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州市“百姓富”现状与提升的研究
——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2016-08-18 07:19王世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财产性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王世文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对苏州市“百姓富”现状与提升的研究
——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王世文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十二五”期间是苏州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居民富裕程度提升最快的时期。为了实现“百姓富”事业迈上新台阶,“十三五”苏州市农村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需分别实现7.5%、7.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从苏州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没有挑战。基于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苏州市还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稳定工资性收入增长;需抢抓市场机遇与发挥政策优势,支持大众创业增加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需主动适应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工业化、农业服务业化发展趋势,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此外,还需继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补齐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短板,维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优势动力。

百姓富;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提升

一、引 言

“百姓富”是“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2014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为1060.4万人,占江苏省的13.32%,居全省之首。苏州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将对推动全省实现“百姓富”发展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中,居民收入水平和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两个翻番”,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居民收入水平和质量也是“百姓富”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百姓富”发展的首要目标即是:“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2]。“十三五”期间的苏州发展目标也提出要“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用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变化的关键指标。全面建成小康“两个翻番”之一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即是用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指标进行衡量考核的。因此,当前苏州城乡居民究竟有多“富”?苏州居民人均收入的来源情况是否稳定,是否可持续?实现江苏省“百姓富”先行军排头兵的发展目标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通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分析可以对这些问题得出较为具体的认识。

二、“十二五”苏州居民收入的特点

(一)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二五”期间,尽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滑到了个位数9.5%(见表1),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环比平均值分别为11.5%、11.9%,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表明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了更多的实惠。

(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差距缩小最快的时期

“十二五”期间,是苏州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时期,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11.9%,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是苏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最快的时期。

(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富裕程度最高的时期

201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较2010年分别下降9.2%和7.6%,年均降幅度为近5个五年规划以来之最,达到30%以下。同期,城镇和农村居民全部消费支出占比下降程度也表现出同样特点。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也是苏州居民最富裕的时期,衣食必需品消费占比明显下降,财务自由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四)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省、全国前茅,但相对优势出现滑落

2014年,苏州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江苏省13市首位,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排名全国33个大中城市第2、第3,并且是全省和全国城镇、农村排名差距最小的地区。但2014年和2010年比较,苏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全省平均水平出现微小回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全省平均水平略有提升,但相对南京市的优势却略有下降,2015年继续下降0.32%。2015年,上海和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5万元,但苏州和上海之比却从2014年的97.83%下降到95.16%,差距呈现明显拉大趋势。

表1 1990以来苏州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及相关指标比较①表中带“ ”号的为2014年末数据,非“十二五”末2015年数据。平均增速为各年环比增速平均值。2015年数据来自《2015年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其余根据各年《苏州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表2 2010、2014年苏州与江苏省部分城市收入、恩格尔系数比较②表中城镇、农村收入,2014年均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资料来源:2015年和2011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此外,上文数据表明苏州农村和城镇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是,缩小程度滞后于全省平均下降幅度。2014较2010年,苏州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提高2.2%,但小于全省平均提高水平3.81%。总之,尽管“十二五”期间,苏州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相对全省而言并无优势,仍旧落后全省平均水平。

(五)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但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趋势相反

2014年,苏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4.20%、59.34%,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见表3)。但是,同2010年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从58.4%提高到64.20%,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却从66.42%下降到59.34%。数据表明,“十二五”前4年,工资性收入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均具有决定作用,也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但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导作用却出现了下降。

(六)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2014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占比从3.12%提高到14.19%,农村居民从6.57%提高到10.47%(见表3)。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均发挥了较大贡献。一方面是苏州居民财务自由度提升后投资能力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同近年来房屋租金上升,以及金融市场投资机会较多存在密切关系,但其可持续性存在较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此外,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福利分配和股份分红也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七)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2014年,苏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同期由于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推进,受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社保三大并轨”及逐年提升的影响,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占比却提高了3.99%,对居民收入增长发挥了较大贡献,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增长相对最快的部分。

表3 2010-2014年苏州市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比较①数据根据苏州统计调查公众网有关资料整理而得。(%)

三、“十三五”期间提升苏州居民收入的建议

(一)发展目标预测

依据考虑目标和条件的不同,苏州“十三五”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可以有多个选择方案(见表4)。方案一,如果继续保持“十二五”前四年(即2011-2014年)的年均增长率,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维持约12.42%、12.60%的增长率水平,则2020年会较2014年实现翻番。方案二,如果实现小康“翻番”目标,较2010年翻番,苏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需要维持3.82%、3.82%的增长水平。方案三,如果要实现适度领先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实现2020年较2010年增长2.5倍,则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需要维持约7.75%、7.64%的增长率。

考虑基数效应和新常态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因素,苏州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方案一的挑战偏大,不宜作为选择目标。方案二固然实现了居民收入“翻番”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但显然不是各方能够接受的,过于消极被动,也不符合苏州“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GDP增速大约在6.5%~7%之间,考虑苏州发挥建设“强富美高”排头兵与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目标的需要,以及苏州创新能力积累形成优势的发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预计大约在7.0%以上。进一步考虑,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差距有效缩减等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三五”期间苏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现7.5%、8.0%以上的增长率较为可行合理。

表4 “十三五”期间苏州居民收入不同预测方案比较①数据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15》整理计算而得。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保障

2014年,苏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4.20%、59.34%,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假设现有收入结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以当前苏州经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则农村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实现持续中高速增长存在较大难度。其中,苏州市人均产值增长率负增长和现有企业盈利能力偏低将构成较强的不利约束条件。“十二五”前四年,苏州市一、二、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增长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第二产业从13.61%下降到3.48%(见表5)。2014年,苏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利税率和利润率分别为6.8%、4.8%,仅为上海市的48.5%和63.16%,也明显低于天津和重庆。“十三五”期间,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苏州城镇和农村居民可能面临“涨工资”和“找工作”的两难选择。此外,利税率偏低也会制约政府税收的持续增长能力,影响政府对城乡居民社会福利改善投入的财政投入规模。因此,在苏州居民收入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扭转产出效率增长率递减趋势和快速大幅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是保障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根本基础。为此,企业需要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夯实工资性收入增长的物质基础。

表5 2010-2014年苏州从业人员人均产出比较②数据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15》整理计算而得。

(三)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新源泉

近年来苏州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沉淀集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逐渐发力。“十三五”期间,随着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建设的推进,企业产出增长率下滑和盈利能力偏低都将出现趋势性转折。但在实现转折之前,甚至转折之后,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实现居民收入多元化增长,都将是确保居民收入实现“十三五”增长目标的重要源泉。

第一,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同杭州、上海相比,2014年,苏州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仅为杭州的78%,更是不及上海的40%,“十三五”期间能否补上这一短板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具有积极意义。而2014年苏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较2010年增长2.56倍,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二五”期间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绝对优势部分。如果该项优势指标增速回落势必会对“十三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构成一定压力。“十三五”期间,苏州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全面解决好社保、教育和医疗卫生等问题。以及积极探索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机制,以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多举措补上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的相对短板,维持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的优势。

第二,开创大众创业新局面,实现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工业革命4.0和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为居民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与技术机会,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的落实为居民创业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十三五”期间,苏州市应像招商引资一样抢抓机遇,建设相对优势突出的创业生态圈,以大众创业引领区域发展,提升居民经营性收入,构建实现“百姓富”发展目标的新引擎。此外,大众创业不仅是提升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创造投资机会,对稳定苏州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相对优势也具有一定意义。

第三,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经营性收入贡献度下降态势。2011-2014年,苏州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分别为21.44%、21.16%、16.98%和19.49%,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度出现一定下降。经营性收入是农民的重要基础性收入来源,对其占比下滑现象应予以高度关注。“十三五”期间,一是,可以借鉴浙江省“特色小镇”和“小镇经济”发展经验,鼓励农村经济创新创业及特色发展,作为苏州市“开发区经济”的重要补充,并藉此提升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二是,高度关注土地两权流转、农业工业化、农业服务业化、互联网+农业带来的政策与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引领全国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苏州农业“亮点”向“强项”的转化。

第四,做优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率持续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财产性收入是苏州农村居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构成部分之一。“十三五”期间,苏州还应创新思路,做优做强村级联合公司,加快落实“一村二楼宇”及其他政策,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逐步提分红水平,使之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结 论

从居民实际收入、消费后剩余收入(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和恩格尔系数等统计指标可知,“十二五”期间是苏州百姓富裕程度提升最快的时期。“十三五”期间,实现“百姓富”事业迈上新台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是苏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以及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发展目标,苏州还需深入研究探索“十三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机遇,挖潜提优,扬长补短,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结构的快速多元化调整。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光明日报,2015-11-04(1).

[2]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新华日报,2015-11-25(1).

[3]房海峰,詹欣.第77期苏州百姓富实践之路研究[EB/ OL].苏州统计调查公众网,(2015-10-16)[2015-12-20]. http://www.sztjj.gov.cn/info_detail.asp?id=22466.

[4]苏州市统计局.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苏州日报,2016-01-18.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vil Affluence in Suzhou: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CDI
WANG Shiwen
(Business School,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

Suzhou residents have benefited more from the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an in any other period.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hancing the undertaking of“Civil Affluence”to a new level,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Suzhou is supposed to reach the AAGR over 7.5%and 7.0%respec⁃tivel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uzhou,it seem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goal is not without challen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esidents’income structure,Suzhou also need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to stabi⁃lize the salary increase,to seize the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policy,to support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to increase business and property income,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circul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gricultural services and to put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e supply into effect so as to increase business and property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Fur⁃thermore,Suzhou needs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ublic finance system and transfer payment system,to overcome the weaknesses of some urban residents’income growth and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s of the dynamic income growth of its rural residents

civil affluence;PCDI;current situation;upgrade

王世文(1969—),男,山西宁武人,教授,博士,苏州专家咨询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金融市场。

F124.7

A

1008-2794(2016)01-0013-05

2015-12-20

苏州市专家咨询团2015年资助课题“苏州‘百姓富’现状与提升研究”(A2015004)

猜你喜欢
财产性居民收入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
杭州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