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求根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推进中心城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研究
余求根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通过分析当前新的经济形势,研究中心城市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从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布局及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基本情况出发,提出中心城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地方经济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正在改变。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心城市的职业教育,对于聚集人才资源,提高城市人力资源水准,促进城市化水平的和城市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升级具有特别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对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实现中心城市职业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成功耦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一定地域内的经济聚集体。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在一定的区域内发挥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科教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发挥在区域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查询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界定的权威文献,对中心城市的定义为: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具体呈现的特点有交通枢纽城市,有区位优势;高校比较多,有科教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或省辖市,拥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对周边城市具有影响的城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省域性等不同等级。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又是区域社会活动的聚集体。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聚集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既互相依托又互相制约。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由省级政府统筹;各省市的产业结构也都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沿革、市场条件、人文环境以及发展期望等因素合理规划,统筹设计,这使各省区的高职教育和产业结构都呈现较明显的区域特点,因此在研究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其“区域经济”更多的是应指省区经济。区域中心城市高职学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我们初步分析,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举办者都是由省会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副省级城市政府,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比较重视和支持。二是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这些高职院校都面临许多共同的特点,如随着城镇化发展加快,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包括交通、金融、商业、旅游、养老等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大量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提升工程需要职业教育做出新的应对;城市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都对城市高职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形成了不少新的特点。三是强大而快速的聚集和推动效应,区域中心城市绝大多数是高职院校的集中之地(一般省会城市高职院校数量占到全省高职院校的50%左右),其发展的经验或模式,对中心城市其他类型的高职学院(如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等有较强的推动和示范效应。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二是能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技术进步。三是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竞争力。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依存共生的关系,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区域性布局及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发展态势
湖南随着“四化两型”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城镇化的发展,其高职院校的布局也呈现出集中于中心城市的态势。湖南省可以划分为五大区域:长沙、湘潭和株洲为湘东,娄底、邵阳和益阳为湘中,常德和岳阳为湘北,湘西土家族苗族治州、怀化和张家界为湘西,衡阳、郴州和永州为湘南。到2016年,在湖南省的108所普通高校中(不含独立学院),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量68所(不含4所高专),高职院校占普通高等院校数63%。高等职业院校按地域的布局情况为:长株潭(湘东)地区46所,湘中地区5所,湘北地区5所,湘西3所,湘南9所。在以上的高职学院布局中,特色最鲜明的是长株潭地区,占据了整个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数量的70%。
长株潭是湖南全省的经济中心,特别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以来,其中心城市的聚集特点更为突出,尤其是很多现代企业形成了集约化和集群式的发展模式。长沙作为省会中心城市,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了34所,为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总数的50%[1]。2014年底国务院已批复同意支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5年5月国务院又批复成立湘江新区。这意味着长株潭地区的自主创新示范,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示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发展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外,现代服务业也是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主要的使命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区域的特色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促进就业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实现专业结构能与区域经济结构高度对接,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心城市的职业教育,对于聚集人才资源,提高城市人力资源水准,促进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升级具有特别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中心城市的高等职院,由省会政府或经济发达的副省级政府举办,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产业特点等优势,为高职教育的全面、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举办高职学院,还有很好的市场人才需求等特点。因此,加大对区域中心城市高职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带动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区域中心城市高职学院的应有职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自身可以从重构价值取向、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目标、活化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措施来主动适用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重构价值取向:从“服务地方”转型为“服务区域”。二是转变发展模式:从“内涵发展”转型为“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相结合;三是优化发展目标:从“地方视域”转型为“国际视野”;四是活化运行机制:从“单独行动”转型为“集团发展”并重”;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从“直接管理”转型为“依法治理”。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使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主动适用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的促进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
伴随着中心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城市集群,以其广阔的土地面积、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同质的产业结构、统一的市场、强大的辐射能力组成整体的力量,共同托起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城市集群使各种产业也在逐渐的向城市汇集,带来了产业的集群,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是区域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化发展的一种模式,专业集群式发展职业教育对接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已经有十大城市集群初具雏形。湖南省将在2015-2020年期间,“建设20所左右行业背景突出,区域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培养模式先进、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使之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将重点推出“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等重点项目。因此中心城市在研究专业集群现象及其所承载的发展理念、价值追求,丰富职业教育专业集群理论,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优化区域职业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2]。
(三)扩大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中心城市职业教育与市场的有效衔接
高职院校应有办学自主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提出的要求,在政府大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背景下,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在面临全方位转型升级。适应市场能力是当下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应当具备的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有效对接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心城市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心城市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市场,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使高职院校真正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应当在政府与高职院校这对纵向关系上加以改善,要让举办权(所有权)与办学权(经营管理权)分离,使高校的眼光从政府转向社会、转向市场、转向企业、转向产业,变向上为向下,与各种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直接交往和互动[3],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高衔接、资源配置、条件优化、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等先行先试,大胆创新。
伴随着现代城市化发展,城镇化和都市圈正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给中心城市职业教育也带来了新的发展主题。如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和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的培训任务不断加重;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其人才需求结构快速变化的趋势;中心城市对周边中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扶植和推动作用等,都是中心城市职业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4],也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难题。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都能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孙红玲.城镇化到都市化的战略提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7,25(5):777-782.
[2] 赵昕,张峰.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4(34):36-40.
[3] 李建求.需要·问题·对策——试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高职教育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8(1):52-56.
[4] 王海花.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编校:张芙蓉]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Center-city Vocational Education's Servic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YU Qiugen
(Changsha Commerce and Tourism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016)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economy,the paper studie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the center-c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egional layou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 center-c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it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enter-city vocational education's servic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city;vocational education;local economy
2016-07-08
余求根(1976- ),男,湖南汩罗人,讲师,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湖湘文化、历史文化。
G719.2
A
1671-9654(2016)03-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