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怡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香港 999077)
柳永羁旅行役词作赏析
李婧怡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香港 999077)
说到宋词,不得不提柳永。柳永词写市井生活、青楼歌妓自是很有名,但他笔下的羁旅更能为我们展示更丰富、生动的一面——“婉约派”的柳永、情思绵长的柳永,也可以很豪放,他的笔下也可以有恢宏、满目萧条的世界,他也可以是直爽率真、迷茫颓废的。他是情绪丰富饱满的一个词人,而不只是有一面。
柳永;羁旅;鉴赏
柳永(987年-1053年),本名三变,后改名永,又称柳七。为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他才高气傲,仕途坎坷,恼了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不得重用,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慢词创作成为柳词的基本样式,而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北宋词由小令时期进入慢词时期。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1],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还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是柳永早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他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巨大地挫折。
前四句从自己和封建统治者两个角度,写其科举失败理由。“龙头”二字,可见他极强的自尊心,一直以来以才学自负,对自己的仕途原本是充满自信和期待的,和后文写其失败之前形成前后反差。《长寿乐》一词中,他曾写过“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枭,临轩亲适。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凭时,等着回来贺喜。”这首词就写他心安理得地追求花间酒色,即便皇上亲自出题面试,凭他的满腹经纶的才华,也定能独占鳌头,可见他是如此的自信。而头两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写出他的落榜的实情,是在他意料之外的,从“偶”字可见,这种挫败在他看来只是偶然,而往往意料之外的挫折是更加打击人的。过于的自负,恐怕也是他把世事想得过于简单而失败的原因吧。这个挫折导致此人的“外向性攻击”——对构成挫折的客观的外在实力予以艰苦的挖苦和嘲讽[2]192。下一句“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正是讽刺政治清明时代,往以“野无遗贤”相夸示,而现在“明代”,即政治清明的时期却将有贤之士遗弃不用,可见讽刺之辛辣。而“暂”字似乎暗示这只是一个突然的意外。柳永用这种名褒实贬的笔法,表达他对这个时代科举制度的不满。“如何向”是宋人口语,在此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在此如何发泄心中的不满,也改变不了科举落榜,被统治者遗弃的事实,“如何向”道出了一个理想坍塌的有志青年的迷惘心理。
接下来写他日后的打算。“未遂风云便”,即说他并不能达到“君明臣贤”意气相投的理想境界,那么何不“恣狂荡”?——可算是一种面对失望玩世不恭的颓废和萎靡状态,其实也是愤怒幽恨无处排解的苦闷。“白衣”指代古时未仕者。作者认为只要是“才子词人”“白人”也可是“卿相”,由此可见他的自怜和自我宽慰。
下片详细展开写如何“恣狂荡”。“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写他打算纵情声色。“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写在花流繁华之处亦有没人可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红”“翠”提现风流女子的浓妆艳抹。“凭”写出他打算就此风流的自暴自弃的颓废心态。“青春都一饷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最后再次强调这一切都是有苦衷的——人生短促,曾能让名利让我忧愁缠身,“浮名”又有何用呢?倒不如在烟花巷陌追欢逐笑来得痛快实在。但“偎红翠”“浅斟低唱”柳永日后虽都有实践,但这里也是他的气话,日后的词中仍能看出他作为一个求仕人复杂的心理,使得这首词在痛快淋漓之外,别有一番况味。
这首词体现的一种叛逆的心理的表露,极大了讽刺、亵渎了统治者的权威及科考制度,因此也激怒了皇帝,进而再次堵死了他的求仕之路,成了他日后第二次挫败的导火线。但不论如何,从这首词明快、流畅的不加过多渲染的笔调(不加藻饰、不比兴),能看出柳永的直爽率真的个性。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对”字领起全词,勾勒出开阔的深秋暮雨江景。“潇潇”拟其声,“洒”体现其动态,“洗清秋”体现其效果、气氛,简练地从多角度写处“暮雨”的特色,给人以萧条寂寥之感。“渐”字领起下三句,写雨后景色,也展现了渐进的时间流逝,使人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迟暮的逼近。“紧”字突出了“霜风”的猛烈、凄寒入骨,又凝练地表现出词人心理与生理上地急剧的扩张与收缩[2]305。作者登高远眺,所见“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到处都是凋敝的颓败之景,“物华休”进一步写宇宙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完结。词人的青春与事业遂时光的流逝而一天天地走向幻灭。因而这两句词也是写词人悲剧命运地写照。“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只有无情的长江才是永恒的,这种永恒是许多幻灭互为参照,因而意蕴更其深厚[2]305。
下片转而写思乡怀人。“不忍”二字写登高所见触发愁丝千缕。“归思”之情如江水一般无法停止。“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承接“归思”,转入自我思考,自我反问漂泊无依,为了什么呢?“叹”字写出悔恨、四顾茫茫的惘然和无奈。“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以虚写实,通过写想象中的佳人远眺忘归,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切。“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戏剧性地再写回到自己身上,反问的形式,委婉却富有张力地写出自己在凭栏而忘,盼归乡。
这首词刚柔并济,动静相生,层次分明,开合有致,难怪苏轼评价此词“不减唐人高出”,它正正体现了唐诗地气体醇厚、兴象超远的特点,将形象与情感揉合得极为巧妙。暮雨江天下的失意之悲,显得其实沉,豪迈壮阔。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写他羁旅途中与恋人分别的景象。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景。暮色苍茫十分,一场秋雨刚刚停歇。在长亭处,一对即将分别的情人,无可奈何的听着寒蝉凄切的鸣叫[3]309。一开篇,柳永就用了极富有秋天意象的事物来渲染气氛。“寒蝉”“暮雨”“长亭”,给读者交代且描绘了当时的时间、地点,更融情于景,创设了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气氛。“蝉”这个意象,词人以这个悲剧性的意象作为全词的发端,以“凄切”二字状其悲苦之鸣叫,则听蝉人心中的种种凄凉与悲切自在不言中[2]325。既有着餐风饮露的清高,其鸣声覆充满生命短促的哀怨。接下来写,京门城外,有人搭帐设宴送行,但面对送行的恋人,想到离别,无心饮酒。在难舍难分之际,舟子催促登船。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沈组棻《宋词鉴赏》),将相恋之人推到不想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最后时刻。因此才会两双手紧握一起,连眼朦胧,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吐。这两句纯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深深的眷恋、离怀的惨苦,写得凄婉感人,可谓“语不求奇,而意志绵密。”(清黄氏《蓼园词评》)[3]110紧接着,一个“念”字,使词由实景转入虚写,推想别后景况。这一句既是对上阕情景的收束,也是为下阕写别后离人的心情张本,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落笔写离别后的痛苦。首句赋予自己离别之情以普世意义,加重离别分量。更将“清秋”的景象与离别想联系,更加突出离别的伤感。
“晓风残月”几句,采用“虚景实写”的手法,设想自己酒醒之后看到的景象,极具画面感。“柳”同“留”,写出了作者的不舍。“残月”的意象更是给人破碎之美,给意境添了几分孤冷、寂寞之感。全词以问句作结,收束有力,而又余恨绵绵[3]111。
这首词,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丰富的想象的连缀,生动地表现了情人惜别的伤感之情。艺术技巧方面,全词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渲染气氛,次写离别之后,重在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柳永也注重音韵与情感的和谐,“切”“歇”“发”等字入声韵读起来凄楚短促,抽抽泣泣,把词人的惆怅的心理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出现在柳永词中的那种恋情,正是后代文学中表现得越来越浓的市民群众的爱情的先河。柳词中的爱情亦是格外奔放、格外袒露,更加带有着“平等”和“普遍”的意味……写的就是“平常人”的“活生生”的感情,因之它就带有了更多的“世俗味”“人情味”,俱有更加“普遍”的品格[3]119。
艺术手法上,“虚实相生”临别属实,既别属虚。如此由实而虚,由虚返实,即突破了现有的时空局限,也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了作品的容量[2]328。
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戚氏》为柳永首创,全调二百一十二字,在当时可谓“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后人对《戚氏》一词评价很高,甚至拿它与屈原的《离骚》媲美:“《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开篇两句写时令,“微雨”的迷蒙与暗淡为全词涂上一层伤感的底色。接下来两句写深秋景色,残败的菊花与庭院,笼罩着无限的萧条与凄凉。接下来由近景转而写远景。“凄然”二字承上启下,既是由哀飒的秋菊梧桐所引起的直观感受,又是“望江关”的特定心境。无论近景的“槛菊”“井梧”,还是远景的“飞云”“夕阳”,都引起他的悲秋情绪,想起悲秋祖师宋玉。宋玉当时伤贫士人之失职,恨羁旅之无友,都是由登山临水所致,而柳永此时的处境正好和宋玉一样,则其羁旅之苦与人生之悲自在不言中。“蝉鸣”“蛩响”彼此相应,实与作者内心凄感相共鸣,融情入景。词人运用这些秋天里最典型的物像,为我们展现他登山临水之时的所见所闻,为下文的羁旅行役之苦的抒发创造了一个最适宜的氛围。
第一叠写傍晚之见闻。第二、三叠则写永夜之幽思。“孤馆”二字遥承“望江关”“更阑”遥承“夕阳”,表明了空间的位移,由户外至户内。一个人蜇居在孤零零的驿馆,寂寥无欢,度日如年。“渐”与“悄悄”意蕴颇丰,既展示了一个客观的时间流程,又揭示了主观心理的活动轨迹。下面紧承“更阑”,写户外的疏星朗月。再由描绘秋夜星月进入少年生活的回忆。可是美景却不能给他带来愉悦,只是触发了那绵绵不绝的忧思。“绮陌红楼”指十字路口的歌楼妓馆。他回忆自己那时还是个自由人,没有功名利禄的羁绊,往往成年累月地再歌楼妓馆厮混流连。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写真宗、仁宗两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帝都开封更是歌台鳞次栉比,而他正当年少,晏安游乐。然而暮宴朝欢毕竟不是任何概念地最终目的,他还要酬“高志”“为公卿”,于是就去叩击功名的大门,岂知还没踏上门槛,就一些列的不幸接踵而至。被排斥,被侮辱,屡诗不第。“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这三句可谓一声棒喝,终于意识到“旧游”只不过是一场春梦。这三句,一从时间上写其遥远,一从空间上写其渺茫,就加倍突出了“旧游”的不可重复性,也更强烈地反衬着目前的凄苦难耐。从布局上看,这一段是逆入;从艺术表现来看,则是以虚写实,以乐写哀,因而收到了令人心颤的艺术效果[2]258。
从旧梦醒来后,便是理性的思考。“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一个“空”表明这一切的挣扎纯属枉然。这一大段文字,逆入逆出,虚虚实实,把爱情和事业上的失落与凄惶描写得淋漓尽致。接着笔锋一转又写回秋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写天快亮了,城楼上呜呜咽咽得画角已近尾声,再次写听觉感受。结句“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他整整一晚上得情状作结——对着空窗,守着青灯,孑然孤独,形影相吊;前思后虑,辗转反侧,直至天明。一个凄苦难耐得不眠之夜。
写作手法上,时间跨度既大,空间转换亦频。时间上,黄昏-永夜-天明。第一叠写登楼所见,由近而远,中间以“宋玉悲感”略显作意,接下来写登高所闻,由远而近。但他又再严整中求变化,比如在第二叠写了“洚河”“皓月”之后,转而插叙,回忆“红楼”好梦,直到第三叠中才回到现实。
艺术手法上,寓实与虚,以乐景写哀情,读者审美心理也随之波动起伏[2]260。
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东坡、少游辈继起,慢词遂盛。”想象当时《戚氏》这样的词,繁音促节,稠叠宛转,一定是大获声称,到处竞相传唱,至使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4]259。
从柳永以上四首羁旅行役词中,可以看出他作品中呈现的情绪丰富多面、写作对象的丰富及艺术表现手法的高超。仕途上的打击是终生影响柳永的,对他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巨大的影响。《雨霖铃》凄切动人,写细腻的儿女情长,却也见虚实反复、相交织的开阔之景,突破时空的局限。《八声甘州》、《戚氏》中,看出他的“悲秋”情绪,仕途不顺、思乡不得归的愁苦,但更能看见他笔下气势恢宏、磅礴的风格,时空的交替变化、虚实结合的丰富联想,使得他的羁旅词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能让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里依旧有“妙笔生花”之感。《鹤冲天》更能看出他作为一个求仕者的失意和不满,自负、叛逆、迷惘、颓废、愁苦、率真等多种形象、心理都丰富地呈现出来。可见,柳永不只是寻常巷陌里的一个风流才子,他亦有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下、政治体制下的报国求仕的知识份子的心理,当他经历仕途失败、漂泊,他积蓄的一腔报复化为无有的愁苦是巨大的、写不尽的,他自身也经历了情绪的多种变化,因此在他的词作中能看到细腻委婉、激昂澎湃、恢宏磅礴等多种形态,他自身的形象也得以在读者面前变得更立体、更丰富。
[1] 曹千里. 柳三变的“三变”——论柳永词对词坛的贡献[J]. 理论月刊,2009,(12):130-132.
[2] 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3] 叶嘉莹.柳永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房,2005.
[4] 谢桃坊.柳永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2.
[编校:杨琴]
Appreciation on Liu Yong's Banishing Trip Poetry
LI Jingyi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999077)
Speaking of Song poetry,Liu Yong's works are the one of most reprehensive masterpieces. They covered not only daily street life and brothel singing girls,but also a vast gloomy world with his overwhelming style. He is a poet with various emotions.
Liu Yong; banishing trip; appreciation
2016-05-15
李婧怡(1993- ),女,湖南长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I207.33
A
1671-9654(2016)03-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