。主要有芦苇、冰草、香蒲、柽柳、苍耳、碱蓬、猪毛菜等。
(一)退化的原因
1.影响肃州区湿地退化的自然因素。肃州区深居内陆,呈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平均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多毫米,同时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大气变暖,气温升高,祁连山冰川受温度影响,融化速度加快,加之自然降水大大减少,造成雪线逐年上移,近20年来水总量减少近20亿立方米,年均1亿立方米,使天然绿洲的需水量大量减少,造成了天然湿地逐年萎缩。
2.影响肃州区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物质的需要也随之提高,迫使人类不断发展农牧业、工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产业。人口增加造成土地需求、盲目开垦和改造,改变天然湿地和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天然湿地面积削减。上世纪肃州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5万亩,目前增加到了120万亩,耕地面积增加,河水不能满足需求,必须依靠打井、兴修水利、修建蓄水水库来保灌农田,据2010年统计,全区年平均用水总量为98 660万立方米,其中平均地表水用水量为65 199万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为33 461万立方米,大量的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导致一些原本依靠地下水生存且根系不够发达的植物大量枯死,加剧了天然湿地退化进程。其次草原超载放牧也是天然湿地退化的原因。近些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群大量增加,超载过牧,造成草场覆盖度严重下降,天然草场和湿地不断退化。
(二)存在的问题
1.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全社会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处理的不够,重利用轻保护,盲目开垦和改造,改变天然湿地;其次湿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生产经营扩张,部分天然湿地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承泄区。
2.保护、管理、监测体制不完善。我区虽然建成了一些湿地保护区和禁猎区,但目前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湿地保护区的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其他保护形式发育不足,湿地保留区域相对偏少。现有保护区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监测体制不完善,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对污染监测,在布点的数量、测定的时间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
3.湿地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保护与恢复资金缺乏。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资金严重不足也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的意识
政府及湿地主管部门,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保护湿地的认识,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形成政府负全责、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湿地主管部门一定要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负责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机构职能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湿地保护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涉及范围广、问题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各行各业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只有认真坚持和逐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才能使湿地保护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湿地破坏行为
从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现有天然湿地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尤其是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一律禁止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要依法做好湿地登记、确权、发证等基础工作。强化对天然湿地的开发利用管理。对涉及向天然湿地排污或改变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天然湿地的,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批。各级政府要强化对湿地保护管理的有效措施,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四)深入开展湿地调查、监测与研究,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共同攻关,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工作,尽快形成规范、完整的监测体系,实现对湿地资源的系统、全面、动态监测。
(五)完善湿地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实现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当前,无法可依是制约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有关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颁布前,有必要根据我区湿地保护与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台有关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见或规定,就湿地保护职责、范围、要求、湿地合理利用审批程序、执法与处罚、机构建设等,作出明确规定。全面提高依法保护、治理湿地的管理水平。
(六)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重点湿地保护管理力度
抓紧湿地的抢救性保护,把一切应该保护的湿地都尽快保护起来。在湿地保护类型上,要争取多样化;在保护网络功能上,要注重国家、省、市、区各个层级的湿地保护区及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中的功能效应。
(七)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干部湿地保护责任制
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是政府的职能。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1]王松,高林,徐如松,鲍方印.淮河流域(安徽段)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保护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徐广,李萍.张掖黑河湿地资源现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10,(04).
(编辑:魏翔)
P96
A
1673-9019(2016)09-0031-03
2016-04-05
卢淑云(1982-),女,甘肃金塔人,助理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林业资源及国家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