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国工业化

2016-03-28 22:59蔡燕群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工业化建议

蔡燕群(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如何评价我国工业化

蔡燕群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论》第十三章中所体现的工业化思想,借鉴当今学术界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评价,认为我国还没达到所谓的“机器生产机器”的阶段,也就是离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为了结合我国情境,本文分析了我国装备工业化基础的薄弱之处,这无疑对那些认为我国工业化已经实现或者已经进入中后期的理论来说是严重的当头一棒.最后,本文就我国的工业化前景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化;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装备制造业;建议

1 《资本论》第十三章有关工业化理论的简要回顾

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工业化”这一概念,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工业化思想.尤其在《资本论》第十三章中阐述的内容则尤为重要.

马克思将工厂的机器作为工业体系的躯体,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最后又考察了工厂的其他部分,形成了一个整体.同时又将工人结合进来,考察加入人的因素后,整个工厂的体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整个工业体系中,人只是及其的附属物.工厂消灭了旧的分工的技术基础,工人的技术失去了专用化,进而变得更为依赖整个工厂和资本家了,这无疑会增加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剥削.马克思批判了所谓的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谬论,认为某些部门采用机器,会引起另一些部门增加劳动的需要量,但这同“补偿论”毫无共同之处.同时也得出了一个与以往都不相同的结论,就是当机器大工业不断的向前发展时,工人的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在不断的增加,这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使用机器带给工人更多的苦难的事实.马克思先是论述了机器大工业最终将替代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然后又论证了给劳动者带来的灾难,最后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最后会更加的激化.工厂法在英国的普遍实行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情境下的工厂法的制定与实施,这无疑值得用于借鉴.而在本章最后一节——大工业和农业的阐述中,马克思认为机器在农村中的使用,造成农村劳动人口的过剩,大工业在农业中最革命的作用在于消灭农民.大工业所造成的农业的进步,是以牺牲劳动者和掠夺土地为代价的.

2 我国真的实现了工业化革命了吗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对其判断标准也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对于中国是否真的实现了工业化或者说我国处于工业化哪个阶段的问题,学术界更是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姜爱林学者认为,如果从人均GDP的标准来看,中国只是出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但是改变成产业结构的标准,就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同样的,如果将标准改为就业结构,则处于初级末中级初的阶段,如果是消费结构或外贸结构的标准,则已经是中期的阶段,综合来说,我国的工业化应该是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而这种观点是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我国的著名学者沈宏达将我国的工业化阶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5年-2000年,第二阶段2000 年-2050年,第三阶段2050年-2100年.第一阶段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845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建国后到2000年为第二部分.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者胡长顺将人均经济总量与工业阶段对应起来,认为我国大部分工业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少部分是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还有一些是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另外,还有学者陈一鸣、全海涛等结合我国的工业化政策,将我国的工业化阶段进行了划分,认为应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后到1978年,重工业阶段;1979年到1992年,消费导向型工业阶段;1993年到2002年,市场化阶段;2002年至今,新型工业化阶段.这个和简新华的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重工业阶段,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轻工业阶段,第三阶段是新世纪的重新工业化阶段大同小异.另外,吴敬琏学者也认为,可以从改革开放将我国前期的工业阶段分开,改革开放前是旧型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后是增长型工业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是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为主的阶段,其中结构优化并不是重型化.还有就是李伟和杨芳的分法,认为1948年到1978年是工业化初期阶段,1979年到2001年是向工业化中期过度阶段,2002年至今是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依据马克思的描述,本文认为可以把工业化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运用工场手工业生产机器;第二个阶段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即具备高度装备工业化的基础.毋庸置疑,如果依照这一划分方法,我国则只是处于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工业的发展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据统计显示,在2010年时,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是1.95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952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国,占世界总份额的19.8%.这个已经充分说明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装备制造业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也已经初具规模和竞争力;同时相应的开发和制造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的减小,在一些方面更是形成了局部的优势,如:通讯器材、电子设备以及一些计算机原件等.另外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但是,同时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大而不强、空心化严重、没有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领域薄弱等,增长的类型也属于粗放型的增长,尤其是高端的制造仍旧被发达国家挤压和制约,基本都是出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同美日德老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主要的原因有:(1)对外依存度太高,自我创新的能力太弱.我国的高端核心设备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0%,甚至更高,在通信、计算机、精密仪器和电子等制造业上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技术空心化的现象.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同时,我国的制造业对出口市场依赖也非常的严重.在2007年,装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值的比重只有19.9%,但是到2012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了24.6%.(2)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尽管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也具有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厦工、柳工等,但是我国一直重视引进轻视消化吸收,对进口设备依赖过重的思想没有改变,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资金,从而形成了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逐渐的变大.除此之外,大型的跨国公司也一直觊觎我国的大型企业,千方百计实施并购.当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甚至是龙头的企业,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和并购的现象越发严重.(3)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仍然是粗放型为主,集约式的产业发展仍然没有形成.在速度、效率和规模中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共同点,首要表现就是很多地方都忽略了企业质量的提高,只是追求速度,扩大地盘.其次,装备制造领域领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最后,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解决高能耗和污染的问题.(4)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比重太小.同时保障能力也不足,在刚开始的发展中,多数的企业都重视扩大自身的生产能力,导致传统的中低端产品飞速增加.但是,严重缺乏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的生产能力,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缺少装备作为支撑.(5)相关的金融风险也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各大资本都是盲目投资,最后形成的结果是恶性竞争,效益很差,能偿债能力不足等,如果不及时化解,一旦转化为危机,后果将无法控制.

3 中国工业化的前景思考

综上所述,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控制速度

工业是以自然基础资源为条件的,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果工业化速度过快,将对自然力造成严重的破坏,反过来就会使得工业进程中止,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工业化的速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人们对自然力的破坏,防止环境的不断恶化.

3.2加强文明建设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文明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文明的提高往往不是同时同步的,它总是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我们更要重视文明的建设,因为没有相应的文明的提高,工业化也将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文明建设,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建设,强化道德的约束力,发挥好道德是法律补充的角色.树立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国家的文明度,从而为工业化进程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3.3要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

虽然个人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工业化的大多数情况下,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这也使得国富和民富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利息关系调整的过程,关系调整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工业化的成败,所以,在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关系时,要时刻关注个人、集团、国家之间的异质性,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尽量不能伤害到一方的利益.

3.4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其持续发展的一个永久的动力.我国的工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进行的,是与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业化时要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而我国当前的教育却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的推进,所以,我们要大力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推动教育内容全面的创新.

综上所述,工业化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同时也为经济结构、制度、体制的改革提供的一个促进作用.工业化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变革、社会变革,对此我们要调整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另外也要对工业化的必要性有充分的重视,通过适当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来进行充分的利用,加快工业化的成果的转化,最终提供整个国民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建华,王颖.国内外工业化理论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4(11).

〔3〕王敏正.国内外工业化理论:回顾及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4〕时家贤.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6).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7日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077-02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工业化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建议答复应该