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聂磊
5G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工作需满足四大要求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聂磊
5G无线网的特点决定了设计中必然要做出变革,要向着“综合、灵活”的方向发展,只有做好准备工作,设计才能够在5G无线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5G支持0.1~1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千米100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米10Mbit/s以上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千米的移动性和10Gbit/s以上的峰值速率。5G为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提供了有效的网络支持。
目前,ITU、3GPP(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均已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研究和制定5G标准,我国也成立了IMT-2020推进组(以下简称“5G推进组”),联合产业界对5G需求、频率、技术与标准等进行研究。初步预计2019年5G标准可以确定。
由于5G标准尚未成熟,5G网络采用的关键技术也没有最终确定,目前各个相关厂家和运营商也都在各自推进5G关键技术的研究。
例如华为在其“新空口和无线接入虚拟化”的白皮书中提出了空口自适应和无线虚拟化的概念,包括了滤波OFDM(Filtered OFDM)、稀疏编码多址(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极化编码(Polar Codes)、多天线MIMO(Massive MIMO)、全双工(Full Duplex)等技术,其中的Polar码已经被3GPP采纳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控制信道标准方案。
再如中国移动的“网络2020”技术愿景中,提出了超大规模天线、智能频谱接入、设备直接通信、超密集组网、超高速光传输系统、新型网络架构、车联网通信、业务和用户的智能感知、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空口、C-RAN、下一代前传接口、智能节能网络大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特征行为安全鉴权、网络安全服务开放与定制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自组织与自管理等关键技术。
总体来看,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此外,基于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全双工、灵活双工、终端直通(D2D)、多元低密度奇偶检验(Q-ary LDPC)码、网络编码、极化码等也被认为是5G重要的潜在无线关键技术。
根据工信部、5G推进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组网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根据5G网络发展的趋势而言,在无线网络建设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频段更高。2014年9月,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共同发布了《关于未来宽带移动通信与频谱高效利用的合作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下一代移动网络将继续以6GHz以下相关频谱为主,包括现有2G/3G频谱的重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通过脚注标记给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比如3400~3600MHz、以及WRC-15上为移动通信系统新划分/规划的频谱,目前中国支持的主要有3段:3300~3400 MHz、4400~4500 MHz、4800~4990 MHz。在此基础上,下一代移动网络还将可能使用6GHz以上频谱资源,目前主要面向6~100GHz。结合中国的频率划分、规划、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在6~100GHz提出了十余段值得研究的频率,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5G网络较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而言,将采用更高的频段,无线信号在传播的衰减将会更大,在组网过程中对于基站的位置要求将会更高。
其次,基站更加密集。更好的频段和更大的业务容量都要求基站的间距进一步下降,密度进一步增加。在2G、3G移动通信网中,采用的是800MHz和900MHz的频段,密集城区站间距保持在1千米、农村站间距保持在6~7千米,即可满足覆盖要求。4G移动网工作在2GHz频段附近,密集城区站间距要小于500米,农村要小于3千米才可以基本满足覆盖要求。5G移动网的频段更高,必将导致站间距的缩小和基站密度的增加。同时,5G支持0.1~1Gbit/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千米100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米10Mbit/s以上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的移动性和10Gbit/s以上的峰值速率,这些要求都较4G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要求单个基站服务的区域不可能太大,导致基站密度的增加。
最后,基站形态的变化。在2G时代,基站以“宏基站+天馈线”方式为主,基站建设中,需要建设专用机房和铁塔,以满足设备工作要求和基站覆盖要求。到了3G时代,逐渐出现了分布式基站,即“BBU+RRU”方式,进而在4G时代发展为“BBU集中设置”的方式,对于机房配套资源的需求有所降低。在5G时代,由于频段的增高和单个基站能力的增加,要求基站密度大幅度增加,单个基站需要覆盖的面积不会太大,无线网络扁平化和网格化将会是演进的方向。因此,对于基站设备而言,小型化、安装灵活成为必然的方向。5G时代基站将以小、微基站为主,基站天线也将集成于设备内部,以便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灵活地进行安装。
鉴于5G无线网建设的特点,在对无线网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与现有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
首先,整体规划十分重要。5G网络的定位决定了其不会成为一个全覆盖网络,对于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仅仅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区域对于网络的需求,如何确定这些业务热点区域,如何确定网络范围和规模是5G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网络规划可以结合业务需求定量地对相关区域进行分析,从而确保网络建设有的放矢,能够有效地完成网络建设投资的回收。同时,由于建设过程中现场的复杂性,需要不断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因此,在5G无线网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设计与优化结合更加紧密。与现有移动网络先设计再优化的方式不同,5G网络建设可能是一个边设计边优化的过程。一方面,在规划中对于业务热点的预测不会十分准确,100~200米的偏差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现在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可能所有的基站都能够在理想的位置按照理想的方式建设,因此,站址的调整是建设过程中的大概率事件。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站址的调整,要充分掌握现场的各项数据,同时也要符合规划的整体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与优化手段的紧密结合,在调整站址的同时,对周边基站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才能确保网络的整体服务质量。
再次,设计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手段。正是由于在现场牵涉设计、规划方案调整及优化等各项工作,所以对设计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设计模式是到现场勘察,记录现场数据,然后针对现场情况结合建设目标形成设计方案,最后以图纸和概预算等形式体现出来。在5G无线网设计过程中,这样的过程显然不足以满足建设的需求。5G无线网的设计,要求在现场能够把规划、优化、设计有机的进行融合,最好能够使用集规划、优化、设计工作为一体地终端,在现场完成站点方案的设计、规划方案的调整和周边基站的优化工作,这样才能满足5G网络快速建设和快速调整的需求。
最后,设计与施工的结合。无线网络建设中进场难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选点、设计、天馈施工、无线设备施工、传输设备施工等各个工序都需要进场,对于业主而言十分繁琐。在5G无线网建设中,基站设备集成了无线、传输以及天馈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一次进场完成施工。考虑到基站小、微设备安装的易操作性,设计和施工也可以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现场确定设计方案后,立即施工,一方面可以避免施工与设计的不一致,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一次进场次数,既可以降低建设难度又能够提升施工质量。因此,设计与施工的结合也是5G无线网建设中可能的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各项技术标准即将成熟之际,根据5G无线网建设特点研究建设中设计的变化,对于更好地进行5G网络建设意义重大。5G无线网的特点决定了设计中必然要做出变革,要向着“综合、灵活”的方向发展,只有做好准备工作,设计才能够在5G无线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编辑|黄海峰 huanghaif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