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等农业院校优势 构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2016-03-28 20:35王昌芹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吉林农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外语

王昌芹(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立足高等农业院校优势 构建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王昌芹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基于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分析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构建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 6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面向社会经济实际需要,既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成熟,有关应用型人才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介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职业教育委员会,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以及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10]。例如,朱士中 2010年对美国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于80年代引入我国并得到快速发展。各高校英语专业逐渐意识到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外语人才为主的单科型培养模式一味强调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复合式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4)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各高校围绕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论文检索结果粗略统计,近三年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术论文有 6160篇,充分证明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开始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接受教育的需求趋向多元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开始走向多元化时代。不同大学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一所大学的不同院系也可以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如《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世纪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所指出的,由于“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8]。因此,在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各高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各专业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类型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打造特色专业品牌。

2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英语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和挑战。近两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中就包括英语专业。各高校、尤其是综合型大学中的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从目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起步相对较晚,在学校一般属于边缘学科,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无法和传统优势学科相比。另一方面,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就业时处境尴尬,外语程度不占优势,又缺乏其他专业知识,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必须考虑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生存的意义问题。

农业院校作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员,既具备普通高校的普遍特征,又有农业院校的独特特征。农业院校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围绕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共性与个性特点,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资源,依托农业优势学科,重视市场需求,服务社会。因此,培养具有农业特色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潜在途径。探讨农业院校具有农业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对于丰富高等教育理论、构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对建构应用型人才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其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我国学术界虽然对“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公认的概念界定,但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认识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各学者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两个要素,后者则包括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保障措施等要素[8]。在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发挥高校的知识生产和成果开发功能为基础,通过人才培养内容、手段、制度和评价的有机组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在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学者普遍认为,其基本要素应包括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内容[9]。

基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依托农业院校优势学科,结合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尝试性的构建农业院校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3 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应立足于农业院校的特色,利用农业院校特有的专业优势培养出不同于其他综合型大学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以吉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为例,根据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其中,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有选择地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在以往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以“英语专业 +国际商务”和“英语专业+农业科技翻译”为方向,以“英语专业能力 +方向”为特征设置课程结构,在英语专业框架下提供多种选择,培养独具农业院校外语人才特色,广受社会欢迎,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较宽的相关学科知识面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14]。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加强学科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突出应用型人才”等特点。

在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之下,相应的建设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等。

3.2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

3.2.1依托农业院校优势学科,建设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立足毕业生就业环境,以缩小市场需求与培养现状之间的差距作为切入点,有选择地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本学校优势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既重视培养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英语基础课、更要利用好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增设如农业科技英语阅读、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等与农业相关的课程。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基础课程,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及技能,夯实学生学科基础,同时开设英语视听说、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三、四年级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设置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导论等英语高级课程,凝练系列农业概述课程和国际商务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学习优势及对客观就业趋势的分析由学生自主选择应用型课程,为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逐层深入地进行专业方向知识的实训培养,彰显特色。从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到知识内容上,体现上下承接关系,既注重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2.2围绕“应用型”外语人才特色,设计立体化教学内容,倡导混合式教学根据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现状,创建“基础+能力”的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而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QQ群、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将课上知识传授与课下信息交流结合。立足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逐步建设和完善网络资源,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各个环节的控制等都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应用型”特色。

3.2.3建设和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培养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要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由课程实践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组成。以吉林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例,课程实践体系既包括演讲比赛,英语戏剧周、配音比赛等夯实语言基础的各类实习,也包括如农业认识实习、农业科技英语翻译、摘要翻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实习。毕业实践体系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输出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遵循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结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加大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力度,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该逐步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以供学生实习使用。但目前实习基地的建立还面临经费、方向等各方面的困难,因此,应该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将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规模和效益突出的企业对学生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选派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到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力度,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构建具有农业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潜在途径,但教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的过程,在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立足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和英语专业的实际条件,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找到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生存意义。

[1]高林.应用型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6-39.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06):7-11.

[4]韩邦兴,陈存武,刘东,陈乃富.地方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56-58.

[5]何高大.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4):36-39.

[6]李敏.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01):109-112.

[7]刘伟.实践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9):123-127.

[8]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9]王红兵,赵兰荣,韩梦,张盈盈.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高教高职研究,2012(01):142-145.

[10]熊婧.应用型人材及其培养研究[D].教育经济与管理,江西财经大学,2010.

[11]叶海江,杨胜波.农业院校复合应用型专业外语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0):81-82.

[12]张士云.应对农业的世界发展趋势,培养农业应用型的外语人才[J].赤峰学院学报,2009(10):191-192.

[13]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国外高等教育,2010(05):147-149.

[14]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2015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支持项目

G642

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7.063

王昌芹,硕士,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外语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