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其量”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演化

2016-03-28 15:18陈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句法现代汉语副词

陈琳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充其量”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演化

陈琳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充其量”作为现代汉语三音节结构,主要充当状语,常用于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中;经过词汇化,由动宾短语发展为词,且词汇化与副词化同步进行;在主观化的作用下,由限定性副词走向评注性副词。在评注性副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了话语标记倾向,表现为修正性让步和推论性因果功能。

充其量;词汇化;主观化;话语标记

对于现代汉语三音节结构“充其量”,我们查阅现代汉语通用词典发现,有的词典没有收录,有的收录了,但对其解读又各不相同①词典中的释义汇总如下:《新现代汉语词典》(1992)的释义为: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计;至多;最多。《汉语大词典》(2002)的释义为: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算,犹言至多。《应用汉语词典》(2002)的释义为:最多;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算。《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7)的释义为:打足了算,至多也就是(某种情况)。《新编现代汉语词典》(2008)的释义为:表示作最充分的估计或评价;至多。《当代汉语词典》(2009)的释义为:作最大限度的估计;最多。。那么,“充其量”是如何发展的呢?对其语义的界定、词性的判断又是怎样的呢?它的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本着历时考察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对“充其量”进行描写、分析。

我们检索了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和人民网,发现现代汉语中共有“充其量”语料20996条(包含重复的语料),本文例句均引自这两个网站。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从这两个网站中各选前500条共1000条(排除重复句)作定量数据分析。

一、句法分布和功能特征

句法分布和功能特征着眼于“充其量”的外部特征,是我们直观的分析,因此放在首位。

(一)句法分布

“充其量”可以充当:状语、定语②在语料中,仅发现一例“充其量”作定语的情况,列举如下:“一切种种新体白话书,至多的充其量的销路只有两万”。(瞿秋白《乱弹·吉诃德的时代》)“充其量”作定语不具有普遍性,这应是“白话文运动”及特定年代的产物。,充当状语的用法很普遍。例如:

(1)李梦华……对记者说:“过去人们总讲武术是中国的事,后来充其量讲是东方的事,现在西方人争办比赛。”(1993年《人民日报》12月份)

“充其量”句法位置较灵活,具有一定的述谓性③也有语言学家提出“高层谓语”的概念,考虑到习用性,我们这里仍沿用传统的“状语”这一术语。。

“充其量”位于句中,即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这种句中插入虽然有一定的语义表达功能,但主要还是表达情态,省略并不影响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义。例如:

(2)宋查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有抱负的农民,决不能让他以假充洋。(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2’)宋查理不过是一个有抱负的农民,决不能让他以假充洋。

省略后,句子的主谓句结构没变,基本语义也没变。

“充其量”位于小句间,有一定的衔接作用:

(3)故宫没有删改过原画,充其量,也只是把原来那块并不属于《清明上河图》的补丁给拿了下来。(《故宫老院长驳斥〈清明上河图〉“篡改说”》2003-10-16人民网)

“充其量”在两个小句之间独立存在,起衔接、连贯作用,后一句对前一句进行深化说明。

从句间到句中还有一种过渡情况,即“充其量”位于主语之前,即句首。

一般情况下,“充其量”位于主语之前还是主语之后并不影响语义。例如:

(4)与羊绒原料2-3的涨幅相比,成衣价格充其量也只上涨了20%-30%。(1994年《报刊精选》12)

(5)充其量,深圳大学只是个未满10岁的孩子,在前进中摔过跟头,出现某些失误是不足为奇的。(1994年《报刊精选》05)

我们可以通过变换分析得出以下两个句子:

(4’)与羊绒原料2-3的涨幅相比,充其量,成衣价格也只上涨了20%-30%。

(5’)深圳大学充其量只是个未满10岁的孩子,在前进中摔过跟头,出现某些失误是不足为奇的。

我们认为这对应的两句话的语义不变,但语用方面有差别:“充其量”放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使句子更连贯、紧凑,突出话题,其辖域是其后的述题,如例(4)辖域是其后的述题“也只上涨了20%-30%”;“充其量”放在主语之前,且与主句有停顿,有强调的作用,其辖域是整个命题,如例(5)。

(二)组合能力

组合能力指能跟什么成分成句,“充其量”后面接谓词性短语、句子,也可接体词性短语。例如:

(6)沈耕夫村部牌子不能多,充其量几间办公室、几张办公用桌,平时除了一个老头看管电话按时开放广播外,很少有人正常办公。(1993年《人民日报》11月份)

例(6)中“充其量”后的体词短语不是指称性的,而是陈述性的。即“充其量”所在的句子是述谓性的,“充其量”统括其后述题,而不是对其后谓词、体词进行修饰。

(三)高频共现

在我们的1000句定量分析中,有56.1%的“充其量”与“只”连用,有22.4%与“不过”连用。除此之外还有与“仅”“就”“而已”“罢了”连用的情况。“只、仅、就、不过”是帮助表达主观小量的范围副词;“而已、罢了”是帮助表达主观小量的语气词。例如:

(7)由此看来,基金没有热起来,充其量只能说是不温不火。(1994年《报刊精选》04)

(8)该园日接待游客最高纪录是3万人次,而如今每天充其量仅三四千人次而已。(1996年《人民日报》10月份)

当然,语料中也不乏“充其量”与“不过”“而已”共用于一句的情形,甚至“只”“不过”与“而已”共用于一句的情况。但是它们的位置各不相同:“不过、只”常用于“充其量”之后,不用于句尾;“而已、罢了”作为语气词用在句尾。这些词的使用使“充其量”表达的主观小量、轻化情态义凸显。

综上,“充其量”句法位置灵活,句法功能相对单一,主要充当状语,后接谓词性成分;少数情况下带体词性成分,常与表示主观小量的副词、语气词连用。

二、语义属性和表义倾向

(一)“充其量”的表义倾向

我们在检索了现代汉语通用的语文词典,并在对释义作比较的基础上,将“充其量”在“零语境”下的意义界定为:“作最大限度的估计”。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充其量”,我们结合语料,考察“充其量”在不同语境中的附加义,并按语义功能对其进行分类:

1.描述性的客观陈述

包括对“量”的推算和对“质”的推断。陈述者基于现实情况,尽量往“大、多”里说,意在不超过某一范围,目的不在于主观态度,而在于客观陈述。例如:

(9)多数经济学家虽然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但认为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充其量可达2%。(新华社2001年三月份新闻报道)

(10)你买一只计算器,充其量送你几节电池。(1995年《人民日报》8月份)

例(9)中出现的句式是“充其量+数量短语”,对数量的估计是“充其量”的主要用法之一。例(10)是对现实情况作最大可能的判断,也是对现实情况的描述。

2.推测性的主观评注

陈述者在引进一种事实、推测的基础上融合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评价,目的不在于客观陈述,而在于表达主观态度,不在于把客观情况往“大、多”里说,而在于表达“小化、轻化”的倾向。例如:

(11)一味模仿,产品充其量只是二三流的,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1993年《人民日报》1月份)

(12)其实,新闻中的“某县政府”充其量只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政府,但绝对担不起“好政府”这个称号。(《是“好政府”,还是知错能改的政府?》2003-12-31人民网)实际上,在陈述者的心目中有一个量级、程度级的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小化、轻化”的贬义意图。在例(11)中,“充其量只是二三流的”,是与“一流产品”比较、区分的;例(12)中“充其量只是一个‘知错能改’的政府”,是与“好政府”比较、区分的。

“小化、轻化”的主观评价情感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带有主观贬义,不以为然;另一种在于弱化情况的严重性,不在意,相当于“大不了”。例如:

(13)谢妮德·奥康纳、安妮·莱诺克斯、恩雅、U2、“全红”、莫里西等,虽能成为一时热点人物,但充其量能算个配角。(1993年《人民日报》3月份)

(14)比如面子事,本属虚幻不实,充其量,不过失去一虚幻面子耳!(《佛法修正心要》)

例(13)表达这些热点人物在作者看来不过是配角。例(14)表达失去面子一事在作者看来并没有很严重。

(二)出现句类

句类是从语义角度对句子所做的分类。在1000句定量分析中,“充其量”主要用于陈述句,且61.4%是判断句;有一例用于反问句,一例用于感叹句。

反问句和感叹句都是用来加强说话者的语气的,实质上也是对一种情况的陈述。

由此,“充其量”的语义表达为:“作最大限度的估计”,或同时伴有“主观小量或轻化”的评价义,多用于判断句中。

三、发展演化过程

(一)短语到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充:填满;量:称轻重也。凡所容受曰量。”“充其量”最早出现在六朝《全梁文》:

(15)若夫居敬行简,喜愠不形于色,知人善诱,甄藻罔遗于时,临财廉,取予义,明允方大,处变不渝,汪汪焉,堂堂焉,渤碣河华,不能充其量。

这里的“充其量”是一个动宾短语,作谓语的核心成分,意为“填满他的度量”,“其”有具体的指代对象。

到了宋代“充其量”有所发展:

(16)问:“自其节目言之,便是‘各正性命’;充其量而言之,便是‘川流不息’。”(《朱子语类》第九十四)

这里的“充其量”作定语,与“自其节目”对举,语义为字面义的相加,还是一个短语,充其量是一个固定短语,大致相当于“扩大到最大化”。

到了清代“充其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的指代性减弱、消失,同时结构凝固、语义融合。

(17)只这邓九公,充其量,不过一个高阳酒徒,又有多大的福命!(《侠女奇缘》第三十二回)

(18)老爷说:“……我虽致信乌克斋,他在差次,还不知有无,便有,充其量也不过千金……”(《侠女奇缘》第十二回)

这里的“充其量”义为“作最大限度的估计,最多”。句法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句法位置灵活。由此,“充其量”发生词汇化,由短语发展为词。

(19)“我们只要不违反日本的法律,公使馆能拿我怎么样?你尽管放心,充其量,不过在日本暂时出了浙江的籍。”(《留东外史续集》第十一章)

这里的“其”已完全没有指称性,主语隐含泛化,主观性进一步显化。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小说中仍保留了“充其量”作为短语作谓语的用法,例如:

(20)海非水无以充其量,水非海无以会其归。(《木兰奇女传》第二十六回)

“充其量”与“会其归”对举。在这一时期,词汇化了的“充其量”与短语“充其量”并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充其量”最早出现在六朝,宋代开始发展,清代发生词汇化,由短语进入词库。①限于我们只找到13例古汉语语料,只能依此对“充其量”的历时发展脉络作简略概括。

清代-民国-当代,甚至现代,出现了“充其极”“充其极量”,例如:

(21)此事一经声扬,小崔果然危险,然而充其极量,也不过削职而止。(《民国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22)还是梅校长说得中肯、明白:“大学俨然为一方教化之重镇,而就某声教所暨者言之,则充其极可以为国家文化之中心,可以为国际思潮交流与朝宗之汇点。”(2011年04月26日《北京日报》)

用“极”代替“量”或者加入“极”,是用羡余的手法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这两个词的接受度不高,在语言经济性原则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淘汰。

(二)限定量度到主观评注

我们从词典释义中可以看到,“充其量”被归类为副词。同时根据张谊生(2000)论述:“副词是主要充当状语,一部分可以充当句首修饰语或补语,在特定条件下,一部分还可以充当高层谓语和准定语的具有限制、描摹、评注、连接等功能的半开放类词”。在上文中,我们论述了“充其量”在历时发展过程中意义逐渐融合,句法位置由谓语的核心位置到次要位置的演化历程。在现代汉语中“充其量”主要做状语,可以用在句首,语义融合,表达“作最大限度的估计”的意义,意义虚化不实在。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充其量”的副词性质。那么“充其量”属于副词的下位分类:限定性副词还是评注性副词呢?

我们认为“充其量”经历了一个从限定性副词到评注性副词的发展过程。

从语义上看,“作最大限度的估计”,这里的“最大限度”涵盖了“范围、程度、数量”等,同时,既然是有“限度”就会有限定性,此时我们认为“充其量”是限定性副词。例如:

(23)老爷说:“……我虽致信乌克斋,他在差次,还不知有无,便有,充其量也不过千金……”(《侠女奇缘》第十二回)

(24)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当代CWACAPB0050)

例(23)中“充其量”是对数量的限定,表示不超过“一千金”这个范围。例(24)中“充其量”是对一种行为的限定,表示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都不会大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的范围。

当“充其量”的限定性降低,焦点转移,表达主观评注的意义就会凸显。不管客观事实如何,说话者都意图表达“轻化、小化”的主观情感。例如:

(25)你一个县级市的刑警队长,算个什么官儿,充其量不就是一个副科级?(张平《十面埋伏》)

(26)“共产党被人民称颂为‘太阳’是毫不夸张的。至于所谓‘四大天王’、‘小虎队’充其量不过是通俗歌坛上一时走红的‘小星星’罢了。”(1994年《报刊精选》02)

例(25)是一个反问句,表达说话者强烈的个人情感,通过“充其量”表达对“刑警队长”贬义、不满的态度。例(26)“充其量”后接比喻句,比喻句自然是说话者经过比较、提炼相似处的思维过程而得出的,其中必定融合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

当“充其量”获得主观评注义时,其句法位置就变得灵活不再固定,逻辑主语常隐含泛化或模糊不清。“充其量”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主观量”上,“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者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与“客观量”相对。“充其量”表达的是不管客观量大小如何,主观上都是表达“小量、轻量”的情感态度的。

由此我们认为“充其量”的词汇化与副词化倾向同步发展,且是一个处在发展变化中的词。

(三)话语标记倾向

“充其量”获得主观评注义后,逐步有了话语标记倾向:表修正性让步、表推论性因果功能。

1.表让步

即在前一句语义的基础上退一步说。例如:

(27)看来对摩托罗拉的品牌自信不可乐观,充其量,这只能避免品牌成为其弱势,而远不能成为其优势,更不能指望为包打天下的法宝。(《摩托罗拉:豪堵信息家电》2003-12-9人民网)

(28)好了,在一本书的空白处,找个“五号字八分空”的位置,营造一个“文化空间”。这“空间”,不是“文化殿堂”,亦非“文化广场”,充其量,“文化阁楼”而已。(《报刊》vol-187)

(29)小泉曾屡屡深情回忆他在英国的“留学”经历,近日却被媒体挖出他在英国只是一名“业余”学生,没有学分和学位,充其量是“游学”。(《人民时评:也说布什服兵役与小泉留学》2004-2-20人民网)

“充其量”所在的句群都或多或少带有否定意味的主观倾向,它对前一句的语义承接不是全盘否定,而是降级的肯定,修正性的退让。比如例(27)中,不能成为品牌的优势,只能避免成为其弱势。例(29)不是对小泉的全部否定,而是拿“游学”对举“留学”。这种表达常用仿词的修辞手法表现,比如例(28)中“文化阁楼”是对“文化殿堂”“文化广场”的仿造。

由此在形式上形成了前否后肯“不是……充其量是……”或前肯后否“充其量是……不是……”格式。这是因为“充其量……”句在主观上限定了程度、级别,“不是……”句进一步否定了更深程度、更高级别的情况,两句对比,主观评注性更加突出。

2.表推论

对前一句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论证。例如:

(30)按照传统方式去经营常规农业,充其量只能让农民达到温饱以求生存,而绝不可能做到在市场经济的天地里求发展。(1995年《人民日报》2月份)

(31)如果一篇时评仅仅只有时效,没有针对性……充其量,只能说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的评述。(《时评的特征及形态》2004-01-14人民网)

由此形成了“如果……充其量是……”的格式,“如果……”句提出一种情况,“充其量……”句对其可能产生的结果作推测。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就句法分布来看,“充其量”主要充当状语;常与“只”“不过”“而已”等表示主观小量的副词、语气词连用;主要用于陈述句中表陈述、判断。就发展演化过程来看,“充其量”从动宾短语,经过词汇化发展为词,同时词汇化与副词化同步进行,在主观化机制的作用下,从限定性副词向评注性副词发展,其间还衍生出了“充其极”“充其极量”两个异形词。在主观评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又有了话语标记倾向,表示修正性让步、推论性因果关系。

“充其量”与“最多、至多、顶多、大不了、不外乎”在表义特征上均为“表最大限度,不超过某一量度”,但是它们在主观性强弱、韵律节奏、语体选择、语篇衔接功能上各有差异,其中,“充其量”与“大不了”更为接近。“大不了”与“充其量”都可以表示“至多也不过”,都是表达主观小量的副词,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大不了”限定的成分是说话者对可能出现的结果作最坏程度的推断;“充其量”限定的成分是说话者对可能出现的结果作最大程度、量度的推断,所以“大不了”的主观评注性强于“充其量”。限于篇幅,详细的比较我们拟另文探讨。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3]董秀芳.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9 (5).

[4]杜超.“大不了”的多角度考察[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2.

[5]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10(1).

[6]刘瑾.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贵州大学学报,2011(2).

[7]潘晓军.“大不了”与“不外乎”的词汇化过程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4).

[8]孙茂恒.“大不了”的词汇化及其词典释义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2011,28(4).

[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10]徐时仪.词组词汇化与词典释义考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11]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2).

[12]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J].中国语文,2000(1).

[1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8-76,299-319.

The Subjectivity and Textual Cohesive Function of“Chong qi liang”

CHEN Lin
(Language Institut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s the three-syllable adverb in modern Chinese,“Chong qi liang”mainly functions as an adverbial.It usually appears in declarative sentences especially in judging expressing sentences.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Chong qi liang”evolved from a verb-objection phrase into a word,and its lexicalization and adverbial⁃ization we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In addition,the word develops from restrictive adverb to expositive adverb by subjectivisation.In discourse,it serves as concession and causality function.

Chong qi liang;lexicalization;subjectivisation;textual cohesive function

陈琳(1990—),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H146

A

1008-2794(2016)01-0104-05

2015-08-10

猜你喜欢
句法现代汉语副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