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园林空间设计研究

2016-09-24 15:25:33南楠郭莉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吉林农业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云龙园林公园

南楠,郭莉(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园林空间设计研究

南楠,郭莉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园林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以空间体验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在城市园林空间中的行为模式,通过视觉体验和情感记忆体验,解读具有人性关怀的城市园林空间设计策略。

体验;环境行为学;人性化设计

当代园林设计的审美意识已经从图面的美观及形式的美感转移到以人为主体的空间体验和情感关怀上,更多强调人的情感共鸣和景观的参与性。这也要求设计师更多的关注人性化环境空间的营造。

1 环境行为学的解读

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心理学[1],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根植于心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理论,更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间的关系(即人的行为与城市、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城市园林空间的设计中具有更强的应用性。

2 基于行为模式的园林空间分析

根据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人们对于园林空间的感知是以自己为中心的,通过对地形、地面铺装、植物轮廓等具有连续性品质的元素,作为支持感知的先决条件,构建空间感,因此园林空间设计是多种模式的组合,每种模式都是空间模式与行为模式的结合。

2.1行为模式与路径

在人们对园林空间的感知过程中,可达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道路空间的设计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和结构框架,承担着各区域间的有机组合和组织交通的作用,道路的穿越伴随着游人对园林空间的体验,并且,设计师的意图是沿道路来组织和展开的。因此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深入把握,不仅可以保证道路可达性的实现,更能在尺度、色彩和形式上提升景观质量和人们的游览体验。

2.2细部空间与体验

丰富的园林空间是地形、道路、植物、水体和建筑小品等多种设计元素的有机组合,很多设计语言的传达往往是通过细致有特色的园林细部空间景观来完成的,这些细部空间和景观细节设计传达着某种情感,并能引起游览者的共鸣。

3 园林空间设计实证

关于空间布局,开普兰夫妇[5]告诉我们,人们喜欢可以理解和能够融入其中的景观。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并提炼园林空间,基本可以分为两种:视觉体验空间和情感体验空间。

3.1视觉体验空间

人们在环境中的移动伴随着视觉体验,以往园林空间的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功能性,而忽视了人们的视觉体验,视觉体验空间不仅影响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总体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空间感受和行走线路。

如图1、图2所示,徐州云龙公园主入口的两条道路,根据视线分析尺度基本相同,但根据调查,大部分游客选择红色箭头(深色箭头)道路,因为道路尽端的舞台广场的生肖雕塑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舞台广场的音乐声及人们的活动声响也起到了引导游览的作用。而对于附近居民,则有可能选择黄色箭头(浅色箭头)道路,因为黄色箭头道路为公园的原有主要通道,并且按照思维定式,很多居民依然认为这是最宽的一条路,所以大家会依循习惯进行路线选择。

图1 云龙公园东门入口 

图2 云龙公园东门入口草图

3.2情感体验空间

在园林空间中,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同时伴随情感体验的四维空间,同时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的空间的记忆也在改变,那么如何在园林空间的设计中构建起人们的情感空间,就成为了设计的重点。

3.2.1情感空间人对空间具有三大特性需求:领域性(安全性)、公共性和私密性,其中,公共性和私密性是人的基本需要,所有园林空间的聚集地,都是这两者间矛盾平衡的体现。

以徐州云龙公园舞台广场设计为例,如图3,作为开展活动的广场空间,不仅需要活动空间,同时还要考虑欣赏空间和行走空间的设计,人有时愿意去观察和注意别人,而被公众注视则会感到不安[3],利用树木或者建筑小品的设计,创造“边缘空间”,不仅创造了可停留的驻足空间,同时提供了视线较好的欣赏空间;人们在欣赏别人的活动时有可能会被吸引,进而变成活动的一份子,所以从广场的边沿到达活动区域的有效途径即为行走空间。

图3 云龙公园舞台广场生肖雕塑 

图4 舞台广场平面草图

舞台广场周边以十二生肖的铜雕和圆形树池,营造了丰富有趣的“边缘空间”和欣赏空间,同时在抬高舞台和生肖雕塑间预留9米的行走空间,保证游人在欣赏铜雕和舞台活动的同时,不影响其他游人的穿越活动;而每个铜雕间距12米,游人以铜雕为中心自发形成小型活动群体,12米的间距保证了每个小群体的私密性,环形的布局方式保证了空间的向心性,使游人的视线有效的集中到舞台空间,而不会游离。

3.2.2记忆空间——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是空间环境信息在人脑中的反应[4],城市规划领域的认知地图研究始于凯文·林奇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园林空间作为人们对城市形态描述的重要元素,也可以借助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简单评价,这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设和改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5、图6为园林专业学生为两个城市公园绘制的认知地图,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云龙公园的道路系统有很清晰的认知,并且可以沿行走路线绘制各个景观节点或重要的景观标识;而对奎山公园的道路系统描述相对模糊,但对景观节点的描述较为细致,联系学生的具体绘图过程也可以发现,78%的学生对云龙公园的景观描述图是从出入口广场开始沿道路绘制;而对于奎山公园的布局,大部分同学记忆较为模糊,只有15%的同学能记得大致的道路走向,但大部分同学对建筑小品和小型园林空间的印象极为深刻,所以在绘图时首先描述节点的细节性景观,如雕塑、铺装及广场名称等。

图5 云龙公园认知地图 

图6 奎山公园认知地图

对图4,图5两组认知地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伴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对景观的认知会逐渐变化,认知模式出现了混合性和流动性,不论是道路空间还是小型的散布的特色园林空间,都是构成完整的游览体验的重要环节,明晰的道路空间布局对景观的总体感知起到重要的框架作用,同时丰富别致的小型园林空间设计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结语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以人的参与为主,以人们的特殊体验作为园林景观的载体予以表达。园林景观存在的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结合环境行为学研究,是希望从“人性化”的角度挖掘园林空间特征,提升园林景观的质量与品位,高效的园林空间的营造是基于对人的环境行为的充分了解,并综合构成空间的各要素,才能创造出舒适宜人、特色鲜明的人性化空间。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02).

[3]Albert J.Rutledge.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5——认知地图法[J].中国园林,2009.

[5]Kaplan R,Kaplan S.The Experience of Natur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B:340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3ZD03);徐州工程学院教研课题《体验式教学新模式下暗默知识的转移研究——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YGJ1540)。

G642

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7.057

南楠,硕士,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郭莉,博士,徐州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观生态。

猜你喜欢
云龙园林公园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8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5:26
清代园林初探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在公园里玩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苏云龙作品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周云龙教授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 02:51:34
云龙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环境科技(2015年4期)2015-11-08 1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