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婷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话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就语文教学来看,它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乃至教师自身的对话等维度。但是有关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也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基本上是记忆性的、重复性的,很少提思考性的问题,更缺少创造性的问题,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提问【1】。因此,在对话教学的大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有效提问行为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课改将对话教学带到了教学实践的最前沿。尤其是语文课程,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自此,对话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对话教学的实践中,由于观念的不同、认知的局限、实践方法的偏差,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问题答案的标准化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22课《金子》的教学快要结束时,教师与学生这般对话:
师:彼得在最后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那么“真金”是指什么呢?
生1:勤劳苦干。
师:不对。
生2:善于思考。
师:也不对啊。
生3:在萨文河畔挖到的金子。
师:更不对。
生4:彼得靠种花获得的财富。
师:说的不全面。
(学生沉默中)
师:其实啊,真金是指财富、成功,更是指一个人生的道理。只有靠勤劳苦干、善于思考才能获得成功。好,把这句话抄在书上。
以上是我选择的一个典型教学片段,不能说这位教师反馈的内容不正确。然而,这几位同学看到了得到真金背后的勤劳苦干和善于思考的品质,有什么不对?看到了像挖到了金子一样的财富和种花获得的成功,又有什么不对?其实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文章的主旨,但还没有完全领略其内涵,教师只需稍加思路上的引领,经过学生的思考,定会理解得更深刻,回答更全面,可是教师没有这么做。他试图与学生对话,只是没能放低姿态,过于强调了答案的标准化,桎梏了学生的思维。
(二)把“对话”异化为“满堂问”
有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时,曾与学生这样对话:
师:大家请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小稻秧。
师:什么是小稻秧?
生:水稻的禾苗。
师:水稻又是什么?
生:水稻可以长出稻米,成为我们的粮食。
师:那么水稻对我们而言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那么小稻秧呢?
生:也重要。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稻秧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了一些问题)
接下来的时间,一直都是教师问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学生则不时地举手回答。如果只看课堂形式,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堂“对话”课,但究其实质而言,这根本不能称作是对话教学。首先,他忽略了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文本之间等多维的对话。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几乎以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学生则忙于应付,根本无暇思考。“满堂问”使得问题变得琐碎化,从而把教学内容肢解得零零碎碎,使得小学生难以整体把握学习目标,被老师不断的提问弄得晕头转向,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提问浅层化
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21课《掌声》时的片段:
师:大家看一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不能找出在上演讲课之前小英的情况?
生:能。
师:好,快速找出来。
生: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你知道不知道这时候的小英心情怎样?
生:知道。
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她很难过,不快乐。
师:哦,她心里很难过。其他同学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用我们今天刚学的一个词来说,也就是什么?
生:忧郁。
师:对啦,在上演讲课之前的小英就是忧郁的。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上了演讲课之后的小英又是什么样子的?
生:她很快乐,开心,变得活泼了。
师:哦,她变得活泼开朗了。
……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促进有效提问的主要策略
激活学生的思维,达成教学的对话,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提问的策略,即促进有效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一)营造平等的对话环境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民主和人格平等是对话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民主与平等,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偏向灌输式的教学,师生之间也会呈现出传统的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对话教学实现了师生的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充满人性和爱心的对话平台。此时的教师自然而然地走下高高在上的“知识神坛”,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切对话。
(二)领悟对话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在真正理解对话教学后,在运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以第三者的身份客观地思索分析自己的课堂,找出其优点和不足,并不断地改进、完善对话教学的课堂,这就是对话教学的反思。
(三)熟练掌握对话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言语策略、非言语策略
1.提问的言语策略
1.1 在关键处进行追问。所谓关键处,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促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点。对话教学中的提问应该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使他们原本有些混乱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1.2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型问题也称发散型问题,是指要求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有大量不同的正确答案,这类问题方向发散,答案不定,重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3】。
2.提问的非言语策略
课堂提问本身是一种言语行为,但进行有效提问,还需教师掌握一些非言语策略。它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时,教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言语策略之外,还需正确运用一些非言语的策略,这主要涉及到教师的表情、手势以及言语变化等。另外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对话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