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轩,赵庆阳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011 年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实现途径研究
李伟轩,赵庆阳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主要以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准标》的特点与实现途径,其中特点主要为: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淡化学生分数注重学生运动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在评价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指出为更好地完成本次新课标的教育目标,需要从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其它体育活动等三个途径来开展工作.通过以上三个途径来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既定目标,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实的教学体系中肩负着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培养等重任.一个国家学校体育的优劣是这个国家整体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的体育锻炼过程中来,2011 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次新课标的颁布由于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主体的确定、评价手段的实施等几大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现实的学校教师均进行了深入学习.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等.这四大目标的制定为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来探讨一下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实现目标的三大途径.
1.1 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新课标的一大特色便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力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进而习得一到两项运动技能,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注重学生兴趣的发展过程中,在现实的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通过不同身体素质的练习,让学生获得不同技能,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在不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双丰收.
1.2 要求淡化学生分数注重学生运动情感态度的变化
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么评,这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很好去思考的问题,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传统的高校体育授课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运动成绩的提升,期末考试的唯一指标也是学生现实的运动成绩,并对部分运动成绩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过于注重成绩的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良好情感的养成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本次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运动态度胜于现实的身体素质,并将学生的运动态度作为评价学生期末成绩的主要指标,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态度.
1.3 要求在评价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评价便是对学生现实的体育学习做出价值判断,传统的评价更加倾向于身体素质的测评,而忽视了学习现实体育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锻炼观.本次课程改革将学生评价的改革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希望通过评价制度的改变来切实改变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增强这一现实状况.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倡导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体进行评价改革,发展性评价其最核心的理念便是评价不是一种甄别手段,而是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现实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要通过正确评价的实施来更好促进学生进行锻炼.
1.4 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课改虽然进行多年,但不可否认在一些教师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学就是教的一个过程,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至多就是把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补充进去.在他们的头脑中,课程是一种由专家完成的,老师执行的物化的文本.本次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其另一大特点便是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有所加强.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都是由教育部所组织的专家进行,专家在现实制定课程计划时,不能完全估计国家所有民族、所有地区学生的现实情况,因此,在现实的大纲执行过程中有一定困难.本次新课标倡导国家、地方、学校为主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参与到现实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来,发挥自身了解学校地理位置、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学校的现实状况的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并更好地通过方案的执行来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2.1 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根本保障为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是课改后对高校体育课的最新称呼,和传统的体育课这一称呼相比,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与健康习惯的养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现实课程目标实现的最根本途径,因为国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均要把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对待,并要求配备优秀的体育师资和必要的课时量,教育部门还有专门负责学校体育的官员来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由于官方的规定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现实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便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是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现实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过程中,可以系统学到部分运动技能,并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教授,使得现实的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身体练习效果相对较好,对于实现 2011 年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的重要途径.
2.2 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间操、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等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活动中除体育与健康课外,最为重要的便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众所周知高校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由于有高考、升学等压力使得现实学生均受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为了不让学生被压力打垮,在现实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均要求学生要进行早操、间操等锻炼形式,在早操和间操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根本保障,并且学生在室外进行锻炼的过程中,特别是早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外界的冷环境,更好地发展学生是身体适应性,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学习打下身体基础.
2.3 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为其他体育活动
其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的各种环节中开展的有利于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活动,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常规体育锻炼外,有些学校还会根据现实的情况组织一些其他体育活动,如冬季接力赛、不同年级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校运会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参与性广、锻炼价值大,对学生影响深远等特点.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感受运动的魅力与乐趣,让体育运动惠及所有学生,让全体高校学生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意志品质的增加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进行高校阶段的体育教学,2011 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特点主要为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淡化学生分数注重学生运动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在评价中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为现实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明了工作方向,为更好地完成本次新课标的教育目标,需要从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其它体育活动等三个途径来开展工作.通过以上三个途径来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既定目标,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世界教育思想发展探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鲁林岳.变革教育文化:教育改革的必由路径[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3〕徐继存,等.论教学文化[J].教育研究,2008(4).
〔4〕周 义.中 西 文 化 教 育 比 较 [M].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
〔5〕周登嵩.学校体育教 学探索[M].北京:人 民体育出 版 社,2000.
〔6〕于小霞.学校体育教 育手册[M].天津:天 津人民出 版 社,1999.
〔7〕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1.
G807.4
:A
:1673-260X(2016)02-0198-02
2015 年 1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