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彧 罗俊杰
(天津大学,天津300000)
中国与日本的传统观念对墓园景观文化的影响
张彧罗俊杰
(天津大学,天津300000)
墓园文化是殡葬文化和造园文化的集合,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两国墓园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重新解读传统墓园文化。
传统观念;墓园景观文化;影响
我国的墓园文化受到宗教文化、生死观念、风水文化、等级观念的影响,演变形成不同形式的丧葬类型。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魂,魂魄不会随着物体的殆尽而灭亡,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免受自然祸害,于是便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日本的墓园文化也受到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影响,但自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极乐净土等思想与传统的神道教等思想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死观。关于墓园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相关文献也指出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墓园是指生者为死者建立的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墓地。狭义的墓园指的是人们在葬地营建具有园林外观、殡葬功能的境域,该境域不仅为逝者提供安息之地,还供生者在其间凭吊感怀,它是殡葬文化与园林文化结合的产物。
中国人的生死观突出体现在:信奉人死后灵魂不灭,生死一体化,死是生的延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对祖先的祭拜。人的生存时间是短暂的,而死后的世界却十分漫长,所以对阴宅的造建要更加考虑环境的选择,尤其帝王陵寝,他们生于世上时享受一切荣华富贵,死后仍希望占有生前所有的一切,因此产生帝王陵寝建筑。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生死观,重生敬死,日本人对待生命有着热爱和珍重的态度。日本人常把樱花比作人的一生,同时,日本人相信灵魂不灭。人们普遍认为,生与死这种人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截然对立的界限,变成了一个变化过程中互相衔接的2个阶段: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延续。
3.1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阶段的一种特殊形式。折口信夫认为:灵魂,原本是自外来到人体中,有时候是游离在外的灵魂,这称之为“魂”。这个魂可以表明,生命存在是灵魂的依附体,通常在人体中并不外露。灵魂,原本居于海中、山中、天空之上,由它的保管者搬运到人体中,这个搬运的动力则称为“灵”。所谓祖先崇拜,就是把祖先视为具有超自然影响力的精神存在,通过与祖先灵魂的交流,成为现实中人们向上发展的一种信仰。日本人的祖先崇拜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日本的祖先崇拜注重现实性,同时,日本的祖先崇拜是与神佛合一信仰相结合。
3.2礼孝并重
礼孝并重的思想对传统墓园景观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族墓的排布上尊卑有别。清东陵的巧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的礼制设计排列的。随着帝王陵寝制度的不断发展,帝王陵内的祭祀设施愈加完善,发展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己经形成由“神道气”、“前朝”、“后寝”构成层层递进的祭祀礼仪格局。明孝陵的陵区仿明皇宫布局,形成层层递进的三进式院落,陵域内设有外御河、内御河和宝城御河3道河流,将陵域划分成导引区、神道区、前朝区和后寝区4个部分,并通过御桥将这4个区域连接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使得空间序列具有层层递进的节奏感,进而强化了礼仪性。
3.3综述佛教的影响
人死之后是有灵魂的,人死但是灵魂不灭,而且可以再生为人,这是佛教最基本的生死观念,也是最重要的六道轮回思想的根基。佛教认为任何有生命的生灵都要在“三世”和“六道”中生死轮回、永不灭亡。一切生灵都要在这六道之中无限轮回转生,而决定某一生灵下一个转生的依据是这一生灵在前一世所积累的“业”。正所谓“善业善果,恶业苦果”,一切生灵的轮回转世都要依据这一铁则。六道轮回是天地自然运作的,并非某一“神”所主导的。佛教融入日本之后,人们对于复杂的理论——六道轮回做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释。日本的固有信仰中就有祖先死后,其升华为祖灵这么一种传统。这就与佛教中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的说法相结合,形成了人死后灵魂会根据前世所做的“业”而进行永不中断的轮回之旅这么一种观念。灵魂作为轮回转世过程,以及追求涅槃,跳出轮回的观念被日本民众所接受,成为日本国民风俗。
从墓园的概念以及我国墓园历史发展出发,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生死观的差别,通过分析传统观念,包括祖先崇拜、礼孝并重、灵魂不死以及佛教对我国墓园文化的影响。对我们现代墓园建设的园林化、艺术化,营建具有浓厚自然人文气息的墓园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影响,能够在祭奠先人的同时亲近自然,得到艺术文化的熏陶。
1陈静.灵魂不朽精神永存——当代陵园建筑研究设计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冯沪祥.中西生死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